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宁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霍童!
喜报
文化和旅游部官网1月16日消息,根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和管理办法》规定,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和评审命名工作。在各地推荐申报基础上,经评审专家组评审、评审命名领导小组审议,形成了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1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其中,蕉城区霍童镇(霍童线狮)再次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0月24日,在福州市永泰县召开的全省乡村文化振兴现场会上正式授牌,蕉城区文体和旅游局副局长谢政法代表蕉城区上台领牌。

智己策略丨文字编撰
见图片下方图注丨图片来源

霍童线狮

霍童镇的传统民俗文化丰富!其中霍童线狮是霍童开山始祖隋朝谏议大夫黄鞠从河南引进的中原文化,世代相传,不断创新,现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且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霍童线狮的表演是通过牵引一二十条较粗的绳子来完成的。绳子的一头系在狮子身体各处构成“神经系统”,另一头穿过狮棚(表演台)掌握在表演者手中,在焰火、灯光、锣鼓声的指挥下,根据情节需要手动绳动、绳动狮动,表演出狮子的各种动作和神态及各种不同的生活习性,如雄狮出洞、母子相亲、三狮戏珠等。霍童线狮先是单狮表演,后在单狮表演的基础上探索出双狮、群狮表演。

重达四十斤的“狮子”,线狮的身子、头、尾巴材料均由竹篾制作;狮身以竹篾为框架,里面填充着棉花、布料、橡胶等;狮头制作每年均有变化,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威武凶猛、有的俏皮伶俐,制作的材料以毛线、麻绳为主,并与狮子一同染成五颜六色;在狮子关节点上用其他材料代替,使关节点不易断;狮毛用特殊的彩色塑料丝制成,并且在狮子的头部、尾部系上往返的绳子,狮子的双腮左右系上两条绳子。

霍童线狮表演可谓是集文功、武功为一身,技艺传承人通过丝线控制“狮子”千姿百态的动作和表情。

武者,以三狮子抢球节目为例,自然少不了坐立、蹲卧、苏醒、伸展、登山等各种不同姿态。三头“狮子”,表情各异,中间的狮子是主角,它有独自称霸的气势,而两旁的“狮子”则不甘愿,左右夹击,来寻、来逗、来追。球在台面滚动,三狮凑嘴来抢;球跳跃到台阶,狮则立即转身。三头狮子,嘴相顶,身相挤,却总是抢不到球——这只不过是逗趣的开始。

随着鼓点的节奏越来越急,预示高潮动作即将来临,球先向左,继而往右飞去,主狮则跃起,向左,嘴触球,再随球折右,短促的左右之间,球越快,狮飞跃得越快,一切讲究的是速度。狮嘴、狮身、绣球,每一刹那的速度都恰到好处,这便是线狮的高难度动作——穿山跃。

“狮子”能武,意料之中,“狮子”能文则让人怀疑。在“狮子”夺球后,突然绣球飞跃至舞台框架的舞台上,三只“狮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商量又似比胆量。刹那之间,主狮飞跃至台顶,大张狮嘴,缓缓落下一行字,文雅秀气中从霸气中透露。

霍童铁枝
霍童铁枝是福建省宁德市的汉族民俗文化。于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源于蕉城区霍童镇。铁枝俗称“杠”“阁”,是闽东地区元宵节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据传承人介绍,霍童铁枝和霍童线狮一样,霍童铁枝也流传了上千年。

与沙埕铁枝和双溪铁枝不同的是,霍童铁枝是由木偶表演,小小的木偶,牵动着的却是悠悠传承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上活灵活现的偶人,承载的是先辈的智慧。
霍童二月二灯会
霍童"二月二"灯会可追溯到隋朝,据记载,隋谏议大夫黄鞠为避隋炀帝迫害,迁徙咸村,后与早年定居石桥村的姑丈朱福易地而居。

为报答姑丈情谊,黄鞠就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姑丈诞辰之日举行灯会活动。白天表演高跷,傍晚举行纸扎、铁枝、线狮、舞龙等游艺,后发展到霍童全村四境。

霍童,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古镇,它满街皆历史,文化民俗气息浓厚。若是来蕉城,霍童古镇会是个十分不错的选择,行走在古巷老街青石板的小路上,感受青苔上满溢的历史文化气息,走街串巷,寻觅坊间文化和美味小吃,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霍童,等待您的光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