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让你受益匪浅的思维方式?
查看话题 >本熊猫碎碎念-良好心态是怎么炼成的
这个日记算是回答一位友邻的私信,TA问我如何能保持良好心态,克服消极情绪。
说实话这个问题一开始把我问懵了,因为我活了十八年零几十个月,还真没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后来我认真想了一下,这个回复比较长,索性写一篇日记吧。
开门见山的说,其实我觉得我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恰好是因为我的世界观非常现实悲凉。
我这人呢,从小父母不和,虽然他们都很爱我,但是用在我身上的时间精力并不多,所以我基本是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同时读了很多书做参考,最后自己把自己教养长大的。
在这个过程之中,我的世界观有了以下两个基础。
第一,世界(或社会)是非常非常复杂的。这句话人人都承认,但是极少有人意识到世界和社会真正的复杂程度。
“沙堆理论”说,一个沙漏里的沙子落下,连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都计算不出这个沙堆何时会发生崩塌(因为每一个沙粒落下,沙堆内部的作用力都发生一次变化)——一个仅仅物理上计算重力、摩擦力(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的沙堆都如此,更何况人心难测且复杂程度指数增加的人类社会。在如此复杂的系统里,任何一个人、一个群体,其实力量都非常渺小。以个人或小团体为单位的热血和热情,效果极其有限。
第二,《人类简史》里阐述的很透彻了,人类社会是靠共识形成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道德、正义、公平……这些东西其实全都不存在,它们只是人类共同发明出来提高社会运转效率的东西。当然,如果一个人遵守它们,那么TA在社会中行事的成本和阻力将会最小。但如果不遵守,也很正常,只不过TA要面对行事成本和阻力增高的风险罢了。
由于以上两个基础的存在,所以我把人生看成一个公式(这个思路从是郑渊洁的书里看来的)——人生是一个公式,其中有变量也有常量,变量是一个人可以改变的,常量是一个人必须认命的。但问题是,除非走完一生,否则任何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公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而且,你觉得是变量的,肯定是变量;你觉得是常量的,没准也是个变量哦。
有些人非常努力,但是TA的人生公式就是套了一个大括号之后 x 0,辛苦到头什么都没有(例如大部分生活在战乱年代中的人);有些人一生之中能努力的部分很少,但是恰好这个变量在人生公式的指数部分,所以看起来“不须劳碌是丰亨”(例如某些传奇人物)……具体到自己,我还在摸索我的人生公式到底是怎样的,同时努力让所有的变量值增大,并且阶段性复盘思考,把精力尽量分配给那些我隐隐约约觉得在关键位置的变量。
综上,由于我的这个世界观,所以我好像天生就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反正世界复杂到谁也掌控不了,所以何必浪费那些情绪呢),而且也能在经历挫折之后该干什么干什么。(自暴自弃咸鱼躺是无法摸索出自己的人生公式的!)
以上是大的框架问题,小的地方呢,我说一下几个我觉得还挺好用的思维习惯吧。
以前在广播里说了,我爷爷在我小的时候,教过我三件事情,我长大了之后,自己又补充了两个。下面一一道来:
爷爷教的三件事:
第一,人生是在他人中寻找自我,“他人”和“自我”,缺一不可。
这一条让我在没有理解“人类社会就是一系列共识”的时候,就很好的平衡了“自己”和“他人”——既没有为了讨好别人委屈自己,也没有特立独行到伤害大众对我的评价(大众共识)。
第二,先做好自己的事,有余力的话,帮一下别人。
这一条让我避免成为一个滥好人,也没有走向另一端,变成一个完全的利己主义者。
第三,道理不是辩出来的,道理是公认的,如果不是公认的,那就是观点,观点不需要和其他人辩。
心理学上有个人类心理现象叫做“确认偏误”,具体不展开说,想了解的人可以看《The Information Diet》(Clay Johnson),简单来说就是你不可能说服一个坚信某个观点的人,就算你把事实全摆在TA面前,TA也会质疑你获得这些信息的方法是否程序正义。所以遇到别人表达一个观点或评价且引发我了负面情绪(心态平和但情绪还是有的嘛),我都会第一时间先问一下自己:“这事对你产生的影响折算成人民币的话能超过2000块钱么?”,如果不超过,我一般就搁置了(随着我挣钱水平的增高,2000这个标准以后只会高不会低(#^o^#)),这让我节省了大量花在二次元和三次元与喷子杠精们对峙的时间精力和情绪成本。
另外就是自己补充的两条:
第一,做一个好人,但不浪费时间精力去证明这一点。
我青春期的时候,特别喜欢给自己硬加一个人设(比如“学霸”),然后非要向周围的人证明这个人设确实是我。这个行为在一个人性格形成过程中可能有好处,但是对于成年人就太为难自己了。放过自己是心态平和的第一步。
第二,对于偏负面的事情,尽量描述,不评价。
生活中,很多人说我情商高,其实主要就是我的这个思维惯性。
面对开心的事情,大家一般都能处理的宾主尽欢、其乐融融,但是面对负面的事情,大部分人很容易动用人类大脑的本能去抽象评价(“他是个渣男”“这电影是个垃圾”等等)。而我习惯的是描述事实、当事人大概率的情绪或者我心里对这件事情的感受(“他做事不太顾虑伴侣的想法”“电影演到女主角复活的时候我心里简直哔了狗了”etc.)。
“评价”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概括,是一种人类大脑进化出来的高级思维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有以下几个缺点:
1、容易过于概括,进而以偏概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例如“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女人都是物质的”)。
2、由于第1点,所以很容易引发无意义的争辩,进而引起无意义的对抗。
3、评价是一种很正式的论断,所以一旦原始信息发生变化,那么评价者会很尴尬(参考网上很多热点新闻的反转再反转。)
4、一个人说出口的评价容易反过来影响自身的信念,从而让自己不再客观。
啊……不小心写了这么多无聊的东西。简单来说,我并没有觉得我的心态积极到像偶像剧里的元气少女,不过这辈子也很难得抑郁症罢了(虽然也有因为挫折而心情低落的时候)。
心态相对平和,是因为我对生活和他人并没有什么超出客观以外的期望,我积极行动的动力在于想摸清自己的人生公式到底是什么,我自己努力而产生的变量对最后的结果会有什么影响——其他不受我控制的部分,我已经把它们当成公式中的常量来处理了(手动狗头.jpg)。
嗯,就酱。其实我原本想写个方法论的东西,但是其实没有人的人生需要建议和指教,大家没事的时候当个参考看吧。另外,平常Paper写的比较多,写个日记也如此枯燥,希望那些曾经夸我文笔好的小可爱们不要失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