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才发现的生活真相
查看话题 >你怎么能如此快乐?

带小金鱼去院里的一个小花园玩,里面有她喜欢的滑滑梯,有我喜欢的木秋千。我们在蓝天白云,烈日晴空下,看风吹落叶,听鸟儿嬉戏,感受脚踩在树叶上发出的沙沙声响。
小金鱼每一次从滑梯上滑下来,投入我的怀抱,都会开心的笑出声来。我每一次随秋千飞起落下,在天地之间摇荡,内心都充盈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快乐。
有一瞬间,我甚至都有点怀疑这种简单的快乐是否真实。毕竟,大人的世界充满着工作、生活、家庭的压力,大家都很不开心、很无奈、很痛苦。还未满三十岁的你,怎么能如此快乐?
我想了想,大概是因为我不再被生活推挤着向前走,而是先发制人地去推动生活流动的方向。当主动权回到了我的手里,我就清晰地认识到,我之前追求的那些东西,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我不再通过放肆的买买买,让自己拥有虚假的快乐;我不再因为恐惧别人会对我失望,而不敢去过自己向往的生活;我不再对自己说,你不行,你做的不好,而是专注在自己做的每一件小事上,结果告诉我,我做的越来越好,我越来越行。这种只关注当下的心态,让我对身边的事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也更容易从中感受到快乐和内心充盈的喜悦。
我的这种变化,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至于自己处在其中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事情的方式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后来有一天,我听「得意忘形」播客,有一期讲的是「快乐到底是什么」,里面讲了人类的行为主要有三种驱动模式:多巴胺驱动、恐惧驱动和创造驱动。
我感觉自己被击中了,这三种驱动模式,从逻辑上合理地解释了我现在变得快乐的原因:我不再被多巴胺控制,也开始克服恐惧,让自己进入了创造的状态。
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三种驱动模式,希望大家能对自己行为背后的逻辑了解的更清晰。
1、多巴胺驱动模式
也就是我们普通的吃吃吃、买买买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的大脑通过分泌多巴胺,让我们感觉到快乐。
这里有一个误区需要澄清:我们总以为是吃的这个东西,或者是买的这件衣服,让我们分泌多巴胺,从而使我们感到快乐,其实不是。而是我们想要吃,想要买,这种想要得到的渴望,让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
我们的大脑一想到要去吃好吃的食物了,要去买好看的衣服了,神经系统就会受到刺激,分泌多巴胺,让我们产生一种开心的感觉。但是,当我们真的吃到了这个食物、购买了这件衣服之后,这种渴望得到满足了,大脑的这个刺激就消失了,这时多巴胺停止分泌,我们就感觉不到那么开心了。
这种模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模式产生的快乐,是有递减效应的,也就是你给它同样的刺激,大脑分泌的多巴胺会越来越少。比如,你第一次买了个1万块钱的包,会特别开心,激动地睡不着觉。你二次再买个1万块钱的包,就感觉也还好,没有那么开心了。第三次,你就不再想买1万块的包,而是要买2万甚至3万的包,因为更大的刺激,才能让你感到快乐。(增加素材)
2、恐惧驱动模式
人类的情感主要就分为两大类:爱和恐惧。爱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渴望,多巴胺驱动我们去做某些事情,另一类就是恐惧驱动我们去做某些事情。
恐惧驱动是指我们得到了一些东西之后,由于害怕失去它们,被这种恐惧驱动着自己去做一些事情。
很多已经功成名就,但还是不开心的人常常陷入这种恐惧驱动模式。他们被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绑架,害怕一不小心就会失去现有的一切,他们会一直去找自己存在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不完美,然后不断去解决掉这些问题。
举一个学霸猫老师的例子,她高中的时候,有一次通过努力取得了全年级第一,但是她却非常难过,她问自己,为什么没有考满分。她说当她真的考到了全年级第一的时候,此刻的她已经感觉不到成绩很好带来的快乐了,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如何取得进步,只有将目标放在考全市第一,全省第一上。(增加素材)
这种驱动模式会让我们走的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这是很棒的。但如果深陷其中,就会让人陷入痛苦的轮回中,永远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无法欣赏自己已经走过的路。
3、创造驱动模式
当我们不再去单纯的寻求多巴胺带来的快乐,关注点也不只停留在自己内心的恐惧上面,而是透过做一个事情,把自己内心的一些小纠结,小担心都转移过来,整个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这件事情上,从而进入一种很棒的状态,这便是进入了创造驱动模式。
这种模式,会让你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敬畏心,一种期待感,就是你不再去控制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发展,它会有它的自我生命的生长,你会去期待这件事情最终呈现的样子。比如,一个小说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常说,这个角色会自己生长,会有它自己的生命,指的就是这种状态。
在创造驱动模式中,重要的不是我们要做什么事情,而是我们要完整地将这件事情做出来,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我们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和一种自我的掌控感,这是我们作为人的最原始的幸福感的来源。
所以,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在追求快乐,实际上这种快乐可能是虚假的。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很痛苦,实际上它可能会带给你更持久的快乐。只有我们了解到不同的驱动模式背后的真相,我们才可能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做事的方式,从而让自己获得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