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性别歧视,终结于每个敢告公司的女性 | 风向书单190928

1964年,美国众议院就《民权法案》议案进行辩论的最后一天,一位议员提出,在法案第七章“就业机会平等”的条款中,应该在“种族”“肤色”“宗教”和“民族”之外增加“性别”。当《民权法案》正式颁布时,“性别”一词得以保留,该法案因此成为美国性别平权运动的里程碑,成为美国职场女性的福音,也成了本书十个故事的起点。
育有幼儿的母亲遭遇招聘歧视,产假归来的新手妈妈被迫离职,男上司对女下属频频性骚扰,职场“女强人”因“不够有女人味”而升职无望……《因为性别》中的十位主人公遭遇不同形式的职场性别歧视,她们以法律为武器,勇敢地提起诉讼,最终诉至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她们的故事鼓舞人心,她们的胜诉界定了《民权法案》第七章的范围和影响,让所有女性得以寻求曾经仅对男性开放的工作职位,争取平等薪酬,不再因结婚和抚养儿女而失业,不必忍受性骚扰和恶意的工作环境。
除了这本讲述职场男女平权历史的《因为性别》外,本期书单还有深入小镇,寻找美国未来的《小镇美国》;吉卜力动画导演高畑勋对日本和世界名画解读的《一幅画看日本》;在南亚、东南亚的茶岭河谷浸透热带忧郁的游记《沿着季风的方向》;影响和启发了马克思的舒尔茨的著作《生产运动》……
(点击卡片可以购书,文末可投票与打赏支持,谢谢各位~)
·小镇精神既是美国精神的根基之所在,也是未来美国的另一个版本
很多年前备考托福的时候,题库里有这样一道口语题:你更愿意居住在大城市还是居住在小镇?尽管当时一起备考的中国学生几乎一致选择了前者,罗伯特•伍斯诺在他的《小镇美国》却告诉我们,约有3370万美国人以实际行动选择了后者。
比起大城市或者乡村,小镇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其居民有些什么特点?不满于统计数据过于粗略,曾经的小镇少年、现在的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家伍斯诺用了5年时间,对700多人进行了深度访谈,足迹遍布43个州的300座小镇。对于这3000多万人来说,小镇究竟是温情脉脉的世外桃源,还是无可奈何的衰败之地?伍斯诺发现,抛开不同小镇之间呈现出的各不相同的丰富的多元性,它们表现出了共同的特点,即传统与创新并存。小镇精神既是美国精神的根基之所在,也是未来美国的另一个版本。
·市场和货币自古就有,资本主义则是法律与政治之下的现代产物
很多人把资本主义定义为私人所有权加上市场,但是,私人所有权和市场本身都比资本主义要古老的多,这种模糊松散的定义,无法描述资本主义现代的激荡特征。于是杰弗里·霍奇森写下了这本《资本主义的本质》,试图重新定义资本主义。
杰弗里·霍奇森认为无论是自由主义者还是马克思主义者都倾向于将市场视作一个自足的体系,独立于政府和法律。但事实上,资本主义要繁荣,政府必须在一个有效的法律框架内延续和运行。市场经济不仅仅是自我演化的,它诞生的环境同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另外,作者还认为,以前对资本主义的定义,过多地将人视为快乐的机器,对物质永恒的,贪婪的占有欲望,这其实是有偏差的,人同样有遵守道德规范、尊重权威和寻求正义的冲动,这就是法律和规则之所以起效的原因。所以作者深入去发掘了这些往日被忽略的法律因素,试图从这里开始,重新解释资本主义。
·“那些从未屈服于社会不公的普通人,共同书写反职场性别歧视的进步史。”
这是一部讲述美国职业女性与不平等现实抗争的故事书,是记载美国最近50多年职业女性处境逐渐改善的历史书,同时也是分析美国相关立法变化、司法文化变迁的法律书。它通俗但有意蕴,简洁却意味深长,一出版便成为常销书。
回到1964年,美国众议院就《民权法案》议案进行辩论的最后一天,一位议员提出,在法案第七章“就业机会平等”的条款中,应该在“种族”“肤色”“宗教”和“民族”之外增加“性别”。当《民权法案》正式颁布时,“性别”一词得以保留,该法案因此成为美国性别平权运动的里程碑,成为美国职场女性的福音,也成了本书十个故事的起点。
育有幼儿的母亲遭遇招聘歧视,产假归来的新手妈妈被迫离职,男上司对女下属频频性骚扰,职场“女强人”因“不够有女人味”而升职无望……本书中的十位主人公遭遇不同形式的职场性别歧视,她们以法律为武器,勇敢地提起诉讼,最终诉至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她们的故事鼓舞人心,她们的胜诉界定了《民权法案》第七章的范围和影响,让所有女性得以寻求曾经仅对男性开放的工作职位,争取平等薪酬,不再因结婚和抚养儿女而失业,不必忍受性骚扰和恶意的工作环境。
本书作者吉莉恩·托马斯是美国公民自由联盟高级专职律师。通过细致调查和深入访谈,作者描绘了近五十年来美国反职场性别歧视的历史变迁。在维护平等、公正的漫漫长路上,那些敢于跨出第一步的女英雄们,值得被铭记。
·这是无法忘记的痛与不可姑息的恶所铸成的,正义与历史之剑
二战刚结束的时候,同盟国确实逮捕并审判了一批纳粹战犯,但随着冷战的兴起这件事情就被人遗忘了,仍有数量庞大的战犯逍遥法外。不过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坚持追究纳粹战犯的罪行,天涯海角追踪这些战犯的下落,并试图将他们绳之以法。从一开始的复仇,到后来的寻求正义、拒绝遗忘,这些被称为纳粹猎人的人打的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仗,要在漏网的战犯死于事故或疾病之前找到他们,并搜集齐足够的证据,以便为战犯补上他们应得的惩罚,也让世人一次又一次看到人类曾经误入过的歧途。纳粹猎人之间有竞争,有分歧,但牢记历史是他们共同的追求。
安德鲁•纳戈尔斯基的《纳粹猎人》详细记述了纳粹猎人的缘起以及70年来不懈的努力,展现了他们的成就以及更多的遗憾。战后70多年的今天,仍然在世的战犯已所剩无几,纳粹猎人的行动即将落幕,然而纳戈尔斯基要提醒我们的是,“如果不牢记历史,就注定会重蹈覆辙”。
·这个社会看似改变很多,可是仔细窥探内部细则和约定俗成,便会发现其实还是固守着男尊女卑的旧习
近两年韩国几个女艺人因为表示阅读了《82年生的金智英》而遭到了众多男歌迷不同程度的霸凌。这本书描写了一个虚构的故事,一位出生于1982年的韩国女性所经历的令人熟悉却又平凡的人生故事,她面对的问题或许也曾是很多女性感到困惑的地方,比如说为什么男孩表达喜欢的方式是“欺负”女孩?为什么男生的学号总是在前面,然后才是女生的学号?为什么身分证字号男生的是1,女生的是2?为什么女生遇到骚扰事件,是女生的问题?太多的为什么皆源自于“性别”因素。
金智英的的故事也是大部分女性的故事,不只是在韩国,广大东亚地区也同样有如此的现象存在,甚至可以说东亚文化世界深受男尊女卑的观念影响已久,虽然社会“女性意识抬头”,但就如金智英所说“这个社会看似改变很多,可是仔细窥探内部细则和约定俗成,便会发现其实还是固守著旧习,所以就结果而论,应该说这社会根本没有改变。”
最后,本书在译后记提到我们“争取的不是女权,而是两性都能自由”,并清楚指出“女性主义从不等于厌恶男性,举凡相信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义者。”平等的社会尚需大家共同努力,女性需要的是平等的社会环境,一个不受性别歧视的社会,一个不会因身为女性而平白失去机会、资源或梦想的理想国,希望那天能够真正实现,而不再是由男性赋予的所谓表面平等了。
·日漫、电影的精妙,至今仍受到古时浮世绘、绘卷的恩泽
高畑勋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的动画导演,受《热风》杂志之邀,开始连载一系列关于绘画的文章,集结成了这一本《一幅画看日本》。作为一个现代动画人,高畑勋是从今日的视觉经验出发,去体味这些画作的。在他看来,古时的浮世绘,绘卷,就如同今日的动画一样,是充满趣味和生机的大众娱乐产品。其间你也能感受到浮世绘与日漫,古绘卷与电影的一脉相承。
日本平安时期的《伴大纳言绘卷》,画的是应天门失火的场景,虽然有人惊慌失措,更多的人则是一副事不关己看热闹的表情,这幅画非常仔细地刻画了每一个人的神情,甚至能看见有人趁乱去非礼女人,而在今日的电影或动画中,几乎不可能表现这样的群像的细节,因为一个给群像的镜头只有几秒,即使画了,观众也很难看见。但作为绘卷,观画人则可以细细揣摩每一个细节,于是马虎不得。另外歌川广重虽然是风俗画家,但受西洋画横向构图的启发,绘制了一系列纵向构图的画,《名所江户百景》中,就是由从马屁股后面探望街道的视线所见的江户街道,这种构图有着像电影一样的景深,将观者置于街道之中,仿佛身临其境,充满了情绪。日本动画如今还受惠于这种镜头,成为感染人心的力量之一。
·舒尔茨借用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罗盘,以统计学编织的绳梯,深入国民经济的洞穴中,最后照亮了马克思的道路
17世纪,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左翼思潮乘风而上,激进如蒲鲁东,直接喊出了“私有财产就是盗窃”的口号,真正的社会主义者赫斯要求废除货币。被马克思称为“资产阶级评论家”的舒尔茨对此忧心冲冲,一方面他确实看到了资本主义高速发展带来的异化,贫富的悬殊,人民的困苦;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所谓废除货币就像废除文字一样天真,无限推崇无产者更会引起有产者的敌意,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舒尔茨认为各种主义都是在书斋中想出来的,而没有深入真实的经济世界去看一看,于是流亡学者舒尔茨,决定借用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罗盘,以统计学编织的绳梯,深入国民经济的洞穴中,去看真实的经济生活是如何运行的。
在这本《生产运动》中,舒尔茨将英、法、德、俄等欧洲主要国家的人口构成、土地用途、生产力状况都加以详实的比较,进而指出不同物质生产力和生产组织之间的差异在政治层面的反映。他认为虽然无产者的处境在进一步恶化中,但要走出这种状况,依然需要工业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以基督的精神建立起共同生活的可能性。马克思也曾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屡次提起《生产运动》这本著作,大凡研究马克思的学者都喜欢把关注点放在黑格尔这种大人物的身上,而同时代的舒尔茨也是“一个给予马克思灵感的人”,比如所谓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
·雨林山麓雾霭蒸腾,河谷平原长夏无冬,东南亚、南亚的地域丰富性,不断从刘子超的笔下流淌出来
沿着季风的方向一路走去,南亚、东南亚,雨林山麓雾霭蒸腾,河谷平原长夏无冬,这对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无论是亚热带、热带的风物,还是地方的人文风俗,刘子超穿行其中,将地理的、历史的、当代的融为一炉,慢慢讲述他的旅途,和人类学家施特劳斯意义上的热带的忧郁。
刘子超不是为猎奇而来,而是试图展现你不曾看见的南亚与东南亚的另一面。比如印度的火车上虽然摩肩接踵,但并不像国内盛传的那样人都吊在车厢外面,而印度的头等车厢则浪漫至极,并不是说单独的包间和丰富的餐饮,而是衣冠楚楚的乘务员会优雅地为客人递上一只玫瑰以祝旅途愉快;印度以勇武著称的锡克族虽然体型看起来依然非常不好惹,但已经穿上西装,带上手表,古老的战士如今也已经变成了文质彬彬的商务人士;一面是高速的现代化发展,另一面,在大吉岭英国殖民者留下的火车依然用着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时速也还保留在17世纪。就像这样,一个地域的丰富性,不断从刘子超的笔下流淌出来。
·不知疲倦的羊,在世界行走,时而蹲下身来,向路边的修鞋匠请教,时而面对围拢来的学生,将世界见闻娓娓道来
《羊之歌》是日本当代大作家加藤周一的回忆录,加藤周一属羊,于是这本书也就叫《羊之歌》,加藤周一出生于名门望族,外祖父是一个桀骜不驯的贵族公子,酷爱西方文化,一生都被西式的生活方式所包围着。这也使得加藤周一对西方文化有着先天的亲近。在他念初中时,侵华战争拉开了序幕,从那时起,他就看透了“政治权力近似于荒谬的残酷”,从头到尾都没有认同过日本的军国主义。二战结束后前往巴黎留学,学习医术,也开启了在欧洲的漫游,与各种艺术名家的相交,回到日本行医数年后开始写小说,最后成为职业作家。
加藤周一最著名的著作之一是《日本文化的杂交种性》,纯色的日本和完全的西化对于当今的日本都是不可能的,两者的碰撞、融合,才能使文明变得更为丰富而完满。2004年,作为发起人与大江健三郎等九名文化人组成“九条会”,反对修改日本宪法第九条。先生的一生,就像有人评论的,“这头温和的羊,不知疲倦的羊,在世界行走,和不同肤色、不同脸孔的人们交谈,时而蹲下身来,向路边的修鞋匠请教,时而面对围拢来的学生,将世界见闻娓娓道来。”
·底层民众在过去艰辛生活中累积的苦难体验和情感表达,最终被上升为国家情感的高度,成为政权的合法性的旁证
作者选取了不同类型和题材的具有代表性的剧目开展研究,从人情戏、神话戏、鬼魂戏、历史戏等考察了具体的戏曲改编过程,从戏曲剧本、舞台表演、评论阐释三者入手分析揭示了戏改的历史背景、复杂过程和时代特点,展现了新中国改造戏曲从“民间性”到“人民性”,“故事性”到“革命性”,“草根性”到“国家性”这几个方面。作者认为广大民众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主体,借助于戏曲和民众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政治变革带来社会转向,考察了新中国大众文化改造乃至整个文化生态的变化。作者从戏里戏外充满困厄的民众生活世界里,体认绵延于吾土吾民中看似曲折微茫却不竭向上的伦理传承、精神气脉与理想追求。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作为本土文化实践中最深入人心的大众文艺样式,积淀着中国人相当深厚的历史记忆和集体情感,特别是在大众生活中默默印证的情感、道德和伦理传统。广大底层民众在过去艰辛生活中累积的苦难体验和情感表达,表现为地方戏曲中大量的“人情”、“悲情”、“苦情”……
往期精彩
贫富差距并非自然形成,而来自意识形态的主观选择 | 海外风向书单190924 基因改造技术,会使富人和穷人分化成两个物种吗?|风向书单190917 天赋自由,不存在的 | 海外风向书单190910 从阿拉伯之春到ISIS的灭亡,究竟发生了什么?| 风向书单190903 我不爱任何集体,只爱作为个体的人 | 风向书单190831 在后真相时代,何为谎言,以及如何夺回真相 |海外风向书单190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