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采访-名企职员的日常工作 (#更新:上海/北京/加拿大/法国)
和一些在比较成熟的公司的朋友们聊的时候,我都会问到:辛苦么?(答案没有一个是不辛苦的)。我理解,其实只要想往上走,肯定不会不辛苦的。可是别忘了,后面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值得么?(我听到了大家的答案...)
【所有的辛苦都不可怕,只要努力付出之后,一切可以如约而来。——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01 @zz
上海;年龄22+;互联网公司
日常工作任务~
我一开始的工作任务比较多,是一个类似于助理的角色,要协助经理,进行网站功能的业务了解和上线后的问题反馈,分析网站的数据并做成报表,对账和其他七七八八的杂务。
日常压力来源~
日常压力大部分来源于与同事的沟通。处理同事关系,合作与竞争,会有心理负担。
生活压力几乎没有。因为租房租得离公司挺近,所以平常作息还挺规律,偶尔加班,但都会十点前到家。有双休,可以彻底的放松,再恢复战斗。
社交~
社交活动基本就是和大学同学偶尔约一次……目前还没有发展新的社交活动。
最喜欢的方面~
对口就是了。这个公司和我的专业非常对口,所以工作起来没有很吃力,又是一个比较好的互联网平台,上升空间和跳槽都是有的可行。对这个公司还是很满意的。
最不喜欢的方面~
最讨厌的点就是部门之间的沟通。公司虽然成立了好几年但是体系内的沟通问题还是很大。不同部门信息不一致,给我的工作造成了很多困难。
另外就是对员工反馈的问题的不重视,一般都是高层突然决定 “啊,这个地方必须改进一下”。然后我们就很多心血付诸东流,重新开始,这让我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存在毫无意义。所以最后辞掉了这份工作。
02 @tt
北京;年龄23+;500强集团
日常工作任务~
HR 我日常工作包括招聘员工,企业文化培训,员工绩效和薪酬的记录,这些事自己就完成了。但有时候需要对接业务,所以也会和其他部门的同事交流开会。
日常压力来源~
工作指标有一些压力,但是还好。最主要的压力还是来自于直属领导,因为我没有他那么谨慎和敏感,还需要继续适应工作之后的环境。
日常休息作息~
工作很规律。平时回家看看书听听音乐,周末和同事朋友一起逛街,约饭,健身和跳舞。
社交~
社交主要和同事,和大学同学,约着出去玩,吃饭。
最喜欢的方面~
自己的专业知识可以被充分应用,而且自己偶尔想出的创新点可以得到实现,并获得同事的认可,这时候就会很有成就感。
最不喜欢的方面~
我们部门的工作进展比较慢,没有特别的挑战,重复性内容还是很多。目前还没有专业领域的继续学习的机会和资源,感觉到了瓶颈,工作还不够让人心里完全充实。另外新人的上升空间也很慢,一直没有看到下一步发展的契机。
03 @ Sophia
Montreal; 年龄20+;500强公司
日常工作任务~
经手11个小公司的账目, AR,AP, Month-end, Year-end audit and tax stuff (审计和报税)。
日常压力来源~
刚刚转正就做年终报表有点头疼,现在日常工作比较规律了还好。但因为会计工作需要很仔细,还要时不时和政府税务部门打交道,所以很怕自己做错事。
日常生活作息休闲~
朝九晚五,只有在做年终的时候加过几天班,上班还是挺悠闲的。上班路上最多半小时,回家就撸猫躺尸。周末和男朋友待着打打游戏,时不时出去玩一下。
社交~
其实觉得自己有点社交恐惧症,只喜欢和自己的朋友玩,但因为上学时太忙也没交几个朋友,朋友们现在也都忙工作,所以经常就和男朋友宅家里。
最喜欢的方面~
转正之后直属CFO管,所以很自由,很少听人指责。因为上一个老板是个manager(中层)特别喜欢指责别人加甩锅。
最不喜欢的方面~
目前没有啥讨厌的,因为直属CFO之后日子真的挺爽的。
但是之前很讨厌前上司,不喜欢她说话的方式,觉得就她最牛逼,还喜欢甩锅。对上司和下属的时候脸色语气都不一样。
还有一点是毕竟是西人公司,还是有点文化差异,和同事有时候很难聊到一起(深入交流),不过同事们人都很友好,所以也没啥。
04 @ff
France; 年龄24+;设计公司
日常工作任务~
因为是建筑师,项目是每天在成长的,所以就总是有不同的东西,需要你去思考,推敲,沟通,做决策。 从很大的尺度到最细微,也可以说这就是最日常吧。
日常压力来源~
责任感会成为一部分压力,想做到最好但是总有自身能力和权限的局限性,或者外界各种因素的不可控性,所以希望试图更尽力并且做足够充分的预判和调整,而这整一个就会压力。。。。。
日常生活作息休闲~
日常工作下班后约饭吃火锅喝一杯;看书看电影看展览;去讲座和假期出去旅行。
社交~
没什么特别额外的社交,公司同事或者之前的朋友或者一些机缘巧合认识的朋友,会出来约一下。但是倒没有额外的精力经营过多的社交活动,还挺享受一个人。
最喜欢的方面~
在做自己喜欢的设计,能真切的感受到,你和你生活的城市,场所,息息相关。你可以看到它广阔的脉络。
最不喜欢的方面~
太操心太贫穷。
写在后面:
整理了四个同龄的朋友们的企业的工作经历,非常感谢所有朋友们愿意花时间的倾吐。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心理上的辛苦一定是有的。“值得么?” 我得到的答案竟然都是肯定的。20多岁的我们,不是因为闲而幸福,不是去寻找少劳多得的白日梦工作,而是在努力工作的日常里丰富地生活,我看到了忙里偷闲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