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最后一天,在残喘着的暖秋里,在巨蛋看《舞姬》
10月最后一天,在巨蛋看完《舞姬》已经10点快半了,外面并不冷。白天气温上了20度,深秋难得的好天气,之后便是一望无际的深冬。
这次《舞姬》是捷克国家芭蕾舞团来演的。之前在b站上看了英皇和巴黎歌剧院的,珠玉在先。不过这次更刷新了底线的是,音乐居然是放的录音!甚至音效不及普通效果,不知是录音本身效果就不好还是巨蛋的音响效果不好(后者貌似有点不太可能)?除了音效略粗糙导致偶尔出戏外,除了这种现包的馄炖配千滚的汤之外,克服种种不适,这是一个完成度还行的演出,要打分的话,3分,扣掉的两分一分是音乐,一分是舞技。
就剧情来说,演出采用的是四幕版本,即舞姬出场-武士索罗尔订婚-订婚仪式上蛇舞舞姬死亡-索罗尔幻觉中看到的影子王国-现实中完成婚礼神庙被摧毁。相比于三幕版本,第四幕的神庙被毁版在剧情上更古典,追求完整的故事起承转合,并在最后一幕实现正义的恢复。这种恢复,放在以古印度为背景的故事中,便是由神降的超自然力量所实现,更凸显了异国风情和神秘主义。除了四幕正剧本身,在剧情上还加上了一个“框子”:启幕前有两个小孩子扮演舞姬和武士,是他们小时候一起玩耍并相恋的情景,落幕后闪回舞姬和武士小时候无忧无虑的嬉戏,幕布再次打开出现了成人的舞姬和武士在舞台深处,在永恒中永远在一起。这种“加框”的处理其实很陈腐,但却达到了效果,是的,我就在这“陈腐的感人”里看哭了…
值得一提的是舞台效果,达到了惊艳的程度。影子国王(The kingdom of shadows)那段,用激光全息在舞台前方投出雪花飘落雾蒙蒙的投影,罩着后面24个群舞演员依次从舞台深处的坡上(意为喜马拉雅山麓)缓缓一步一个arabesque走下,穿过群山的道具,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简直美极了,看得我一阵一阵觉得天灵盖开了头皮发麻…还有最后一幕,索罗尔和公主不得不在神庙前结婚,舞姬一袭简单的白衣出现在寺庙中央,光从头顶打下来,注视着一对结婚的新人,一动不动,清冷得像幽怨的幽灵,又肃穆得像毁灭的命运之神,将神的天火降于这寺庙,摧毁而后恢复这失去了正义的一切。
部分舞蹈段落有改编,之所以我能看出来,是因为改动的地方都是经典,一个金佛跳舞,一个蛇舞后面的转折,感觉(仅仅是感觉)去掉了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
我们的观众都被教育得太拘谨了,可能是一直被灌输“乐章间不可鼓掌”,现在又走向了反面,几段舞蹈段落跳完后只有零星的掌声,大家都不敢鼓掌,直到后面在演员极度明确的行礼后,才鼓起勇气在每一小段后报以热烈掌声。
最后,无限赞美那舒展美好的身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