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计划分享
— 忽略学生性格色彩的教学计划,往往错过了发掘学生能力最大值的机会。
钢琴教育作为艺术传播的形式之一,至今为止由较为单一的一对一教学方式衍生出了繁复多样的教学形式。国内大范围施行的钢琴教育形式依然是一对一,国外对初级学者制定了一对多的教学计划,其他乐器例如小提,单簧管以及萨克斯等便携乐器甚至出现一对6/8个学生的小组课。在德国,小组课现在施行的是jeki,也就是jeder Kind ein Instrument (一个学生一个乐器)。对于钢琴来说,由于一般机构一个房间能够提供的钢琴数量有限,小组课一般控制在2-3个学生。
对于学生学习进度参差不齐的情况,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例如一个学生暂且只掌握了单音的演奏方式,而另一个学生已熟练掌握和弦和和弦分解的弹奏方法,在其中一个学生练习单音弹奏时,另一方可在另一架钢琴上伴奏。
虽然钢琴教学种类繁多,但主流教学方式还是一对一教学,一对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更方便的根据学生的进度和手指条件来进行专业培训,更重要的是,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制定“特色计划”,规避浪费时间的风险,最大化提高学生演奏能力。
我接触过的学生可简单的分为两类:外向型和内向型,但这对于教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个学生对外界刺激反应的速度、以及这个学生与人交往的方式。
有过教学经验的老师都会说:学生分两种,聪明的和笨的,所谓聪明的就是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敏感,理解能力强。这种学生通常视谱较快,缺乏耐心,学琴初期进步飞快,但后期后劲不足,因为前期基础不牢,灵敏的反应可以帮助你在中国钢琴考级至少八级之前,都进步飞快,但十级到专业训练之后就常常漏洞百出。这种类型的学生一般手指条件良好,曲子完成速度快,但不精,速度不稳,常断,缺乏音乐性都是常出现的问题,他们在初期就更适合较难的技巧练习,而非简单的千篇一律的Hanon和音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尽早教会学生用节拍器,更多利用教学时间带学生左右分开练、慢练,不用担心音乐性没有时间来讲解,因为他们大多情绪丰沛,音乐性的带动也更容易。
对于时常选择沉默的学生,可以根据他的学习速度来制定计划,一部分内向型学生是反应很快的,但习惯单独思考,老师在做完陈述和纠正后可以给予短暂的时间让他独自消化,不必打扰他的思考过程,在其演奏过程中最好不要打断,演奏结束后一次性提出问题分开练习,彩笔标注。这样的学生更需要一个充满音乐激情的老师,击掌打节奏,即兴伴奏,肢体动作以及跟唱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技巧练习上也更推荐较难的技巧练习。)
内向型的学生中还有一部分是自我封闭型的人,话不多,情绪容易紧张,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一般这种学生都很瘦弱。在初期,老师就需要不断讲解演奏时正确的发力方法和正确坐姿等问题,肌肉僵硬是阻碍演奏能力发展的最大问题。如上所述,老师的伴奏和气氛调和非常重要,演奏时大臂带动小臂发力的方式也要不断练习,让学生习惯从肩膀到手指都很放松的状态。(练习方式可以是简单的利用大臂带动手臂抬起,放松的状态落在一个固定的音上,重复多次,后期可以练习一次抬起落下弹奏2-5个音。)对于肌肉容易紧张的学生,练习手指独立性可以在稍后进行,例如一个音保持,其他音以legato或staccato的形式弹出来,这种练习很大程度会加重学生的肌肉紧张问题。在前期建议简单的一些手指练习,如Hanon和音阶,可让学生尽可能大声的演奏,以此加强手指独立性。
对于一些情感木讷的学生,不必急着剖析乐曲音乐性,在其弹奏时,你充满音乐性的跟唱以及伴奏都能更好的引导其情绪,在早期可以简单的在谱子上标明乐曲的呼吸和断句,培养其乐句感。
学生性格色彩暴露的不仅仅是其适应的教学方式,还有其适合的乐曲风格,下一篇会详述性格对适应乐曲风格的影响,包括性格决定的演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