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就是上帝撒向人间的玉盘翡翠
闲逛迷你首都马累
我们乘坐的国际航班在中午时分抵达了马尔代夫首都马累。临近机场的时候,飞机在马累附近的上空盘旋了好几圈,从舷窗向下望去,大大小小的环礁就像撒在海面上的点点蓝色珍珠或珊瑚,晶莹剔透,绚烂无比,与阳光、蓝天和白云交相辉映,这美景一下子让人把所有疲惫都忘却了,不停地拍照。不管是不是因为机场停机位不够不能马上降落,还是机长有意让乘客从空中多角度俯瞰马尔代夫,总之,这第一眼的美景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此时正是这个岛国雨季的末期,明媚的阳光和翻滚的云雨交替而至,变换着展现马尔代夫这个岛国的多样性。
根据行程安排,我们要在马累住一宿,也因此有机会能看看这个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比半个北京大学大一点的迷你首都。
机场和马累分处在南北两个不同的小岛上,2018年8月之前,航班落地后前往马累只能再换乘轮渡过去。2018年8月由中国援建的跨海大桥使两岛之间实现了陆路相通。这片因海底珊瑚礁脆性大,水深流急,且印度洋中部高温高湿海水含盐量高,曾经被西方“砖”家认为此处不可能建筑大桥的海域,如今,一座造型优美的大桥,横跨在湍急的印度洋上,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梦想。
从机场到马累,我们还是选择了轮渡,既能从海上观望马累,又能体验马代风情。从海上望去,马累小岛就像个托盘飘浮在海面,那些密密麻麻的林立高楼,似乎要将这个平均海拔只有1.5米的小岛嵌入大海中。
当地导游苏库鲁带着我们穿街走巷,途经主要景点时用英文和有限的中文讲解着。马累岛有九百年的历史,经历了王国、被殖民、共和的历程。在这有限的空间内,建有总统府、议会、法院、政府办公楼、医院、兵营、大学、足球场、使馆、清真寺、商场、中小学、广场和公园等等公共设施,还有14余万居民居住于此。斑驳的墙壁、殖民时期的建筑、全部由砖石铺就的道路无不讲述着马累的历史。
行走在这座堪称人口密度最大的首都,能体会到密集恐惧和空间压迫感。两条不足10宽的马路横贯东西,是马累的主要大街,而小街小巷像毛细血管样延伸至全岛,狭窄的道路也不需要红绿灯。疾驶的摩托车和行使的汽车使得街道变得更为局促,街上的行人要时刻留意擦身而过的摩托车。入夜,街道两旁的店铺把整条街照的通亮,伴着摩托车的轰鸣和宣礼塔传来的祷告声,这个热带小岛的夜生活也拉开了序幕。




乘水上飞机去度假小岛
去马尔代夫度假,我们特意选择了有水上飞机的小岛。
水飞承载的空中之旅是必须要去体验的。从高空俯瞰这些上帝赐给的宝物,壮观的珊瑚环礁、晕染的蓝色泻湖、绿色的度假小岛和白色的细沙浅滩,这些美景只有从空中才能感受得到。
马尔代夫由26组自然环礁、1190个珊瑚岛组成,从北向南绵延800多公里。其中190多个岛屿被开发为度假酒店,对旅游者开放,此外还有众多的岛屿有人居住。马尔代夫最吸引人的就是由这些珊瑚礁形成的岛屿,像串串蓝宝石项链,散落在广阔的印度洋上。
《逍遥游》里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如今,这个传说中的“鲲”成为了现实,水上飞机这个既能游又能飞的物体,它遇水变鱼,出水成鸟,搏击海浪,翱翔蓝天。
马尔代夫的水上飞机,就是岛与岛之间的公交大巴,它低空(600-800米)、迅捷(200公里/小时)的飞行,有水就能降落,既解决岛上居民的快捷出行问题,又能把旅行者带到散落在约九万平方公里的各处度假村。
机器轰鸣、水上滑行、缓缓升起,地面的景物清晰可见,很快就消失在天际……
穿着人字拖的机长和金发碧眼的美女领航,驾着红白相间的大“鲲”,载着来自不同地方的16名游客,在马累上空盘旋一周就向着我们的目的地海岛驶去。机舱内是轰鸣的飞机发动机噪音和呼呼作响的风扇声,窗外是万顷碧波的印度洋,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从飞机上俯瞰,一座座珊瑚岛从下面掠过,形状大大小小,千奇百异,小岛上造型各异的度假村和居民区清晰可见。细软的白沙、深2米以内淡蓝色的珊瑚海、20米深的天蓝色和20米以上深海蓝色,颜色由浅到深,从环礁内部向外扩去,呈现出大自然最美的蓝色。
45分钟的飞行,伴随着一幅幅的自然美景。这上千座珊瑚小岛、数十个环礁,就像晶莹的宝石玉盘和剔透的翡翠项链,我不仅感叹,这不就是上帝撒向人间的玉盘翡翠吗!






过几天岛民的生活
蓝天白云、柔水细沙,湿热的空气夹杂着海水的味道扑面而来,远处碧水蓝天于一色,近处海风椰影共婆娑,好一派热带海岛风光。
我们入住的度假岛位处一个大型环礁边缘,呈南北走向。岛的东面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外海,而西面则是由无数珊瑚岛围起来的内海(泻湖),因此小岛的东面和西面呈现出迥然的性格。
东部,面向茫茫的印度洋,百米开外就是环礁的外沿,环礁珊瑚和海沙抬高了海床,使得从印度洋深海滚滚而来的海浪拍打在海床上,经过急刹车的海水也缓和了许多。从岸上望去,翻起的浪花像白色花朵编织的一堵矮墙,只有轰鸣的涛声由远及近,昼夜不停。
西面则是由座座珊瑚岛围起的区域,天气晴朗的时候,海面静如止水,没有一丝波浪,静的让人觉得这不是海,落潮的时候半米深的浅滩可延伸至海里几百米,可以清晰地看见成群的金枪鱼、悠闲的鳐鱼、孤独的小海龟和机敏的小鲨鱼在游弋,胆小的蝴蝶鱼则躲在珊瑚的缝隙里,生怕它那艳丽的外表引来灾祸。
高大的椰子树遍布全岛,遮天蔽日。从饱经风霜的树干上看,这些椰子树有年代了。果然这座小岛早年种植了大量的椰子树,曾经是邻近岛屿居民的经济来源,后被开发成了度假村。
粉末状的白色沙滩环绕小岛。沿着弯月般的海岸线,漫步在这细软的沙滩上,拍照、玩耍、戏水、捉螃蟹、荡秋千,尽情地放飞自我……
在树影婆娑的椰树下,躺在沙滩椅上,看远处浪涛,听海水咆哮,望蓝天发呆,闭眼睛冥想,吃手边零食,过几天慵懒的岛民生活。椰子叶在微风的作用下相互击打的声音,仿佛哗啦哗啦的雨水声,加上徐徐的海风,更能催人进入梦乡……
水屋亲水、沙屋近沙,能让你尽情领略岛上的生活。所有道路没有硬化,全部是海沙,尽量保持原始风貌,走在路上沙沙作响,也许路中间就会有棵挂满果实的椰子树和横行的小螃蟹……
入夜,岛上服务员摇身一变,成了展现各国风情的舞者。优美的舞姿和传统的音乐,一曲印尼舞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巴厘岛。
紧邻我们的度假岛,是一座有500多人居住的小岛,有医院、学校、清真寺等,一日五次的阿訇祷告,在我们这边清晰可闻。我感兴趣的是,这座远离大陆甚至远离首都而孤悬于此,以捕鱼和贩卖椰子为生的小岛居民,其日常生活的吃喝拉撒是如何解决的,比如淡水、用电等。经过交谈得知,他们的淡水靠雨水收集或购买,电能有太阳能,生活污水就通过管道直接排入外海。我对此表示诧异,那不是把海水都污染了吗?他们的回答是这些有机的东西总比一百年才能降解的塑料要好吧,而且盐碱性的海水有很强的净化作用,最终能变成海洋生物的饵料。看看眼前清澈无比的海水,也许他说的是对的。至于岛民的出行,单程400美元的水飞,还是稍显贵点,因此快艇是主要的交通方式,去趟首都要2-3个小时。
带我们出海看海豚和浮潜的船老大就住在这个临近的小岛上。背靠度假村,凭藉丰富的海洋经验,从事旅游业,这已成为海岛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也是这个国家的主要支柱产业。












Aloha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恩施,北纬30°的山水秘境 (8人喜欢)
- 早春,丽水 (10人喜欢)
- 山水桂林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