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二十:形而上学本是无解的命题,你为什么想要把它搞清楚?

西方形而上学问题的终结
西哲是各种宗教和哲学流派中发展系统、最精细的一种学说。形而上学则是宗教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而到尼采以后,西哲放弃了对形而上学问题的解答。不是因为尼采最终解决了形而上学的问题,而是因为西方哲学家最终发现形而上学的问题是无解的。
中国和印度对“形而上学是的无解的”认识要早的多,当然它们所说的无解更多是在对现象层面的解析上,它们自己也给形而上学问题设定了一个答案。西方首个对类似问题进行系统化的论述的大哲学家是康德,而后经过叔本华、尼采对形而上学进行更精细的演进后,西方式的形而上学便终结了。
连接的缺失导致对形而上学的追逐
对形而上学的追逐的多半源于人自身存在感的缺失。人存在在世界中需要连接,当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连接在一起时,人的能量就是流淌的,存在感便产生了,虚无感便消退了。但人总有一段时间会脱离这种连接的状态,这时人便对形而上学问题产生了兴趣。还有一些人一直存在着与自己、他人连接的困境,所以才渴望从宗教哲学中找到答案,从而诱发了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深思。人的问题其实不在于他不懂人生,而是在于缺失本身。缺失需要通过感受来重新找回,对人生的理解需要经过经历来构建。现象世界虽然不能给人直接带来对人生的答案,但所有的答案都存在于现象世界给人提供的素材中。
终结形而上学,让生命自然的演绎
人是一个永恒的变化体,不同阶段人的渴求的不同,但所有渴求都有类似的目的,那就是融入感。融入感产生了,割裂感就消失了。世事无常,人生苦短。面对生命,我们保持一定的热情、敬畏和审视,这样我们的内心才会有所寄托,但这种寄托是无法进行精细化推演的。我们大部分时间就是随着生活自然的展开我们的触觉,让我们融入到生活中。带着对生命的热情,随着生活的路径自然的行走,那便是最好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