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营救柴五郎》和焦冲的小说
石一枫
按照文学界通行的论资排辈,焦冲肯定不算一“老作家”,不过我开始看他的小说,算起来也有不短的时间了。当时我刚到《当代》杂志上班,小年轻没事儿干,每天的工作就是翻阅自由来稿,有一次看到一中篇,写得绘生绘色,故事也挺有意思,遂拿给编辑部的老同志看。老同志也觉得挺好,遂决定发表。于是我便联系作者,顺便装模作样地鼓励他“笔耕不辍,为中国文学多做贡献”,从此就算跟焦冲建立了联系。
后来他果然笔耕不辍,又写了不少小说,中长篇居多,所写内容大多是北漂生活,或者更具体地说是北漂人群的情感生活。金钱与爱情,生存和欲望,这是相当一部分作家兴致勃勃地表现过的主题,按说也很难写出什么意义层面的新鲜感,但焦冲的小说却每每让我们这帮以看小说为业的人读得别开生面。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他总能把生活写得像生活本身一样鲜活。从人物的处境到情节的走向,基本上看不出作家自以为是的卖弄,他就那么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地再现大部分人都能感同身受的日常现实。可以看出,焦冲所写的故事也许来自虚构,但故事背景却都“如有雷同,绝非巧合”地追求真实质感,并且看得出来,那几乎就是作者本人所处的现实情境。举个例子,他总会把小说人物在北京吃饭的饭馆交代得极其详细,而这类描写的变化也能看出他本人饮食结构的变化——刚开始是初来乍到的北漂为顿肯德基咬牙切齿,后来就变成了俨然优雅起来的白领在网红日料眉来眼去了——看到类似的情节,我们甚至为焦冲本人感到高兴:哟,伙食标准提高了。
这种写法当然是非常老实的,可贵的是焦冲从来不以“老实”为耻,他知道真材实料的一手生活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营救柴五郎》同样是这样一种气息的小说,尽管它的故事框架被设计得相当具有典型性或云戏剧性:一对为了买房结婚发愁的年轻情侣,一对互相利用互相算计的都市男女,围绕一条狗发生了阴差阳错的纠葛。和焦冲笔下再现的北京一样,这段故事中再现的小县城的生态人情同样令人信服。故事的结尾是“穷人”为“富人”救了狗却落下残疾,而“富人”则仁至义尽地赠送给了“穷人”一套房产,从而让他与情人终成眷属,这个安排貌似“团圆”而又“善有善报”,并不追求什么“意料之外”的效果,然而其中自然流露的悲哀或讽刺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而这就要说到焦冲在写作中的另一个特点:他对于贫富差距和阶层分化有着强烈的关注,大部分作品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的。可以说,这不仅是一个文学主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主题,但在中国的作家中,愿意将两个层面的主题合二为一的并不多——他们总是认为文学的归文学,社会的归社会,就像基督的归基督,凯撒的归凯撒——但真就那么容易分得开吗?如果不能,像焦冲这样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在写作时关心着写作以外的问题,身为作家关心着大多数人的焦虑,似乎也是一种“老实”的态度。在这样一种“老实”的前提下,尽管焦冲的大部分故事都被讲述得曲折、离奇甚至具有某种传奇色彩,但在底子里也仍然是言之有物的。
作者简介 石一枫,1979年生于北京,199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现为《当代》杂志编辑。著有长篇小说《红旗下的果儿》《恋恋北京》《心灵外史》《借命而生》等,小说集《世间已无陈金芳》《特别能战斗》等。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木星的卫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光微微而来》:现代青年婚恋困境的深邃探讨 (1人喜欢)
- 剪不断的乡愁 (8人喜欢)
- 短篇小说:似是故人来 (9人喜欢)
- 短篇小说:春宵 (7人喜欢)
- 乡村、穷亲戚和爱情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