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帆船—纽约波多黎各玛利亚飓风纪念碑竞赛方案|无预设建筑

竞赛背景:
2017年9月20日,飓风玛丽亚袭击了波多黎各,在灾难和破坏之后,在纪念飓风玛丽亚一周年之际,库莫总督设立了一个委员会,以建立一个纪念玛丽亚飓风受害者的纪念碑,并作为波多黎各社区复原力的国际象征(“纪念碑”)。
总督根据第189号行政命令,设立了飓风玛丽亚纪念委员会(“委员会”)。在纽约人和美国人继续哀悼逝去的生命之际,该委员会的任务是寻找并向纪念馆馆长提供有关遗址、设计和安装的建议。
该委员会已确定,滨海广场和钱伯斯街俯瞰在炮台公园城市在纽约市作为潜在的纪念地。艺术家在设计纪念馆时应该考虑到这些地点。
艺术家、建筑师、景观建筑师和设计师可以作为个人或团队的一部分申请。纽约市以外的申请人可以申请。选定的申请人将需要在纽约市进行实地考察、批准会议、安装和维护。
竞赛网站:
https://www.ny.gov/hurricane-maria-memorial-commission/hurricane-maria-memorial-competition
设计方案:
意图:
设计首先拒绝了飓风或者人物的具象表达,那样的具体形象过目即忘,无法让人们有更多的体验。
另外设计的结果简洁明了、含义丰富且易于理解,大众能够通过自身的行动参与到纪念中。
方案陈述:
构思在以下关键词的发酵:
怀念——怀念逝者,
希望——逝者安息,生者得到力量。
力量——化悲痛为力量,
脆弱——人在大自然力量前的脆弱,
风——人感知自然的媒介,集正负面形象于一身,
港口——基地环境,
联系——纽约和波多黎各,
思考的结果是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形象。那就是帆船。通过把帆船形象简化和抽象但又和大众联系,于是折纸帆船的构思就出现了。
了。

折纸的步骤:

立面图:


用地在纽约的位置:

AB两块用地与纽约世贸中心的关系:

用地A:滨海广场
场


照片合成:鸟瞰:

夜景:

用地B:钱伯斯街


照片合成:

从岸边看雕塑:
塑:

雕塑作为街道尽端标志物:

后记:
这一次的设计过程还是蛮有挑战性的,毕竟建筑师不擅长雕塑类的设计,但是我想在情感方面是共通的。我的策略是让纪念物首先进入自己熟悉的领域,通过几何形体来表达想法,而不是涉足自己不熟悉的其他领域,这算是一种转化。第二是针对高冷的、抽象的、涵义没几个人能看懂的艺术雕塑套路发起反思。能否做一个大众能够迅速明白其含义,又能够参与其中的设计。从我的观点来看,与大多数人的沟通价值大于其艺术品本身的学术体系内的所谓艺术价值。第三就是综合了我的所有感受,发酵的结果,以至于这种综合不适合用逻辑来表达。看看我第一次写的设计说明就知道了,一种要把想法用逻辑输出的尝试,一种似是而非的表达:
设计表达:
设计为一个折纸帆船的雕塑,意在强调三个观念,1,因为建设场地在岸边,船寓意为诺亚方舟,希望能够带领遇难者脱离灾难。同时暗示波多黎各众多而繁忙的港口。2,帆船意味着让人们化痛苦为动力,把飓风带来的灾难变为前进的动力。扬帆远航。3,折纸的感觉让人们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
设计意图:
设计目标并非通过一个大家不理解的造型或奇怪的物体来吸引眼球。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折纸这种大众喜欢和有参与感的活动,试图通过一个折纸的帆船来引起大众的联想,船象征着诺亚方舟,帆象征着化飓风的灾难为前进的力量。同时代表着对灾难死者的缅怀。旁边的水岸让人们觉得船在这里并不突兀,同时,也让人联想通过船作为交通工具连接起纽约和波多黎各,以及波多黎各众多的海港。在基座上会雕刻折纸船的折纸方法,大众可以通过折纸的过程参与到纪念活动中去。
Thanks Ding Ya Nan for helping me find many photos of thesite.
(完)
竞赛系列:
无预设近期文章链接:
西安探访系列:
日常思考:
建筑师访谈系列:
参观系列:
谷歌地球看建筑系列:
无预设其他展览报道链接:
无预设工作室设计项目链接:







无预设工作室设计理念:
无预设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工作,
对“工作内容”、“工作方法”、“设计目标”“理论背景”等没有先入为主的预设。
工作室不会一定只做什么类型的设计,
只用什么类型的方法,
只达到什么样预想的目标。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相对固定的设计模式,
那就是“倾听”“思考”和“有针对性做出反应”。
联系:
wechat:yangyangstudio
email:wuyushestudi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