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意义在于陪伴

刷公众号的时候,无意中看到毕飞宇要来珠海,就在野狸岛的书笙馆,不禁一阵欢喜。
作为一名文艺青年,我却没看过毕飞宇的作品,真是惭愧。其实细想起来,自己读的书实在太少,很多经典的著作都还没读过,只知其名不知其内容。
毕飞宇是听过很多,作品也有些了解,就是没有完整地读过。看过电影《推拿》,就是毕老师的作品改编的,很喜欢,对盲人的生活状态描写得很到位,心理活动也刻画得非常细腻。

公众号上写的是15:00开始,我到了才发现时间改成了19:00,来都来了,就看会书吧。便找了毕飞宇的《青衣》来读。

书笙馆的氛围很好,装修得也很典雅,大家安安静静地看书,彼此不打扰,心中蓦然升起一种温暖。
印象中,我还没有参加过这种小规模的分享会,以前在学校,请的一些老师过来开讲座,教室里都是满满地坐满了人。今晚全场应该不到100人,围成一个半圆形,很有feel。

毕老师有一个观点跟我是一样的,那就是小说对读者最主要的意义是陪伴。你读一篇4万字的小说,花了3个钟头;读一本80万字的小说,花了5个星期。在这段时间中,我们跟着小说里面的人物,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情,看尽人生百态,这段旅程是令人难忘的。
当然,我们读完一本小说,可能会收获感动,获得力量,也许还能得到一些启示,但这并不是作者的目的。如果一位作家,写这一篇小说出来,目的是为了要教化读者,为了要传递作者的某些价值观,那么这本小说是一本坏小说,这位作家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小说家。
我们读一本小说,收获的感动、启示,是因为我们代入其中某个人物,跟着他一起经历了,当跟着人物走到小说的末尾,我们自然而然产生的感情,是我们经历过、思考过而自发获得的,并不是作者灌输我们的,而且每个人的感悟都不一样,这才是一本好小说喜欢文学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文学的不忌讳,这跟艺术有些许相通之处。比如毕飞宇聊到他的小说《推拿》,聊到里面的一个情节,是描写一对盲人情侣做爱的过程以及发生的一些事情,在聊的过程中大家一点都不会觉得不雅,也不会感到不好意思,我也觉得聊得很好。
前段时间某艺术学校取消人体模特改用照片,这不是在往回走吗,没有了人体模特还能叫美术吗。
性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我之前买了一本贾平凹的《废都》,在读的过程中就很纳闷怎么里面好多省略号,一写到跟性有关的内容就是省略号,读得我很郁闷,后来才知道是被删减掉了。没有了性描写的《废都》就失去了核心了,这就是《废都》为什么被禁了16年,直到2009年才允许出版的原因。
就像李安的电影《色戒》,如果把里面的三段性爱视频删减掉,这部电影就不是《色戒》了,我觉得那三段情节才是电影的核心,可惜现在网上都是被删减的了。审核的人才不管你核不核心,涉“黄”就不行。
我有时候就很头大,买书的时候,一不小心买了一本删减版的,就看得很不尽兴。当然,这也得分情况,好小说跟色情小说,对这方面的处理完全是不一样的。读一本好小说,作者能够从性爱升华,性只是一个载体,是为了突出人物的内心或者精神思想。而色情小说纯粹就是为了性而性,是一种最低级的感官刺激,弊大于利。

小说是一个很好的伙伴,也是一个代价最小、最便捷地去体验人间百态的方式,一个人,沉浸于小说的世界里,与小说的人物一路同行,几个小时的时光,却仿佛经历了几十年,这种错觉正是小说的魅力,也是文学生生不息的源泉所在。
2019.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