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小记 ‖ 独自逛校园
今天坐在图书馆突然觉得精神十分萎靡,于是就打算到外面逛逛。
我走向后街,那个曾经承包了无数小吃回忆的地方,如今也因创卫变得不那么繁忙有人气了。我走到地铁口,因为依稀记得在某一段路好像有一个卖糍粑的小车,却没有寻见。于是我往回走,向南区大门方向行进,校园门口的大马路终于修好了,这一两年因为修路的缘故,已经没能好好地乘坐那趟520去另一个校区。旁边的人行走道也变得整洁宽阔了不少,走起来别有另一番风景。买了晚餐,走进南区,莫名就被一种情绪戳中了,此时此刻的场景,也存在我的回忆里。这样昏黑的傍晚,这样的凄清的秋,这样的我,这样的听歌动作,好像旧电影重放,让人怀念又感触。

还记得大一的那个国庆节,固执地一个人留校七天,七天里很少跟人说话,仿佛失去了沟通的能力。自己独自游走在自己的世界里,抱着一腔热枕,想要认识认识这个城市。但是沿着公交线路坐上一遍,去大家推荐的景点,一趟下来并没有什么惊艳和独特的感受,只有疲倦。那个时候,我觉得不如逛逛我的校园。我爱上那郁郁苍苍的树,三教门口和档案馆门口的树尤甚,那种独特的姿态,整齐又错落的别致的景。
某一年的11月至12月的期间,我也经历了一段这样的光阴,一个人蒙头走,去了花椒、去了农大、去了职大、也重逛了自己的校园。走着走着,也想很多。那个时期的感触真多,各种思想观点都进入到我的脑海中,碰撞、破碎、重建。那个时期的文字,现在看来也不会太稚嫩到让现在的自己发笑。但是那段时间仿佛跟人沟通很少,以至于脱离那个状态后,与现实世界接轨还有些不适应,恍如隔世般的感受。或许对我而言,只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才能够有这样思维活跃的时候。
我渐渐地发现,我和这个校园的联结,是我的体验在建筑与景上的反射。我是那么容易有感慨的人啊,回望过去,我的大学生活看似平淡,却又似乎是这么丰富和充实,虽然如今不再。往前个两年,我对这个校园还有些许新奇的感受和探寻的冲动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逛,拍一些我喜欢的各个季节的颜色。在期末复习压力大的时候,我也会到这个校园的一角,以我独特的放松方式去缓解自己的情绪。我还记得为了完成樊老师的任务,在校史馆的围栏旁练声,伴着蛟桥湖另一岸的笛声。还有老三教的合欢花,那片我舍不得摘下的黄色的叶子和我为它作的诗,如今却是物是人非。新的三教是让人艳羡的,却不再属于我了。那个充满美好回忆的九栋大厅,那个激情四射又带点疲倦的西小西,以及那一个个热血的舞台,都是我的平淡、丰富和充实啊。如今的我呢?
我总是在人前热烈,私自冷清。仿佛只有冷清,才能思路清晰,思想透彻,我曾经热爱这样一种冷清。但现在是处于什么特殊时期吗?我为什么变得不再享受曾经习惯的孤独了?仿佛退化到无能,仿佛心被挖空,这种虚空感,让人真的无力,而且痛苦。旧景触动旧情,却再难还我一腔热血?
今天突然听到光良的《九种使用孤独的正确方式》,虽然歌词很浅,但是和自己目前的愿望如此契合。我想要一种充实的平淡,day by day,我想要找到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