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画手记
前段时间想写一篇朱朱的诗论,半是任务性地去看一些艺术史方面的书。我的一个模糊的感受是,80年代以后的作家学人接受影响的方式,不再只是被可以区分的思潮、文本、大作家所引导,而是被由声音、图像、书籍、艺术等等你可以称之为“文化”的综合风尚所浸淫。那种作家与作家之间的影响论、文本与文本的血缘论,用来讨论当代作者,已经显得太笨了。现在的状况有点像回到了五四之前,陈平原在分析古代小说家接受的训练,是由经史子集、画序题跋等等文类形成的一个知识系统,它是综合性的,不是想干什么就学什么。五四当然没能一下子就把国外整套的东西搬过来,很长时间都是在分门别类,然后精耕细作,盯着几个大师,使劲地学,我想当时的他们会比现在的我们更清楚,自己的每一句话是怎么来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要在语言意象层面之外去分析当代诗人得是全能的文化研究者,读一下朱朱的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就会发现,那些判断用在当代文学史身上也几乎没有不恰之处,它们之间的同步性,大大节约了研究者的体力。但如何解释这种同步性,看一幅画的眼光如何安置在一首诗里,这种语言的公约性如何实现?我至今没有想好怎么谈。
我对画一窍不通,看了两季陈丹青的《局部》,就愣头愣脑地跑到纽约去逛博物馆。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到大都会博物馆,真的就跟《子夜》开头的吴老太爷一样,看得头昏眼花,四个小时之后就觉得喘不过气,逃到了大街上。那种焦虑感如同考博前夜被”不可能看得完”和“不可能记得住”两个念头轮番折磨。我回住处休整了一晚,又做了一些功课,第二天再去时,那种overwhelming的感觉才好一些。现在大都会正好有17世纪荷兰大师杰作展,我如愿看到了好几幅维米尔。他和梵高是我最喜欢的两个画家。维米尔以他的精湛、优雅、节制,给予画面难以言喻的宁静,而梵高却以他的天赋和痛苦,给人震动与不安。我恰恰在这个年龄,处于两种都无法割舍的状态。但我今天只想谈维米尔。
这幅《睡着的女仆》原作只有一个枕头那么大,挂在好几幅伦勃朗的大画旁边,格外地不起眼,但几乎每一个经过的人都会在这幅画面前站住。它昏暗娴静,静物在沉睡的人物旁边,显出一种迟滞的生命力。除此之外,整个的画面,覆盖了一层极为温柔的光晕,我无从解释它从何而来。我凑近了去看说明牌,才知道维米尔原本在画中的走道里,还画了一个仪表堂堂的男子,但被他涂抹覆盖掉了,成了我们现在看到了这样一个静谧到出神的画面。那个男子是谁?是他自己吗?维米尔可能以为永远不会有人发现有个男人在这幅画中出现过,这也是博物馆用X光才把他的魂魄给照出来。也就是说他在把女仆画出来后,按照计划把屋子里的另一个人再画了进去,但某一刻他忽然发现了这种不可打破的静谧,像是为了守住一个秘密,他杀死了走道中的另一个人,然后摆上相框、桌子,让门停在45度角(就像它自己慢慢停住直至纹丝不动),她也浑然不知,仿佛一切从未发生过。这幅画奇异的宁静,原来是来自维米尔的守护,因为这一点,他比其他任何画家都更让我感觉到他的在场。

这次在费城艺术博物馆和大都会都各自见到几幅被修改的画,维米尔做的“减法”实在是个异数,因为别人多是做加法。比如这幅《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原作尺寸四平方多米,是费城艺术博物馆的扛鼎大画。看原画的话,可以在画布的左侧的岩石附近看到一条明显的接缝。这幅画在1612年完工后,到1618年又再次增宽,补上了跌落在左下角的小火炬。

大都会博物馆这幅莎乐美以她的热烈璀璨,和另一幅高冷的白肤黑裙的“X女士”,同为大都会著名的明信片美人。但这幅画一开始只是画了上半身,画家只想用这个意大利模特画一个普通非洲女人。后来才增加了下半身炫目的纱裙和地上的豹皮,豹皮是以往关于莎乐美与圣约翰的画作中经常会出现的标志,是因为圣约翰只穿皮衣吗?

下面这幅画是荷兰17世纪的女画家莱斯特的《最后一滴酒》,这是一位志愿者阿姨在费城带着我看的。我眼拙,一开始根本没注意到。她说这幅画中拿着沙漏的骷髅是后加上去的,很可能不是莱斯特自己加的,她本来在两个宴乐的男子中间画了一张桌子,桌子被涂掉了,可是篡改者却忽略了桌子留下的影子。这张画最渗人反而不是这个骷髅,而是诡异的影子。这种涂改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警示和说教。

后面这三幅画作的修改,某种程度上讲是成功的,确实更辉煌更有趣了。但是他们也是通过修改,自动站到了一个更加稳固的历史序列之中,增加了火把只是强调了他是普罗米修斯,增加了虎皮就是为了完成一个已经被画了无数遍的莎乐美,都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物更加有名有姓。只有维米尔是为了完成日常生活中一个孤零零的瞬间,让它远离历史和叙事。朱朱在他三十岁写的一本散文集《晕眩》里就沉迷于各种肖像,他笃定地认为一个人的姿态和她的表情已经意味着全部。对于最好的肖像画来说,确实是这样,维米尔发现那已经是“全部”了,所以赶紧撤回。他没有留下任何草稿和自画像,这是很了不起的,有些作家一辈子留下的全是草稿和自画像,我至今也是如此。
这些草稿有什么价值呢?没有,只不过是一点线索,如朱朱所说,“一旦我再次回到自己的世界,我希望它告诉我有过怎样的事物丰富过我的神经。”
-
unlock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3 22:27:53
-
当你老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5 17:59:37
-
张谢谢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5 12:49:27
-
大玲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4 10:39:07
-
1001夜の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3 00:30:35
-
AT&T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2 13:01:21
-
明镜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2 00:11:46
-
shil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1 22:43:00
-
victor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1 15:12:37
-
一柱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7 22:58:11
-
super狐狸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7 06:13:52
-
豆友190248175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5 20:30:48
-
骑着蚂蚁买菜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4 20:15:49
-
Auspices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4 00:50:59
-
豆友202163131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2 20:20:28
-
林中怪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2 16:15:59
-
Zhu星球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2 15:34:19
-
山女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2 11:14:40
-
fay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1 22:30:30
-
瓜瓜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1 13:09:19
-
komatsu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0 19:14:44
-
本·杰明·马丁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0 17:29:47
-
灵灵七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9 09:33:44
-
这个是Vivia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8 03:03:52
-
bu l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7 20:58:39
-
板凳国国王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6 21:47:18
-
Séraphi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6 18:55:30
-
项平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6 15:44:02
-
还鸽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5 12:14:13
-
译者梁枫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5 01:31:17
-
反弹琵琶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3 22:43:54
-
😈已黑化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3 19:49:47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2 17:38:16
-
一只仙女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2 15:20:16
-
纪尧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2 00:33:28
-
莫斯科没有眼泪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1 16:57:31
-
陈占川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1 14:40:19
-
鹞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5 13:10:43
-
123456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5 11:13:43
-
lee369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5 07:25:56
-
Fin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5 04:58:35
-
dotch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4 21:49:05
-
Настя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4 15:04:10
-
Monst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4 13:27:59
-
醪糟小圆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4 13:22:00
-
Lisa Antipov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4 12: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