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像一张网,让一个人死的过程身不由己——读《死着》
这个社会像一张网,路思铨的车祸就如同网上的一条丝,抖一抖,全网皆动。而这张网,让一个人的死不能随心自由,也需得身不由己。

路思铨,躺在重症监护室里的病人,唯一一个使用艾克膜的病人。艾克膜,指体外心肺支持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急救设施,俗称“人工心肺”。
有经验的老护士,清楚知道这个病人的状况:“脑子心肺都成那样了,不可逆!”
不可逆为什么还要用艾克膜?!医院最昂贵的医治手段之一,插管的费用接近四万,每天都需要上万元来维持!且听张翎细细道来——
(一)王队
在距离新年还有三天的时间里,今年的重大交通事故,已经达到去年的百分之九十二。而偏偏路思铨的交通事故发生在这三天里,如果路思铨能通过艾克膜维持到年后,死在新年,那么,这个百分之九十二就是进步,否则,就会越过那条百分之百的红线,就是万丈深渊和万劫不复。
对于交警大队交通事故处理中队中队长的王队,就算不可逆,这个艾克膜也必须得用。
(二)廖总
廖总焦头烂额,经营一家公司,难得几乎像养大一个多灾多病的孩子。在王队的提醒下,廖总意识到,今年企业的年审报告虽然已经提交,但是严格说来,今年还有三十几个小时,如果路思铨在今年剩下的这三天内死去,那么,企业的安全生产指标,银行信用指数,将给企业一个致命打击。
因此,虽然肉疼钱的不易,但也不得不支持路思铨使用艾克膜。
(三)刘主任
当王队对他压低声音说“配合”两个字时,医院的刘主任心里有隐隐的不适。多年的医生经历让他早已经明白:每当“配合”这个词在重症监护室里出现的时候,它都不是孤单的,它有一个贴身的影子,叫妥协。辛院长电话里说的:“......对医院......你本人......没坏处......”
小说的前半段,这三条线,编织成一张密密实实的网,托举着处于死亡路上的路思铨,让他必须使用那个对他并没有什么积极作用的“艾克膜”。也把那个虽然眼盲,但是心底纯洁的茶妹缝在了网中央。
(四)峰回路转
小说的后半段,突然峰回路转。
刘主任对路思铨的妻子实言相告。
“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决定撤下艾克膜,假如你愿意。”
“工伤保险不会支付艾克膜的费用,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论证,这也算不上是必要抢救。”
“路先生的单位,现在态度也不明朗。”
茶妹脱口而出地善意谎言,告诉路思铨的妻子:“他给你买了手袋,准备在你过生日时送给你。”
路思铨的妻子所有的怨终于有了一个释放的出口,后半生,不会再为丈夫的出轨耿耿于怀,郁结难解。
茶妹,最终拔下了连接到路思铨身上的艾克膜电源线。让路思铨黄泉路上这场发霉发臭的闹剧停止!
作为读者的我,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张翎,终于还是留了一点慈悲,让那张密密实实的网透进了些微阳光。她通过茶妹的手,结束了路思铨“死着”的难堪与无助,帮助路思铨维护一辈子的干净形象,维持死的尊严。她透过茶妹清澈纯净的心灵声音,展示茶妹的善良与真实,为这个污浊的社会注入一股淡淡的茶香。

-
唐小瑭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3 12: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