十全街
唐朝人写曾用诗句“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描绘苏州的城市风貌。千年之后的今天,在苏州城区的平江路或十全街仍如诗中所述,呈水陆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
在苏州城区的东西走向的街道中,东起 葑门 西至 书院巷 口的十全街最为有名。十全得名,与乾隆有关,自意文治武功的乾隆自称十全老人,所以街名十全街,也有说街名因古时此街有十眼井泉,十泉讹传成十全,具体无考。今天的十全街两路夹河,法梧成行,沿街多酒肆茶房,玉坊画堂。若要翻读篇章,此街的旧时风物故典,仍可跃然纸上。
如果此时漫步十全街,秋阳夕照河面,梧桐声响于金风,闲观临街旧物,在东头有清朝的“苏州织造曙”旧址。明清时期,丝织行业,最为发达的当属江南地区,清朝建立后,在苏州,杭州,江宁三地各成立直属内务府的织造暑机构,以供皇家衣物和监收 纺织机户 税收。同时因为江南地区不合作的前明遗民居多,织造暑需暗地为皇帝收集情报,以防遗民策反。所以织造都须由皇帝亲信领任,康熙就派过曹寅和李煦任苏州织造。如果非要考据红楼梦,苏州织造署或许与红楼梦有关联,曹寅和李煦这两位苏州织造就是曹雪芹的祖父和舅祖父。后来的织造署旧址成了一所中学,也就是民国时期名震东南的振华女中,杨绛在晚年的《坐在人生边上》的谈话录中,谈及母校满含深情,忆及老师王季玉和太老师 王谢长达 时,直言以她们作为人生楷模。校内风物,今天无缘得见,传说最为出名的是其内有一名 瑞云峰的太湖石,传说是宋徽宗征湖石叠造汴梁艮岳的遗物。
沿街西行,至十全街中段,即可见南园宾馆。南园宾馆的前身是蒋介石为其妾姚冶诚 建的别墅。年轻时的蒋介石也曾游荡风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追“很傻很天真”的陈洁如,邂逅青楼女子姚冶诚。但为了“中美合姻”,将 陈洁如 哄送到海外求学,将 姚冶诚 安置到苏州南园别墅。再持续经济照顾,并将二公子蒋纬国托给姚冶诚抚养,以慰姚冶诚的孤寂。时代风云变幻,黄埔校长退守台岛,其学生林彪 倒成了南园常客。南园深处也曾是凶涌的政治暗流处。
西行到人民路口,十全街也到尽头。一路之隔的书院巷曾是江苏巡抚衙门所在地。康熙年间江南行省一分为二。西各取徽州安庆两府之名,东各依江宁苏州两城之名,分置安徽和江苏两省。按清朝规制,省级政府机构中巡抚领衔,按察使,布政使和学政 同辅。清朝的江苏,省政府 巡抚 和政法委 按察使 在苏州,管财政的 布政使 在江宁,管教育的 学政 在江阴。这书院巷也就是清朝的江苏省府了。在这巷弄间,当年的林则徐等名臣在任职 江苏巡抚期间 或许常常进出其间。最可一写的是末任江苏巡抚程德全在辛亥初起时,既畏清廷余威,又惧革命新朝,举棋不定,遂“以竹竿挑几片巡抚衙门的瓦”向革命党表示革命的举动,此事鲁迅写进杂文讽刺之余,也成了辛亥时期的笑谈。
漫步旧城,细读旧事,既能体会城的悠久,也能感受人文的深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