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曾经的一些回忆
看《少年的你》,这样的高中是熟悉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那是一所位于偏远县城的中学,学校以管教严厉而闻名,在师资非常薄弱的县城教育体系中,这便成了家长择校时的加分项,周边县城甚至市里的人纷纷把孩子送到我们的中学来读书。一个小小的县中学,硬是一个年级搞出了18个班,每班60多个人。老师的背景,多为省内的师范类学校毕业,正规本科毕业就算是很好的资历了。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被要求住校,每周只休息半天,每个月才放一次大假回家,也就两三天时间。生源质量一般,学校的升学压力巨大,到了高三,在每个班级期中期末考试排名时,会有个奇怪的分级,前24名与前36名,只有位于这个排名之内的,才会得到老师的关注,而36名之后的那些学生,只要不妨碍其他人,那基本上就想做什么做什么,老师也不会再过问。
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上,也基本上参考衡水中学模式,早上五点多起来跑操,六点早读,七点下课吃饭,八点正式上课,中午除了夏天外不可以回宿舍午休,下午五六点下课有短暂的一个小时左右自由活动时间,晚上三节课的晚自习,下课后必须马上回宿舍,半个小时的洗漱时间,到点就会强制熄灯。从早上五点多到晚上十点左右,会有专门的查纪律老师,在每个班或宿舍巡查,记录那些上课说话、熄灯后不睡等等各种违反记录的人,并会因此给这个班级扣掉相应的纪律分数,违反纪律的同学也会因此而受到写检查、被罚打扫卫生、叫家长等程度不一的惩罚。
这样听起来,是否会觉得这个学校管理严苛,学生们应该是安安静静战战兢兢?并不是。在这样一个表面高压的管理之下,少年们的情绪似乎更是无处安放,积聚起来有着可怕的能量,在看似平静的校园暗流涌动。
当时的我,不算典型意义的好学生,经常来往的同学里既有班里的前几名、老师眼里的希望之星,也有不务正业天天在怀里揣着个铁棍子随时准备打架的“后进生”。回想起当时的一些事情,我不太确定能否叫做“霸凌”,霸凌应该是指有一个人或几个人经常被某个人或某些人作为欺负的对象,而我们看到的可能往往是冰山一角,只是爆发的那一刻,而在之前发生了什么,恐怕只有当事人知道。
挑记忆深刻的几件事情写写吧,或许和霸凌并无关系,更多的是压抑的青春和无人引导下躁动的炸裂。
中学生的私奔
高二分文理科,选择文科的人极少,十八个班里只有四个文科班,而这四个班是由来自各个班的人组成。在大家的观念里,文科总还是容易的,所以那些不爱学习只想混日子的学生大部分都选择了文科,而这些人里最捣乱、最不听话的学生就很巧的被分到了我们班。从读高二开始,就在目睹各种早恋、打架斗殴、偷窃试卷、半夜跳墙出去看录像等各种事情,像我这种因为上课说话、熄灯后聊天被罚写检查,简直太小巫见大巫了。
那时候,谈恋爱的很多,老师们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学生就管管,差一点的学生,只要不影响其他人也就算了。大概是高三的时候,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没有来上课,找不到人了,也没有回家。某一天,突然听说他们私奔了。但是呢,还是年龄小没经验,他们也就是从县城到了市里,在街上逛的时候正好遇上父母,没几天就被逮回去了。现在已经不记得他们的名字,当时也很不熟悉,因为在这个新的文科班一直都特别没有归属感,所以和很多人之间都交往极浅。
在我这个遥远的旁观者来看,这是个很奇特的事情,在临近高考的时刻,两个在班里哪都显不着的人就突然为了爱情私奔了。不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促使他们在那个时刻做了这样的决定,也不知道现在的他们在做什么,回忆起当年会是怎样的感受。
高考前的决斗
高三的时候,要么是自己放弃了自己,要么是被老师放弃,曾经学习还不错的一些人也逐渐的开始过起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潇洒生活。
有个男生,高二刚分班时,是班里的第十几名,在女生天下的文科班,已经很不错了,男生里算是排名第二、三的水平了。可到了高三,可能是越来越跟不上吧,慢慢的也就不那么爱学习了,他喜欢一个外班的女生,但很不巧,还有个强有力的竞争者。或许是受了别人的怂恿,或许是自己的一时冲动,有一天,他去找竞争对手决斗去了。
而我们,是在听说他住院之后才知道这件事情的发生。他去找人家决斗,却被对方捅了一刀,直接住进了医院。或许高三的时候,大家过于无聊,同学的住院为大家找了个合理的请假离开学校的理由。他住了很久的院,班里的同学隔三差五的去看他,先是关系好的那一批,后来看着关系一般的人也开始请假去看他,都不肯放过这个可以借口放风的机会,最后几乎全班的人都去看过了,就像是去慰问受伤的英雄。
在他出院的时候,还特地买了瓜子和零食,请大家吃。我还记得,他拿着瓜子,在教室里一个桌子挨着一个桌子分发的场景,像是在庆祝一件什么了不得的、很光荣的事情。大家一脸热忱,似乎已经忘记了事情的起因,而他表面上也绝无任何追求爱情不得、反被伤入院的苦闷,这件事情得来的关注好像已使一切都值得。
女生之间也不太平
大部分时候女生之间有什么矛盾,可能都是动动口角吵吵架,大不了绝交谁也不理谁,可在我们的学校真没那么简单。
高三的一个晚上,已经熄灯。听到宿舍走廊里有人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第二天听说是班里有个女生在被打,现在已不记得来龙去脉,但印象中不止一次。这个事情最后可能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比如身体受伤或者被退学之类的处理。
班里有一对同桌,平时关系不太好,学习成绩中等,但都还算是很努力不闹事的乖学生。临近高考前的一个普通日子,突然就听到其中一个女生一声尖叫的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原来她的同桌拿着一杯滚烫的热水直接从她后背浇了上去,那时候是夏天,穿衣单薄,整个后背都被严重烫伤。
这个伤人的同学给人的印象其实一直都是极其平和老实,不知道是为什么最后做出这么极端的举动。公安局直接介入了这起事件,印象中她们两个中至少一个没有参加高考,甚至两个人都没有参加。
“差生”的橄榄枝
到了高三,不少之前还想着努努力的人,因为成绩不见起色,老师也不再关注,就真的是会放弃自己了。
我们学校每次考试,考场座位的编排是和上次考试排名完全对应的,即1-30在一个考场,31-60在另外一个考场。在一次大考中,按道理我应该在位于新校区的1-30号所在考场考试,但因为生病,被老师体恤和第31名的同学换了位置,得以留在本校区,而这就使我成为这个考场里学习成绩最好的人。
还未开始考试,座位周边的同学已经陆陆续续来打过招呼,让我给他们传答案。说实在的,换做之前,这种事我真的会去做,但进入高三之后,突然就觉得这种抄来抄去实在没有意义,所以内心还是有点犹豫的,尤其是一些不熟悉的同学这么要求的时候。
有个男生,也特地跟我打了招呼,让我给他传英语答案,我答应了他,但还是很忐忑,很快做完,正在犹豫要不要传答案的时候,他突然交卷了,在经过我桌子的时候,还悄悄的放了个纸团。
趁老师不注意,默默打开,发现竟然是全部题的答案。后来才知道,他们溜出去上网找到了考试用的模拟试卷,提前抄好了答案,而恰好考的就是这套。虽然最后我并没有按他的去修改,但觉得他真的是挺讲义气的,他完全可以不给我这份答案。
最后的结果有点可笑,他差不多考了全班英语第一,而好几个手中有答案的同学也纷纷名列前茅,而他们的成绩平日里都是倒数。那次的题恰好很难,平日英语成绩最好的我考得很一般,还记得英语老师在课堂上抖着卷子嘲笑他们,说他们考得比我都好。那时候听起来其实还是有一点难过的,他们未必不知道抄的太猛会被老师怀疑,主要是那个时候真的对成绩已经没有那么在乎了吧。
*****
这些事情里,很多细节不太记得,一方面是因为去年经久,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高三的自己突然醒悟过来要学习,落后太多不得不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收回来,就像陈念的那句话,“不需要朋友”,把自己最想做的那部分事情顺顺利利完成就不错了,哪里还有精力关注其他人和其他事。
现在想起来,还是会觉得匪夷所思,在这么一座小小的高中里发生那么多激烈的冲突,在写这篇文章时突然意识到大部分这些冲突都发生在高三,可能那个时候还是太压抑了,一部分人因为压抑、情绪无处释放,会做出些极端的事情。
在极度重视升学率的学校,老师们精力也有限,无法照管所有的学生,只挑出了他们认为有希望的学生进行关心,那些成绩不好的人只能自生自灭。高一、高二的时候,学习不好,还有老师管管,高三真是放羊一样,想干嘛干嘛。在觉得学习无望的情况下,更多人也就放弃了自己,谈谈恋爱打打架,这样的日子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