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我们学一点《西方经济学》 》 一一陈再明一一2019、10、24
经济学的历史,从成立到现在只不过二百多年,说长一点,也不会超过三百年。可是,不世出的经济学巨星却是层出不穷。其中,有这五颗巨星:″经济学之父″之称的古典经济学创立人亚当史密斯、历史学派的先驱者李斯持、社会主义学派的教祖马克思、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和近代经济学的革新者凯恩斯五人。
一,亚当史密斯(1723一1787)与《国富论》
1,《国富论》的根本思想
(1),利己心
《国富论》的史密斯思想,就是个人主义,或称自由主义。而这个主义的根底,亦即功利主义的人生观。当然,史密史不否定一个人仍具有同情心或爱他人的利他心,但利己心却是具有较强的感情。
(2),看不见的手
利己心所引发的行为,史密斯称之为“看不见的手″,在看不见的手的牵引下,为了追求他们本身的利益而无意识的行动,最后带给社会全体的利益反而更大而且有效。
(3),自然的自由制度
各人只要不干犯正义之法,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便应该给予完全的自由。
(4),夜警国家论
国家的任务,就像夜间守卫警察一样,在有小偷或火灾发生时,才有用处。
(5),租税四原则
公平的原则、确实的原则、方便的原则和节约的原则。
2,资本的积累和国富的增进
(1),资本的本质
推动任何社会的有用劳动的最大部分,就是为取得利润而投下的资本。
(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不改变所有主而能生利润的,叫固定资本。改换所有主才能生出利润的,叫流动资本。
(3),生产的劳动和不生产的劳动
劳动作为有形的财货卖钱,在劳动终止之后,财货依然存在,叫生产的劳动。反之,就叫不生产的劳动。
(4),资本的积累
资本的积累是由节约而来,不是在于勤勉。
二,李斯特(1789一1846)与《国民体系》
1,《国民体系》的重点
(1) 国家主义
把各个个人的力量统合起来,才是增进个人幸福的最良方法。国民都是住在被划定的领土上,维持他们的独立和存续。
(2) 保护贸易主义
主张一国的所有产业都要采用保护主义,经保护制造工业后,工业力便会扩张,间接地带动农业的利益。
(3)政治经济学
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幸福、政冶的统一和商业上的结合是成为正比例的关系。历史才是哲学和政策之间的媒人。
2,国民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1)生产力理论
生产力才是财富的原因,财富是生产力的结果。不用生产力的现论来代替价值的理论,就不可能期待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2)生产的劳动
区别生产的劳动和不生产的劳动的基准,应该以生不生生产力为判断的标准。
(3)国际分工的南北问题
热带地方的农产物(殖民地商品)和温带地方的工业品互相交换,就会产生国际的分工和国际的生产力结合。但热带地方的国家不得不长期地,从属于温带地方的国家,这个就是南北问题所在。
三,马克思(1818一1883)与《资本论》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
(1)辩证法的唯物沦
把精神或意识看作自然和物质的产物,物质本身又随着历史潮流的变化而转变,服从正、反、合的矛盾和统一的规律,在由量变转换为质变的运动规律下,向前发展。
(2)唯物史观
进行生产时,人类不但要向外发展,并且相互之间也要维持一定的关系。人类和生产所结合的关系就叫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体也就形成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下层建筑,在上面便有法律、政治、教育、宗教等上层建筑。
(3)阶级斗争
人类有史以来,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封建社会崩坏后,相继而起的资本主义,便有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的对立,在新的条件之下,进行着新的形式的斗争。
2,资本主义的成立
(1)何谓原始积累?
从资本主义的发端来看,生产手段何以会在资本家的手中积累起来,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2)工人阶级的系谱
从土地和旧职被分离出来的一部分人,转落为农业工人,但大部分却流入都市。从农村被驱赶出来的人,并不是马上就被吸收为都市的工业工人。要经过训练的过程,近世的工资工人阶级才会诞生。
(3)资本家阶级的系谱
封建制度崩坏后,各个城市也就勃兴了工业制手工业。他们利用国家租税制度,给工人课以重税,并从独立农民或手工业者手中,夺取他们的财富以自肥。是国家在温室中培养资本家的。
3,何谓商品?
(1)使用价值
商品加以分析,便可发现有两种性质,一为质的使用价值,一为量的价值。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性,就叫作使用价值。
(2)价值
价值又叫作交换价值,乃指某种商品和其他商品交换的时候,在分量上所成的比例而言。作为交换价值实体的商品价值,乃由人类的劳动来决定的。马克思的价值论和亚当史密斯的劳动价值说,并无二致。
4,剩余价值的产生
(1)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
工人一天所能工作的全劳动时间,可分成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前者,乃工人在一天里平均的生活资料再生产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原则上和工资是相等的。后者,则是超过必要劳动时间的剩余劳动时间,从这里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全部归于资本家所有,称为利润。
(2)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
在劳动时间的范围內,要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只好缩短工人的生活再生产所必要的时间。马克思把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叫作相对的剩余价值。
5,资本的运动
(1)简单再生产
资本从生产的过程出发,经过流通的过程,再回到生产的过程。这样的资本的循环运动,马克思把它叫作再生产的过程。
(2)扩大再生产
资本家若想要增加本来的资本,非让剩余价值不全部用在消费,取其一部附在资本不可。这样从剩余价值增加资本,也叫作资本积累。资本的积累就像螺旋形运动一样,资本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又生产资本,延续下去,每一个周期,生产的规模也就扩大起来。马克思就把资本积累的过程,称作扩大再生产的过程。
四,马歇尔(1842一1924)与《经济学原理》
1,剑桥学派的根本思想
(1) ″人″的研究
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就是一门专门研究曰常生活上的人的学问。也就是在于研讨个人与社会的行为,如何获得和使用物质以增进福利。换句话说,一方以研究财富,他方也是最重要的是人的研究。
(2)贫困的研究
经济学不面对大多数贫穷人来研究出救穷的方法,经济学的研究也就没有意义。
2,需求供给规律
(1)均衡价格
当需求价格比供给价格大时,卖方因而得到利益,这时会全力注入增加生产量。相反地,需求价格比供给价格小时,卖方因而发生损失,这时会全力注入減少生产量。这样的自动调整,会达到生产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成为均衡状态。这时的买卖价格就叫作均衡价格。
(2)安定的均衡点
供给量超过需求量,价格便下降;需求量超过供给量,价格便上升。这个一降一升,一定会重新回到安定的均衡点。
(3)国民所得的分配
国民所得的第一项分配,就是工人的工资。劳动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当取决于劳动边际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随劳动者数量的增加而递减,最后增加的一个劳动者所提供的生产率,就是劳动边际生产率。
五,凯恩斯(1883一1946)与《一般理论》
1,凯恩斯的根本思想
(1)反马克思主义
凯恩斯把马克思看作是李嘉图的亚流。他不同情无产阶级,他是信仰资产阶级或知识分子为本位的人,他明白地说出他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的人。所以,他反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
(2)反自由主义
他反对亚当史密斯或李嘉图一派的自由放任政策。何谓自由主义?就是所有的产业话动都要靠个人的利己心来推动,国家请站边,不能干涉,顶多只作夜警的任务,国家的任务就完成了。所以,他反对自由主义。
(3)修正资本主义
凯恩斯认为和社会主义的官僚主义的非效率化比较起来,资本主义的制度要强出几倍。可是,资本主义听其放任起来,财富的分配肯定会不平等,也不能作到充分就业。所以,他主张要让一个国家有私人资本和国家资本并立共存。这种混合经济的资本主义,和从来的产业资本主义的形式完全不同。这是用国家的统制来解决社会的矛盾的所谓“修正资本主义″。
2,就业的一般理论
(1)充分就业与失业
他指出失业有三种:自愿失业、摩擦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但前二种不能称作失业,非自愿失业才是真正的失业。充分就业,就是消除非自愿失业。
(2)批判古典派的失业理论
古典派主张劳动的买卖要听取自由,只要达到一定的工资水平,劳动的需求和供给便成均衡,也就能做到充分就业。可是,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即使有欲工作的意思和能力,仍然找不到工作的失业者大量存在。这个事实,古典派的人是无法否认的。古典派把对劳动的需求看做是固定的,这才是最大的错误。凯恩斯主张用公共投资或通过政府活动等人为的作法,提高有效需求,这才能真正做到充分就业。
3,储蓄与投资的一般理论
(1)储蓄与投资
社会的有效需求有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二种。而所得则是消费和储蓄的合计。如果储蓄等于投资,所得便等于有效需求,这时均衡便会成立。投资家的确会因利息率的提高而抑制投资,可是,因为有效需求的增加,利润率超过利息率时反而会促进投资。并且,储蓄家也会因利息率提高而增加储蓄。因此,利息率高不一定会使投资和储蓄一致。
(2)投资倍数理论
所谓投资倍数(投资乘数),即指投资增加的部分将带给所得增加几倍数值之谓。何以投资增加,所得就会增加几倍呢?这是受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边际消费倾向就是所得的增加部分除以消费的增加部分的商值。
(本文笔者是《西方经济学简史》一书的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