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花园都有故事,有了故事就有了深情
《花园词典》这本书讲了世界各地的园林。但是如果你只是当它是一本植物或者建筑类的科普书,那你就错了,它分明是一本优美的散文集。
这本书的作者叫阿兰·巴哈东,他是法国凡尔赛宫大花园首席设计师,曾担任法国马利城堡国家公园的负责人,还是法国广播电台和法国每日电视杂志专栏的作家。他出版过几十种有关园林、植物 、凡尔赛等主题的著作。

他从事园艺师的工作超过35年,他想把园林有关的知识传承下去,所以他就撰写了这本书。不过撰写这本书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因为世界各地有那么多花园,就光他最熟悉的法国都有2万多座!所以要选择斟酌是非常艰难的事。就像建造一个花坛,要细致地选择构成要素,要始终遵循心之所向。
其实现在的城市里都有许许多多的公园,就坐落在居民区内。人们不管早晨还是晚上,没事就去公园转转。既可以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公园里花草树木让人心情舒畅,有山有水有亭子有椅子,还有很多人唱歌跳舞唱戏,或者带着孩子看鱼。就算是一个人在公园里走走,也是极好的。
我还记得小时候的公园很少,而且都是收费的。所以去公园似乎是一种奢侈,只有恋人们,或者带孩子的人才会经常去公园。哪像现在公园比比皆是,走累了就歇会儿,椅子也多得数不清。到夏天的晚上,在家里呆不住,都去公园凉快了。
当然这都是些普通公园,只是空气清新景色优美,却并没有什么故事。蒋勋讲红楼梦时提到他去苏州园林的时候,最感动的是他发现曾经读过的古典文学地那里都出现了。因为对联会让你停下来,石头上的一句话会让你停下来,“所有的园林都是文学。”我能感觉到那种幸福,那种读懂的幸福。

《花园词典》里记载了世界各地很多个花园,每一个花园都有故事。任何一个地方有了故事,这个地方就有了深情。而园林里的老树,都是它们的历史见证者,可惜它们不会说话,不然会知道更多细节。《花园词典》里每一处园林都有它的历史,让人看得津津有味。比如书中讲到泰姬陵。是印度皇帝沙贾汉在妻子去世后,为了纪念他热爱的妻子,由2万名工作花了17年建造的最美丽、最壮观、最大的陵墓。17年,这是怎样的深情啊。就是有了这样的深情,才会让泰姬陵更丰满更闻名更值得参观。否则,它再大再美也会显得太单薄,而缺少了意义。
不过作者阿兰·巴哈东作为一个有着30多年经验的艺园师,可不是简单地把历史故事罗列在那里,在他的文中有历史,有作者的感悟,有引用,有神话,有诗歌,有绘画,还有很多生物知识,凡是与花园有关的一切,都被他串联起来才让整本书更丰满更有深度,也更有趣。他说:“一座吸引我的花园,更重要的是,它必须拥有灵魂。”我理解的灵魂,就是它的厚重吧。
《花园词典》里还讲到了许多生物知识,也是蛮有意思的。“树根不是随便发展的,它们是去寻找水分。”我们看到树根的分叉,乱七八糟地四处发散,原来并不是随便发散的,原来它是去找水源。一定是它感觉到了哪边的温润,才会有一种力量让它往那个方向伸展。树根得到土壤中的营养,输送给整棵树,并且把树牢牢地固定在土壤里。所以大风就不会吹倒它。当然我们也常在夏天看到巨风刮倒了大树,那是因为它长得并不牢固,根不够深,或者树干并不实。而一棵枝繁叶茂的树得靠树根紧紧地抓住地才不会断裂。
还有一处讲到了鼹鼠,说鼹鼠非常有方向感和勇气,而且痴情又肯吃苦。鼹鼠还拥有不惧怕往反方向蹭的毛皮,可以察觉到特别微小的障碍。所以,即使在特别狭窄的洞里,鼹鼠也能毫无困难地后退,速度跟向前走一样快。鼹鼠是勤劳肯干的,福楼拜还说过:“应该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停歇地埋头干事业,就像鼹鼠一样”。原来它是这样的鼹鼠。
小故事小知识还有很多。近两百个与花园相关的植物、建筑、文学等都出现在《花园词典》里,这是一本有趣又让人轻松的书,更是一本让人心灵沉静的美文书。可以放在枕边,随便打开任何一章就可以看。世界那么多的花园去了不了,就到书中去了解吧。
真的很羡慕这个作者,还有蒋勋。在园林里漫步应该是一种享受,尤其是你了解它,你能感受到它的厚重和深刻。就像书中说的:“不妨在众多的长凳中选择一个坐下,全身心地体会那份宁静;也可以温柔地抚摸老树的树皮,心情地想像它们见证过的沧桑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