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争议的诺奖得主:二十年来,我不曾再有勇气阅读这本书
《逃离》
穆罕·毕司沃斯 著
三十三岁,当他已经是四个孩子的父亲时……
三十三岁,毕司沃斯先生刚刚逃离妻子莎玛,逃离压抑冷漠的图尔斯家族。他对未来充满信心,确信过去只是种种虚假的堆叠,是一连串骗人的坏运气,随着他来到西班牙港开始在《特立尼达卫报》报社的记者生涯,他坚信真正的生活仍在前方,而他才刚刚启程。
四十六岁,毕司沃斯先生负债抵押,东凑西补,终于在偏僻的城郊以超出实际的价格购置了一套房产。此时,他身无分文,病痛缠身,正坐在窗户漏风的客厅里,回想着自己的一生。
他自小丧父,厄运缠身,手长“被诅咒的六指”。因一个偶然的误会,他迎娶莎玛,成为强势虚伪的图尔斯家族一员,步入寄人篱下的四十年。漂泊,惶然,不断出走,再度逃离,一切只为寻找一亩净土,建造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他热爱文学,而缪斯从未莅临;他抱恨命运,始终不曾屈就;他奋力挣扎,却难逃宿因。
他曾经孤注一掷,如今已不再有当初的勇气,因而也无法回头。
他告诉自己,最重要的是房子。
他的房子。

lacrimae rerum,诗人之泪
写完这部作品之后,我没有勇气再重新进入这个由我创造的世界,也没有勇气再将自己重新曝露于这本书的喜剧色彩所涵括的深邃情感之中。它是我极其亲密的作品,是我童年回忆与感知的见证。
——V.S.奈保尔
1961年,奈保尔将《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的稿件清样交付出版社,在这部耗时三年的作品出版问世、归属于作者的生命周期达至完满以后,这本书便逐渐从他的生活中淡出。他发觉自己并无意愿重新回返这部作品所创造的世界里,也没有勇气将自己再度曝露于这幕喜剧背后的情感暗流之中。他对这本书感到惶恐不安。因此,自1961年之后,奈保尔便再也没有读过《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直至1981年。在塞浦路斯一个难得清凉的夜晚。
彼时,奈保尔在友人家中做客,正值BBC广播节目准点播放,房间静了下来,大家坐在沙发上,准备收听BBC的全球新闻栏目。一切发生得有些突然,广播里传来了熟悉又陌生的文字片段,关于特立尼达,关于漂泊的新闻记者,关于曾经萦绕奈保尔心头、让他既感到亲密又有些畏怯的毕司沃斯先生。这是他在二十年前写下的《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作为二十世纪百佳作品之一,被BBC广播台录制成为系列有声书栏目。
Lacrimae rerum, “万物皆堪落泪”,奈保尔想起了这句父亲曾告诉过他的古老谚语。在物中珍藏的眼泪,因物而流落的眼泪。他发现自己脸上微痒,抬手抚面,才知道是深深浅浅的泪痕。二十年后,他曾一度试图奔离的海潮再度将他淹没。
奈保尔在自述中坦言,在那一时刻,自己留下的眼泪是具有双重意义的。它们既是对奈保尔早年间在热烈激情与焦虑不安之间不断震荡的共情,也是对他着手撰写这部作品时心中所怀的志向、坚韧与纯粹心境的回溯。他的生命图景始终与文学探索紧密地缠绕在一起,凝定于这二十年的眼泪之中。
而一切的源始,都要追洄至1943年的特立尼达,那位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西帕萨德·奈保尔。

“我成为作家的一切志向与信念,都来自于他”
1943年,特立尼达仍然是英属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之一,年方十一岁的奈保尔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与《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描绘的情景十分相似。那里既是一个甘蔗香蕉参差密布的种植园,也是伪善的殖民者口中“充满希望与未来的新世界”。就是在这块逼仄的农业殖民地,在这片生活困顿、缺乏教育的土地上,奈保尔的父亲西帕萨德努力成为了一名记者。他让奈保尔意识到,在这片贫瘠的大地上,人仍然拥有珍重文字的能力,审美从未缺席。

我决定成为一名作家。这一切的志向与信念,都来自我的父亲……在那个时期,不为名利,不为权望,只是因为一种源自内心的本能需求,他开始创作短篇小说。他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他只能磕磕巴巴地啃书,而不是细嚼慢咽地阅读,但他崇敬写作,崇敬作家,崇敬文字。他将作家视为世界上无上崇高的职业。而我决定去完成这样一件无上崇高的志业。
——V.S.奈保尔
写作如同抱负被父亲赐予奈保尔,奈保尔的文学追索既是对父亲志业的延续,也是更为炽热顽强的更新。奈保尔在父亲撰写的报道和故事里窥见了后殖民主义文化的残酷,也在父亲勤恳奋斗却空碌一生的生命回转中初尝世界的不公与痛苦。不甘心成为父亲命运的复制品,奈保尔于1950年离开了特立尼达,前往牛津攻读英文专业。他本以为逃离了那个脆弱的“新世界”,便能在更宽容开放的“旧世界”里安扎稳固落点,但当他到达英国后,扑面而来的却是更加剧烈的割裂与孤独的磨损。在难以扎根的异乡国度,年轻气盛的奈保尔饱受野心与经验之间巨大落差的折磨。他找不到自己的写作声音,也无法寻得独有的创作主题。

1958年,长期搁浅在抑郁滩涂的奈保尔因循记忆的指引,开始回溯他在特立尼达西班牙港的童年生活。他重新审视自己与父亲共历的生命体验,终于顿悟潜藏在贫乏生活表象背后的隐忍、顽强和希望。他开始明白,早年在父亲笔下的文字中品尝到的苦楚酸涩只是年少时单薄纤弱的愤世嫉俗,生活经验与环境桎梏的磨损并没有抹褪父亲灵魂的柔润光泽。它们是命运丰厚的馈赠,是真正的文学力量与创作源泉。自此,奈保尔的小说灵感井喷。
当我着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拥有这样一种信念:只要我继续顽强地写下去,就会有奇迹降临,我在纸页上的铅墨字迹就会被赋予一种真正的写作的重量,而我也将被席卷其中,直至终点。这是一种对于奇迹的确信。在以往的写作当中,我从未有过如此感受,但这一次,我被这样的确信支撑着。于是,正如我所预知的那般,奇迹显像,一切都如期发生了。就在那一天,文字着了魔,燃起了焰火,我知道,我手中掌握着的,是一部真正的作品。
——V.S.奈保尔
于是,一部涵括三代人、横跨近五十年的特立尼达史诗诞生,这个一直未受关注、行将消逝的殖民世界闯入了西方视野,成就了奈保尔在欧美文坛站稳脚跟的经典之作。时代的更迭没有辜负奈保尔对这部作品倾注的心血,在《时代周刊》、兰登书屋及现代图书馆评选的二十世纪百佳英语小说名单中,《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赫然在列。而奈保尔本人也被誉为“现代世界中的第一位全球作家”,并因其“发现被压抑历史的真实存在”于2001年荣获世界文学最高奖——诺贝尔文学奖。
跨越繁密复杂的篇幅,我们终将在此书终点抵达庇护之所
在这部被著名后殖民主义学者哈里什·特里维迪誉为“最伟大的后殖民主义英语小说”中,主人公毕司沃斯先生成为了奈保尔父亲西帕萨德在小说世界中的平行化身。与西帕萨德的人生经历相呼应,毕司沃斯先生直视生活的冰冷真相,拒绝陷落四处夹击的虚无与绝望。他的投稿从未被选用,撰写的新闻专栏也无人问津,而每当身处孤独贫乏的境地之时,被翻卷了页脚的《莎士比亚文集》和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却总能够给他带来恒久的慰藉。
他有着忙碌的灵魂,内心被梦想填满。他大度却易怒,高贵却歇斯底里,该严肃时却诙谐,决心坚定却在行动中一触即溃,精神自由却被命运束缚了手脚。
——詹姆斯·伍德(英国著名评论家)
毕司沃斯先生最终没有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可他从未想过放弃。奈保尔没有在小说中改写父亲的文学命运,却让父亲的写作探寻在小说中变得完整。正因如此,相较于奈保尔此前所写的三部轻喜剧风格小说与之后多部严肃的非虚构作品,《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在保持诙谐与深沉之间微妙平衡的同时,更多了一分源自同理心的温柔气质。

在写给奈保尔的书信里,父亲如此叮嘱::
要发自内心地写作,而不是为了脸面。大部分人写作是为了脸面。要是一个半文盲的罪犯在平常时候给他的心上人写了一封很长的信,那么,这封信会和这类人平日写的大部分信件差不多。要是这封信是这个罪犯在临刑前写的最后一封信,那就是文学,就是诗歌。(摘自《奈保尔家书》)
奈保尔知道词语的可贵,因而发自内心地珍重父亲在特立尼达这片贫瘠大地上持守的文学梦想,这份珍重让他不再沉陷于此前对于名声的热望与执迷,而是将笔墨视为流向真诚写作的泉脉。《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标志着奈保尔步入写作的成熟期,成为他处理童年经验的据点,也成为他与父亲回忆达成和解的独特方式。
在《巴黎评论》的一次采访中,奈保尔曾说:“对我来说,写作是唯一真正高尚的职业。”它关涉真理,关涉理解真理,关涉追求深刻理解的斗争。通过书写《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奈保尔将灼热的目光投置在父亲西帕萨德身上,在特立尼达这片大地上,为西方视野打开了进入与探求的通道,使此前冷漠的目光触及这个浑浊腌臜而又生机勃勃的“新世界”,并呈现了一个属于后殖民地的、充满韧性与顽强的独特视角。

在我着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种新的自由。我觉得自己成长了。我觉得,作为一名作家,我能够做到任何一件我想完成的事。
——V.S.奈保尔
抵抗痛苦,拒绝屈服,搏击黑暗。
正如美国小说家泰茹·科尔所言,跨越其繁密复杂的篇幅,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将在这本书的终点,抵达未尽梦想的庇护之所。
(丛琪/文;梁颖/图)
-
贺一鸣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4 14:48:18
-
熊手良多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0 15:53:31
-
yf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8 15:56:33
-
北风宇宙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8 13:39:49
-
诗菡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7 22:57:11
-
油嘴滑舌是小狗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7 10:21:43
-
QIQI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0 15:19:34
-
G弦上的咏叹喵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8 17:17:19
-
Coconut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8 16:02:27
-
yon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8 15:03:21
-
菜々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7 07:39:50
-
豆友206327511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5 12:25:57
-
曲直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4 05:57:2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2 14:25:19
-
千代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1 22:03:07
-
豆友180969893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1 19:07:2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1 12:19:43
-
密纹唱片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1 10:43:56
-
ლ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1 10:37:24
-
Jenny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1 07:01:18
-
sonic530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1 02:15:23
-
少年与祂的庭院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1 21:44:52
-
豆友25323683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1 08:07:14
-
INTERVE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0 23:04:44
-
水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0 21:47:01
-
桐桐刺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0 18:27:23
-
summ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0 13:25:50
-
豆友183593816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0 11:08:03
-
浩哥爱读书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0 10:35:51
-
刚刚该刚刚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0 10:19:11
-
艾斯贝兰萨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0 10:15:43
-
Babyblu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0 10:06:56
-
FOGGYDEW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0 10:03:15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0 10:00:52
新经典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八个女人,和她们出走的决心 (12人喜欢)
- 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丨2025新经典漫画类新书预告 (17人喜欢)
- 给我一盏灯,让我安全地走进未知丨2025新经典非虚构类新书预告 (20人喜欢)
- 停止寻找宏大的意义丨2025新经典文学类新书预告 (121人喜欢)
- 上野千鹤子:重要的事,大学真是一点没教! (2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