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便当历史”源自什么时候?
便当文化简介
弁当,本意是"便利的东西、方便、顺利"。
传入日本后,曾以"便道"、"辨道"、"辨当"等表记。
后来传入中国时简化翻译成Bento了,在大陆大部分地区习惯称为"盒饭",即盒装餐食。
在台湾地区一般称为 便当,通常用于午餐、外卖、工作餐等场合。"便当"与"盒饭"在用法上无细微差异,仅为用语习惯不同。
追溯历史,便当一词其实来源于中国南宋时代,因为便当当时的意思是方便,好时机的意思。这个词语传入日本之后被先后转换成「便道」「辨道」随后变化成了「辨當(弁当)」(因为“辩”在日本的意思为そなえる、准备的意思,当是あてる、即使用的意思。)二字。
日本的便当文化历史悠久,日本历史记载最早是出现在古坟时代。

日本的便当最早出现在古坟时代,那时的便当还很简单,就是把做好的米饭在阳光下晒干,叫做"干饭",具有不易变质,便于携带,可以立即食用的优点。

桃山时代出现了现代便当的雏形,即把饭菜摆在专门的便当盒子的便当。当时的大名和贵族经常在赏花和看红叶时携带便当。

江户初期便当极为简陋,顶多是几个握饭团,再添些许酱菜而已。
中期以后,庶民生活水准大大提升,便当也随着豪华起来。种类不但有「赏花便当」、「观剧便当」、「游船便当」,更有。「幕之内」便当在彼时正是于观剧中场休息时吃的便当,现在则泛指菜肴很多的便当。

在赏樱、游船、雏祭的时候也开始享用便当,后来甚至发展出非常豪华的便当。
而典型的“幕内盒饭”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盒饭里面有撒有芝麻的饭团和品种丰富的配菜。

“幕内”是指演出时的幕间休息,这种盒饭就是由于它是观众在幕间休息时吃而得名,非常实用方便。

在日本,“有生活就有便当”。
听说便当不只是一个饭盒,它代表着母亲对家的爱和对孩子的关心;听说便当不只是一顿午饭,它才是男生心目中第二好的礼物。
(文章转自公众号“语泉日语桥”,了解更多日本文化/日语学习干货/日本留学防坑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