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宝黛漫谈
第一次读红楼的时间,印象很深刻,是高一年级,那时的中学生比现在的中学生幸福,至少读课外书是自由的选择,而且是凭兴趣来读,不用背负著名著必考的重压死记硬背---磨掉了读书的初衷:喜爱!
从第一次读,《红楼梦》这本书就成了我床头的常驻书,陪伴着我从少年,走到青年,再到中年,马上步入老年,也陪伴着我从中学,到大学,再到职场,一定也会跟随到退休,它是常读常新的那类书,关于常读常新,红楼是一本,静静的顿河是一本,还有.....不,没有了,我的书单里只有这两本,浩翰如海的文学宝库,中外名著,还有许多我未发现未读到的,可是在我的心里,哪本书都比不过《红楼梦》的。
学生时代读红楼,悲黛玉,惋惜结局,深恨宝黛不能成亲,以为书中一大憾事,每次读后四十回中,黛玉魂归的章回,次次都会潸然泪下、不能自已,一直不肯同意87版电视剧对全书结尾的撰改,也不认可广大红学家的主流意识:后四十回的续写是续貂,远远追不上前八十回的说法,多年来一直心里小小的挣扎,直到最近看了,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原来也有这种认可,认为后四十回根本就是曹雪芹写的,只是高鄂整理了而已----太高兴有这个一样的认知了,多年来,有关黛玉的死、宝钗的嫁,我认为是写的最好的部分,多么强烈的对比,令人肝肠寸断、痛不欲生,真正把黛玉的结局完美的阐释了出来--黛玉只能是这样的离世,而宝钗,前面铺垫了那么多,这位理性、冷静、美丽而八面玲珑的儒家少女,所做的一切一切,金钏死了劝王夫人、柳香莲遁入空门劝薛姨妈(柳还是她哥哥的救命恩人呢)、被宝玉抢白了自己讪一会子就罢......不就是为了嫁入贾府,做一枚标准的管家媳妇吗?
如今的我,有了儿子,将来也会有儿媳妇,各方面考量,真心话,我也不会选择黛玉的。
但我依然最爱黛玉,对,是爱!而非喜欢!
不过,黛玉的存在,不是给人选择的,它是红楼梦中,架空那部分的主线,她是绛珠仙草,来世间历劫还泪的,她的爱情,是我书中读到的,最纯粹最完美的,爱情是她的全部,不能想象她与宝玉完婚然后肌肤相亲,并生儿育女!
又想起那句话:悲剧,就是把世间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但悲剧是不朽的,永远的,黛玉之爱,宝玉并未曾负,只是不容于贾府,不容于大千世界,黛玉死时即为宝玉取亲之时,这样的收,才与前期的放,一一关联,令人唏嘘悲泣,黛玉之死写的,是真好!真好!
判词里写的很清楚,宝黛不能圆满,正所谓草蛇灰线,伏笔千里,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学者批判后四十回,单这一回,就不输于前八十回的笔触,更别提后四十回中,晴雯之死幽怨、贾母之死安祥、凤姐之死的离奇,以及刘姥姥与巧姐契合于判词的无缝回寰,怎么就不如前面了??
红楼人物上百位,个个性格鲜明、语言独特,年少时读它,所有的注意力都在黛玉身上,高中时的语文老师曾泛泛的评价本书,把后四十回说的不堪尤甚,把宝钗评的一无是处.....对我的影响何其深远,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也,然则师也是人,有自己的喜好及短板,老师确实不优秀(至少根本没读懂红楼的精华),但老师对我的关照及鼓励也是到此时我依然有信心动笔写些什么的动力,还记得学校大喇叭上念:“高三(3)班的**,请带范文马上到语文办公室来”,给了我莫大的荣誉,也激励着我一生未放弃对文学的喜爱.....

宝钗的圆滑与受欢迎度,嵌入现在的职场、家庭,依然会是风生水起、一往无前,年少时对她的不屑,早已转化成敬佩与欣赏,对黛玉是爱,对她是疏远的敬佩,以及不能企及的欣赏,她是理性的,满腹读书不自傲,她也是冷淡的,除了在母亲面前流泪,不曾使过小性,年龄大过她的,她尊,低微如赵姨娘、贾环之流,她也给足面子,年龄小于她的,她护,把最难缠的黛玉,也凭《西厢记》里的几句词收服了,以致于黛玉将她视为仅次于宝玉的知己,与她数次书信往来---黛玉的墨宝,除了宝玉,没人有吧?她真的是完美的女儿、姐姐、妻子、儿媳妇、遗腹子的母亲,以及最重要的角色:管家奶奶,红楼梦的最后,贾府最终的总经理,非她莫属。
也只有她,承载著宝玉的世俗情债,留一子给贾府,否则如何能圆满的遁入空门、了悟万事?
探春,最不容易的女子,逆袭的典范,正所谓最近最流行的那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吐个槽:哪吒之魔童降世被各路吹爆,可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呢?情节崩坏、逻辑扭曲,喊出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简直空洞无物,嗓门大估计就是赢....不然公孙豹如此优秀只因为出身非人族便依然命运多舛),她在各种不利的前提下,靠自己的学识、胸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地位,而她的结局也是最好的,远嫁并非悲剧,亲娘倒三不着四的,也许远点更好?但不符合孝道---这也是她唯一的不足....对于她,二位作者都给予了最大的善意、最好的笔触,她跟宝钗是一挂的,理性,冷静,也许比宝钗更强,她还有不怒自威以及敢于拉下脸来的一面,给王善保家的那一耳光,可把整个大观园都打响了,只有两个字来形容:痛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