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女人分析-结局篇
“汝必留最佳于最后”
一曲芭蕾舞的最后一节、一部交响曲的结尾、十四行诗的尾联,故事的最后一幕及其故事高潮-这些会当凌绝顶的瞬间必须是最令人满足、最有意味的体验。《故事》

01. 后两条故事线女权与女性地位
接着上一篇的来,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于80年代接近尾声,女性地位及经济权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她们有参与社会活动的平等权利,同时也会以平等甚至有些强势的姿态存在于家庭当中。
始发于20世纪90年代并持续至今的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带有鲜明的后结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色彩,旨在对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的主流理论作一定程度的解构,并把关注重点移向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忽略或轻视的问题。具体而言,它强调女性问题涉及多种族、多族裔、多宗教信仰、多民族习俗、多元文化、多性取向、多元价值等各种问题;主张跳出原有的女权主义思维框架,呼吁消除社会性别角色和偏见等。在第三条故事线的时间点2019年,美国刚刚过去#me too大型女权运动。从第一位黑人女律师夏洛特·雷于1872年从霍华德大学法学院毕业到如今泰勒(Taylor) 以女权主义精英律师的形象出现,作为传统的弱势群体的黑人和女性,其地位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02. 故事线
一个讲好了的故事能够给人提供在生活中不可能得到的东西:意味深长的情感体验《故事》
除去补充社会背景,这篇文章还想谈谈剧中的故事。
我不喜欢在追剧过程中写剧评的主要原因在于,自己一直认为影视剧核心的是在时间角度上说一个故事,而一个故事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高潮和结局。
结局中,你会看到人物的终极选择。该剧结尾的七分钟高潮在观感上十分过瘾,但个人却觉得它没有将核心问题why women kill?女人为何致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1963年,贝丝·安(BethAnn)
60年代这条故事线,拥有最精彩的结局
在微博热搜上看到过这剧的人,应该都知道她丈夫是个大渣男。她有着绝对的动机去‘解决’罗布(Rob)。故事开头,贝丝·安(Beth Ann)得知丈夫的外遇后,唯一目标是解决她的婚姻问题,在她心中这意味着改变自己,因为在她的认知中,Rob会外遇是她的错,是身为妻子的她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所以出轨并不是她杀Rob的原因。
罗布(Rob)是个彻彻底底的利己主义者,一个冷血且如变色龙般的人。真正让贝丝下决心的是她发现丈夫不仅对自己毫无感情,对他们的孩子也没有丝毫感情。对他间接害死女儿的行为没有丝毫愧疚感而且还全责怪于贝丝,让她常年生活在愧疚中,如同变相的精神虐待。
这条故事线的妙处在于借刀杀人,在拯救另一个饱受家暴同病相怜的玛丽(mary)的同时,逃离法律的制裁。所以因着恨,贝丝·安(Beth Ann)杀了罗布(Rob)

然后和丈夫的情妇April及她的孩子三人过上了幸福生活。

1984年,西蒙妮(Simone)
80年代的故事,是最温情的 以唯物主义和消费主义闻名的“雅皮士”一代正好出现在这个时代,所以夸张的派对,浮夸的服饰,金钱至上的对话等等,都是非常符合那个时代背景的。社交名媛的形象也非常适合气场强大的刘玉玲姐姐。作为导演,她对角色的演绎和理解也是极为到位的。
当然这是个非常讨喜的角色,敢爱敢恨,直爽真诚。出身平常家庭,通过两次婚姻获得大量财产进入到上流社会,大家自然而然会代入邓文迪的形象了,尤其还有汤米这个小奶狗男友的标配。
那她又为何杀人呢?

看似完美的婚姻表面是丈夫为同性恋的残酷事实。十年同妻,按照正常故事发展,应该会成为她杀人的动机。
但是在确认卡尔(Karl)与发型师赫克托(Hector)的感情后,她开始尊重相伴十年的丈夫,甚至在得知卡尔艾滋病的情况下,拒绝了汤米欧洲旅行的邀约,而是留下来照顾生病的丈夫。花光所有积蓄,关闭了画廊还卖掉了心爱的画,只为了给卡尔看病。她“杀人”,纯粹是出于对这个优雅的男人的爱。在某种程度上,那也不叫杀人,而是帮助卡尔完成了安乐死的最后一个步骤,让他体面地离开了人世,之后还以他的名义建立了艾滋病基金会。
这种爱情靠边,友情/亲情至上的剧情,有人分析说是因为在当时时代背景下,为了追求平等权利,女性团体与LGBTQ团体站在了同一阵线上。联系第二次女权浪潮中,女性团体与黑人团体一起发声的事实,这种分析似乎也有一定道理。毕竟,生而为人,不论种族、性别,最基本的是对人性的尊重。

2019年,泰勒(Taylor)
这是个没有说好的故事 最后一个现代开放式婚姻的故事结局,让人有点莫名其妙。这是我一开始期待值最高,结局后一脸黑人问号的故事,冲着这个,我也是没办法给这部剧满分评价。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的不断提高,个人需要通过结盟/结婚来保证生活质量的传统因素已不再那么重要的情况下,伴侣关系的多样性变得越来越丰富,现代人对婚姻态度也有了很大改变。我本来期待这个故事会让人去深思开放式关系/婚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来着,毕竟在开放式关系的故事背景下,前两个故事中外遇和性取向都不再是婚姻中存在的问题,他们之间看似完美的亲密关系又是因何受到挑战呢?
贝丝因恨,西蒙妮因爱,那是什么让泰勒去杀人呢?
最后发生kill这个行为的人是泰勒(Taylor),但是她在某种程度上是自卫,洁德(Jade)才是那个动杀机的人。很明显,这剧又不可能是在说Jade为什么杀人。所以才有开头说的,个人认为这剧没能给出核心问题的全部答案。

03. 收!一点闲话
Individuals maymarryfor several reasons, includinglegal, social, libidinal, emotional, financial, spiritual, and religiouspurposes 个人可能出于多种原因结婚,包括法律,社会,性欲,情感,经济,精神和宗教目的
在美国,婚姻是类似契约般存在的东西,它将两人捆绑成了利益共同体。这个契约精神是有法律当护城河的。
在这部剧中,西蒙(Simone)通过前两次婚姻积累了大量财富,但是美国的婚姻法不是为了保护女性,它保护的是家庭中收入低的一方。比如伴侣赡养费是收入高的一方给收入低的一方,以保证他或者她的生活质量不下降。即使离婚后,这个义务都是存在的。女权运动要是平权,而不是特权。只是因为历史上女性通常是家庭收入低的那一方,所以有人误认为婚姻法是女权运动争取过来的偏向女性的法律。
像第三条故事线中,妻子泰勒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们的房子很可能是她在还房贷,房产证写的是她的名字。但是在婚姻内的所有财产都是共有的,所以就有了三人发生矛盾时,泰勒没有权利将伊莱(Eli)和洁德(Jade)赶出去,只能自己去住酒店。 《少年的你》中,亲子关系的设定是让我想写这闲话的原因。
在60年代的故事线上,没有经济权的女性常问的一个问题是,离开了丈夫,她们是谁?她们能去哪儿?她们如何在社会生存?小北的父亲丢下了两母子,没有一技之长的母亲无法养活两人,好不容易找到愿意娶她(养她)的男人,却因为带了小北这个“拖油瓶”没成。被母亲狠心抛弃13岁的小北,‘自己是多余的’这个心头伤口如打架受伤的肉体伤口一样,被不断地撕裂愈合又撕裂。陈念的家庭也相似,无技能的单亲母亲只能靠着卖三无面膜支撑生活,还每天被追债。只是她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和陈念一起抱着高考改变人生的希望,挣扎生存着。
只要是关于人的故事,无论发生在什么年代,都不会是过去式。若是我们的法律能够更完善就好了,毕竟‘人性本善’的假设只存在于部分人。
-
eudaimoni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7-01 15:42:23
-
吴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11 09:5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