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真的是一个家族,真的。
《小偷家族》,一部2018年上映的日本电影,著名导演是枝裕和执导的一部电影,一部获得第71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的电影。
无论出于上面的哪个情结,或许我们都可以尝试着看一下这部电影。
如果你想了解一下日本底层社会和边缘群体的生活面貌,我会推荐这部电影。如果你想更加多一点的了解是枝裕和导演,这部电影或许有你想要的答案。如果你想知道金棕榈奖的审美在哪,我想这部电影或许有值得你看的价值。
从影片的名称来看,给我的第一直觉就是,里面一定有各种“偷”的技法,一定是一个家族式的犯罪团伙如何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怎样巧妙地配合偷到东西。
后来,我发现我的想法多少还是幼稚的,导演似乎没有把影片的重点放在这个表现方式上,而是模糊地处理了这一切,只是借助这个隐含传达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日本底层社会群体在面临生存方面,如何维持了一个家族的情感联系。
通过这个电影,我们看到了日本社会的另一个层面。它是对日本边缘群体的一种关注和投射。其中又关联着一些日本社会某方面深层次的矛盾。
通过这个电影,对于了解是枝裕和的人来说,它更是走进是枝裕和内心的一把钥匙。它帮助我们打开了是枝裕和内心更加温情的一面。他始终关怀着,温情着的社会,最后以这个电影的方式,更加确定性地向我们宣誓,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家庭,无关乎血缘只关乎“天地有情”。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颁给了《小偷家族》,更加肯定了是枝裕和,也更加让我们看到这部影片的质量,看到日本社会那些我们所不知道的一面。
它的获奖,似乎帮我们打开了了解日本社会某一面的窗口。
看到这部电影,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缘分。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恰巧了解一点是枝裕和。与是枝裕和偶遇,缘于一次看到他的书籍《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可惜的是,那本书我没有买下来,当时只看了一半左右吧。这样说来,我算认识了是枝裕和吧。
我百无聊赖之际,打开日本电影时,看到是是枝裕和导演的电影,于是就有了这些故事。
刚开始时,爸爸带着儿子去超市偷东西。一个简单的手势:左手大拇指朝后,食指向前,中指一伸,仿佛一切OK,儿子在这样的指示下,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超市偷盗行为。
对于儿子的心领神会,我想他们不知偷了多少次了。
在回家的途中,他们带回了一个5岁的小女孩,一个还在尿床期的小女孩,一个因父母经常吵架被抛弃的小女孩,一个浑身被打的是伤的小女孩。一个靠着老人的养老金过活的家里,是一个五口之家,里面东西杂乱,一看就像那种贫民窟里生存的人家那样,挤挤巴巴的。小女孩的到来,对他们而言,无疑增加了生活的负担,而他们最后还是收留了她,并且那么的心甘情愿,甚至表现出了一种幸福,一种缺失的幸福。
在小男孩带着小女孩走在外面玩的时候,有一个场景是遇到两个小男孩在交流上课的事情。后面这样感觉无关电影主题的穿插场景比较多,也许是导演故意安排想表达一种另外的社会的一面,以此来反观对照吧,这也许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希望大家有更多的发现,我就写到这里。
美好的东西总是要靠自己的感悟才会深刻些,也许你们能感悟更多,获得更多。
希望我的这篇记述,能带给你们一点美好,哪怕一点,都值得我这次小小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