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后宫
初入宫
云珠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一个场景就是入宫那天,新晋的宫女们排着长长的队,跨过神武门那扇朱红色的大门,从此彻彻底底告别了她熟悉的世界。待最后一排的新宫女们走进宫门,侍卫缓缓得关上了那扇大门,从此与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亲人,自己熟悉的世界,隔着一座城墙,近在迟尺,却又远在天涯。多少年来,乌雅云珠的梦里总是出现那扇大门缓缓关上的场景,醒来后感慨不已。
云珠进了宫,跟一起进宫的宫女们在一起跟着一个上了年纪的嬷嬷学了一个月宫里的规矩,然后被分往宫里各处,自己自然被分到皇贵妃的承乾宫当差。
这承乾宫本是先前顺治爷的董鄂妃的居所,佟佳贵妃一进宫,皇上便赐承乾宫给她,地位与其他妃嫔自是不同。云珠到了承乾宫,第一件事就是去叩拜佟佳贵妃娘娘,云珠一路跟着公公走,不敢抬头,却也能感受到宫里的家具摆设等比王府的都要精致宝贵很多,到偏殿后,看到娘娘刚祭祖朝拜回来,身上乏乏的,半歪在暖阁的榻子上,一个小丫头半跪在地上轻轻地捶着小腿,贵妃看样子不到二十岁的光景,头戴凤冠,身穿秀着凤的朝服,体态偏丰腴,眉眼与佟老爷有许多相似之处。娘娘见到了云珠,让云珠抬起头来细细打量了一翻,对身边年长的宫女说,果然不错。然后命人带下去熟悉环境,安排住宿等。不必细说。
晚上就寝时,张姑姑伺候贵妃娘娘更衣,贵妃娘娘嘱咐:去库房找些好点的料子,再找点首饰给云珠,明天让她来跟前伺候。张姑姑没有立即回答,只等帮娘娘褪去宫服,说道:有些事奴才认为还是不能操之过急,这个小姑娘奴才看着是比别人生得要好很多,穿得再招摇些,肯定引得旁人注目,恐怕到时候欲速则不达。贵妃觉得姑姑言之有理,便说:那就劳烦姑姑费心了,先慢慢教导吧!
而后又问了几句一个月后中秋节的事宜,张姑姑一一作答,然后伺候贵妃睡下。不必细说。
话说张姑姑命云珠每日为娘娘抄写经文,并无其他事。刚进宫时,云珠还十分欣喜,皇宫这么大,宫里的摆设规矩吃穿用度等皆比王府尊贵许多,可是渐渐地,云珠开始想念宫外的人和时光。在宫内,无论何时,都是静悄悄的,宫女太监们时刻低着头,很少说话,只有主子问话时,才会小心翼翼得应答。因为自己的一切事都是承乾宫的掌事宫女张姑姑安排,所以宫女太监们也从不为难她,她有什么事去找张姑姑,张姑姑总会为耐心地她解决,但是她总觉得这么辉煌的皇宫,缺少了宫外那种人间烟火味,让人十年如一日得活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同织布机上的梭子一般机械重复,毫无生趣。
转眼过了年关,姑姑特意过来告诉云珠,娘娘身边的贴身丫鬟采何因为属相犯冲,娘娘忌讳,所以过年期间由她顶替采何的位置,贴身伺候娘娘几日。云珠瞬时间来了精神,早就听小太监小宫女们描述过,宫里过年异常热闹,好吃的好玩儿的好看的都是前所未闻,皇上太后带着众妃嫔和阿哥格格还有皇亲国戚等众人,一起吃酒席,听大戏,放烟花,好不热闹。在宫里抄写了几个月的经文,了无生趣,能去凑个热闹,让云珠来了精神,但是云珠忽然意识到不能把高兴表现在脸上,立马皱起眉头,说到:奴才不曾伺候过娘娘,粗手笨脚的,怕大过年得惹得娘娘不高兴,怪罪下来,只会连累了姑姑。
姑姑听完,心想:这小姑娘,还真是个人精。却说:我会提前教你,你尽管放心伺候。云珠这才放下心来,不知觉又与姑姑的心更近了一层。
话说到了除夕这一日,内务府的太监宫女们都一路小跑着为晚上的宴会忙碌。云珠这几日贴身伺候贵妃娘娘,也不过就是端茶递水,娘娘走到哪里跟着就好,其他事情皆由姑姑安排。
一天下来祭祖,请安,用膳,内务府的总管等来向汇报工作,好不忙碌。终于在天蒙蒙黑的时候,太监们用软轿抬着娘娘,前往除夕晚宴。彼时,除了皇上太皇太后和贵妃,其他妃嫔带着各自的阿哥格格都已落座。
门外的小太监传:贵妃驾到——只见贵妃由云珠和张姑姑搀扶着,款款走进门去,众妃嫔、阿哥格格忙起身,黑压压的跪了一屋子,齐声贺到:皇贵妃金安!贵妃边向座位走边说到:平身!只见众人又落座。贵妃刚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没多久,太监大声传到:皇上,太皇太后驾到——众人又是一遍行礼,且不必细说。
太皇太后坐在主位上,边吃饭,边一一问候各个妃嫔,不过聊些家常。这时,云珠站在贵妃娘娘身后伺候,入宫后第一次有机会认认真真看了座位上前排面向主位的每个人。
首先是皇上,二十岁出头,着龙靴穿龙袍,身高中等偏上,体重稍许偏瘦,但是动作矫健,无一丝慵懒之态,眉毛浓黑,形如剑锋,眼神之中露着机警与精神,整个吃饭的过程中,并没有多说一句闲话,只有太皇太后问话,才恭恭敬敬的。
坐在皇上身边的太皇太后,人人都称为老祖宗,云珠早在王府时就听人说,当今的太皇太后,可谓是女中豪杰,经历了三朝皇帝,辅佐了两代君王,民间无不称颂。眼前这个年过花甲的老太太正是此人,看着六十多岁的光景,头发已花白,衣着尊贵却不失庄重,时刻透着笑容,让众人不要拘谨,整个人的气场却很自然的压倒所有人,明显能感觉到,这个老太太才是整个后宫的重心,宴会全部跟着老太太的节奏走。
跟贵妃的座位对着的是惠嫔娘娘,看着比众妃嫔年纪略大,近三十岁的光景,体态偏丰腴,梳一把头,满头名贵的珠翠,衣着也很华丽,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富贵的妇人。宴会开始之初,先敬了老祖宗一杯酒,祝老祖宗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话,又敬了皇上,后面又对皇贵妃一通奉承,很是会做人的模样。云珠无意中听过姑姑和皇贵妃说过,惠嫔的哥哥明珠深得皇上的重用,又育有大阿哥,因此在后宫也算风光无限。
惠嫔的下面,是荣嫔。初入宫时,云珠就听宫女太监们说过,荣娘娘是当今皇上的宠妃。云珠便仔细观察了好一阵子,这荣嫔跟皇上年龄相当,衣着并无奢华之处,不过是些后宫中的平常衣服,只是干净异常,梳常见的一把头,发髻上也并没有显眼的首饰,只不过中间一个蓝色的宝石,周围一些细碎的装饰,旁边叉了一根并不显眼却异常精致的发簪,一对小巧玲珑的宝珠耳坠,皮肤细腻白皙,眼神中透漏着些许温婉,也有几分倔强。身材偏瘦,却难掩风流倜傥之态。就这么一个人,乍一眼,你不能看出她有倾国倾城之貌,但是却耐不住细细品味,给人一种打心眼里的舒服,衣着打扮皆被她本人无形的魅力给盖过去,及时放在这这满屋子的美人中间,你也难忽略她的存在。除了跟着跪拜,她一路笑着,并没有多说话,最多只是关心一下后面坐着的二阿哥,老祖宗问了她二阿哥的情况,她只说,托老祖宗的福,一切都好。此时,皇上看着她脸上有一丝别人察觉不到的笑意。云珠觉得她的言谈举止,并不像是一般妇人,好像有一股更高贵的气质,顿时心想:难怪皇帝喜欢,这样的人谁不喜欢?一面之缘,却也心里在心里种下了崇敬的种子。
在前排座位上的还有七八个妃嫔,都是盛装打扮,其他并没有让人难忘之处,后面跟着的是三位阿哥,五位格格,分别坐在自己额娘后面,奶娘丫鬟伺候着。吃到半中间,皇帝喝了些许酒,忽然想起太子来,让太子到他身边来,双手握住太子的肩膀问:皇阿玛最近在朝里忙云南边境的事,忘记了你,你最近都跟师傅学了什么?跟皇阿玛背一段助助兴。太子一听,结结巴巴的说:不过是四书五经,只是儿臣听不懂,也记不住。皇上脸色顿时有点难看,又顿了顿,继续说:今天是除夕,你背一个关于除夕的诗给大家助助兴。太子委屈得低下了头,一句话也挤不出来。
皇上又望向问到大阿哥:大阿哥,二阿哥,你们呢?除夕的诗句能不能来一段?瞬时间,宴会厅寂静异常,见大阿哥没文章,三阿哥用不太大的声音说:皇阿玛,儿臣跟大家背一首王安石的《元日》…然后一字不落的背了下来。
此时,惠嫔的脸色难看异常,荣嫔并没有喜悦反而惊慌起来,等二阿哥背完,连忙跪到老祖宗跟前,说到:臣妾最近闲来无事,眼下快过年了,就教了二阿哥这首诗,其余师傅教的三阿哥也是一句也不会,臣妾平日里也很是着急。
老祖宗接着说:平日里都说荣嫔学问高,能教二阿哥多点长进,也是替皇上分忧,难为你了。皇上你也别太着急,太子阿哥们都还小,有的是教导的机会,难得今天的好日子,大家开开心心的,别老是找些不自在。
皇上的脸色略微好转些,张姑姑见状,让歌舞表演的奴才提前进场开始表演,才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
伺候完主子们吃完饭,后面紧接着就是去畅音阁看大戏,老祖宗看了片刻觉得乏,便由众人簇拥着回慈宁宫休息去了。皇上觉得无聊,也回了。留下妃嫔,喜欢的便留下看,不喜欢的也都回自己的寝宫了。
云珠跟着贵妃看了两场,贵妃已经乏了,便回了承乾宫。留了守夜的宫女太监,大家也各自安息。夜深人静时,云珠忽然想到这是云珠离开父母过得第一个年,想起这个时候,乌雅家族里应该一起守岁,好不热闹。鼻子一酸哭了起来,哭着哭着也困了,不知何时也睡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