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引进《决战中途岛》?这是中国人下的一步好棋
近日,好莱坞超级战争大片《决战中途岛》发布了一款最新预告,预告片中呈现了惊心动魄的海空战争场面,史诗级燃爆特效,打造了真实轰鸣感,令人震撼。 与此同时,面对空前的战争危机,每一个战士都时刻准备着挺身而出,义无反顾,背水一战。战争的残酷和孩子入睡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直指人心,令人动容。 这部影片的制作团队阵容强大,导演是“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他曾执导《2012》《独立日》《后天》。主演有艾德·斯克林、卢克•伊万斯、帕特里克•威尔森、伍迪•哈里森等。 电影在珍珠港首映后,广受好评,更有媒体直言:“《决战中途岛》已经预定了年度最佳战争片!” 昨天,罗兰-艾默里奇来到了北京参加首映礼,与影迷近距离交流。 今年是国庆70周年,为何在这个时间节点引进这部电影?小编推测,这其中可是有很多深意的。 首先就是要告诉全世界:无论何时,中国人永远是永远站在正义一方的 抗日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经历了14年的艰苦斗争,面对困难和挫折,勇敢面对,从不畏惧。无数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他们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国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成果,更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的宝贵支持。 例如,二战期间,美国飞虎队帮助中国建立空军抵御日寇,开辟驼峰航线运来紧缺的抗战物资。 正如国庆节所说:“向支援和帮助过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引进《决战中途岛》,表达的也正是这层意思。 影片改编自美军最具传奇色彩的反击战役——中途岛海战。 1942年6月,美军在中途岛“以小胜多”,仅以损失一艘航母的代价击沉了日本"飞龙"、"苍龙"、"赤城"、"加贺"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此次战役是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关键转折点,扭转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后反法西斯盟军节节败退的局面,恢复了美日两国在西太平洋的海权均势。 这场战役后,日本海军开始失去战争主动权,美国海军则是步步紧逼,不断压缩日本势力。因为太平洋战场主动权的丧失,日本在中国战场上也逐渐变得被动起来。 中途岛战役的胜利,消灭了日本的有生力量,为亚洲战场的胜利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谈到这部电影,导演艾默里奇曾透露:“《决战中途岛》我筹备了15年,我们在无穷无尽的资料和历史影像里进行了年复一年的研究,希望能打造一部21世纪的史诗级战争大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 影片全方位还原战争真实细节,多位角色故事均取材于历史真实人物事迹。从浴血奋战的一线战士与挣扎求生的普通民众视角出发,还原战争的残酷和面临家国危机时普通军人所作的牺牲,呼吁和平。 在电影中,从舰队司令到情报分析人员再到飞行员,每个人的身上都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令人敬佩。 海外媒体这样评价电影:“艾默里奇把他的天赋和激情都融于电影中,惊艳的卡司阵容和燃爆的电影效果成为他呈现经典战争的利器,这些努力终于得到回报。”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决战中途岛》都是一部让全世界重温二战、珍惜和平的好电影。 我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途岛战役是正义的,中国永远认同和支持正义。 在这个时候引进《决战中途岛》,是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民对于反法西斯反霸权的态度,让世人知道,中国人是永远站在正义一边的。 其次,引进该片,充分展现了中国外交智慧。 40年前,中美建交。如今,中美关系处在敏感期,有人讽刺中国闭国锁国。 在此时引进《决战中途岛》,无异于堵上他们的嘴。 要知道,如果在20年前,引进外国电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长期以来,中国对于引进外国电影一直是有着严格要求的。 1994 年以前,引进电影都是以 20000 美元的价格直接买断,电影片方无法分享票房收益。 1995 年,才首次采用国际通行的分账方式,允许每年有 10 部外国电影参与国内的票房分账,直到2001年,中国加入 WTO 后,分账片进口配额才扩大到 20 部。 从进口配额的不断扩大上,可以看出中国电影市场是越来越开放的。因此,所谓闭关锁国都是无稽之谈。 在中美关系破冰时期,作为二战的同盟国,中国引进《决战中途岛》,释放友好信号,其实是委婉告诉美国:中美两国的合作,才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才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好支持。 忍不住为中国的外交智慧点赞!忍不住要为中国的这步好棋喝彩! 所以,让我们相约11月8日,共同期待《决战中途岛》带给我们史诗级的视听盛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