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殆,少年可期,人过中年,不过尔尔,请在阴雨流年来临之前怒放
昨。误打误撞竟然看了这部taofen男孩主演的电影。因为没有期待,反而得到很多惊喜。青春不殆,少年可期呀!
以往的青春片中,我对《十三棵泡桐》、《大象》、《孔雀》这三个留有印象,大连那14岁的凶徒不就是一头瓷器店里的大象吗?《13棵泡桐》的影调在记忆中留得够久,以至于都为青春片打上潮湿而冰冷的灰色标签了。
放养的青春一定是残酷而无望的,看着看着就想起记忆中某地冬天的街道,一年只下两次,每次下半年的毛毛细雨,年久失修的路灯下,卖橘子的小贩裹着被子半睡半醒,满条街潮湿的烂橘子和甘蔗皮的味道,要不是凌晨四点半的清洁工,真以为这个世界一觉醒来会长满无穷尽的毒蘑菇。能开口说出:天青色等烟雨的人,一定是没有被人在雨中抢过金耳环铜戒指的。
那时,《XX仔》令内陆小镇的空气中飘荡着把刀光肆意当作快意豪侠的愚昧和冲动,在中国无数个凋敝的市镇中绝非个例,那些故事老黄记得,磊哺啊立志啊,宾道噜啊等等都记得。想必那时,在细雨交织中想要逃之夭夭的不仅是我们吧?还记得高考后去李志清同学家,因那时无法提前联系,导致她妈妈匆匆忙忙去镇里买菜招待我们。问她以后的打算,她抬起头看着门对着的山,沉默半晌,微笑着说:“满姑仔哪有什么选择?我高中毕业已经是够好了,从今往后,认命,南下打工,过几年嫁人生孩子,就这样了”。
你们说的形容词什么执拗的、易碎的、顽强的、疼痛的,哪有那么复杂的逻辑?冬天望不到头的雨,没人去思考会浇出什么样的灿烂,或沤出什么样的深渊,供销社门前的大街来回走几趟已经是跨入了最时尚的前沿。
对于一颗蚂蚁来说,一滴雨的坠落都像惊天浩劫;对于一个青春年少来说,一声恶语就是天塌地陷,敏感而脆弱。
低饱和度的时代中,你有好学生,坏学生两种标签可选,或者受害者、加害者、围观者三种套餐,自动对号入座。《13**》中的包京生、《孔雀》中的高家老大、《夏洛特烦恼》中的大春有着相同的特征,《13**》中的陶陶和女老师苟且,《我不是药神》的黄毛和《少年的你》中刘北山选择择善固执。这两个大获成功的角色都明证,三十年来每一个在生活泥淖中挣扎过的人,观影后都会回忆捡烟屁股抽这类的往事,会觉得我TM真牛逼竟然熬过来了,然后边给下家点炮,边训斥儿女要珍惜幸福生活云云……
扯得有点远,《少年的你》给我顽固的成见嚯开了一道口子,不变的是:高考改变命运后为国接盘,高考依然是改变阶层的主要通道,虽然阶层固化已久;变了的是:在生活沉疴之外,真的有人相信星辰大海了!连传销都开口闭口马云了!
当我想起唐品这个娃子的时候,心里就豁然了,四字男孩易烊千玺是四字男孩唐品**同学的偶像,此刻他正在经历喉结变大声音变沉的嬗变。也许从天而降的一滴雨仍然能在这代人心中撞出巨响,也许世上还有大连那种14岁的穷凶极恶,但至少从少年唐品的吉他声中,早已听不见贫瘠年代所常见的迷茫和冲撞,而是清清朗朗的,带着七彩的无数可能性,希望不灭,少年可期,多好啊!
作为人性本恶论者,坚信人之所以善是因为从统计学概念上的人能自控不作恶、不便作恶和不能承受作恶之后果。我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少年的你》那种泥泞里倔强的善意和坚守的灵性,而是寄望于机制和规则的改良。但我仍然为屏幕中的演绎而感动不已。因为,我爷爷那个老地主,当年被摁着批斗的时候,家里那个长工不肯上台指控,他嗫嚅的说道:某某其实对我还可以,稻谷每年都称够给我的。这世上确实有人住在阴沟里,依然仰望星空!
祝所有年轻的一代,在不过尔尔的变佛系之前,盛大怒放,生而不能白活。
我确实东拉西扯在夸一部电影,你要是看不惯,有困难找警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