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微信群
前段时间,我妈建立了一个微信朋友群。群里成员基本上是与她年纪相仿的阿姨们,六十岁左右。而我是误拉进群的,成了群里最年轻的小伙伴。本想着要退群的,后面看着这些阿姨聊得热火朝天的,我就好奇的听听她们聊些什么话题。于是我就潜伏在暗处,观察着她们。
群里有好几位阿姨原本是我们村子的,后来去了别的城市做事或者生活,所以话题自然多了起来。有时候,她们发了一百来条语音信息,我竟然也乖乖的一条不漏的听完。其实,她们聊得都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事情。比如:问候大家吃过饭没有;大家生活的城市今天天气如何;吐槽现在猪肉贵的吃不起;某某阿姨把出去游玩的照片晒到群上,大家都纷纷称赞好看;家乡某些农作物成熟了某某阿姨要准备去收割了;村里谁家的儿子年纪不小了还没结婚想找人做媒;某某阿姨讲述带娃的日常等等。我发现她们这些话题跟我们同龄朋友聊的没有多大的区别,都是很日常的,很接地气的话题,都是朋友间能引起共鸣的,或者大家关心的生活小事,但是确那么的鲜活,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原生态。
听着一段一段的语音,我不自觉的笑了。有时候是被阿姨们幽默的话语逗笑了,有时候被她们讲的趣事感染了。突然之间,我爱上我妈这个老年微信群了,通过她们的聊天,我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一、掌握我妈当天或者最近的动态
我每天的时间都被上班和带娃所占据,对于我妈基本上一周问候她一次。在这个微信群看到她们的聊天信息,我就知道我妈当天的动态,是去拔花生或者去干了什么事情,心里面就有数了。前段时间她感冒了,我也是通过这个群聊才知道的。父母都是报喜不报忧的,生病了自然不想自己的儿女担心。身为儿女父母生病了不能在身边照顾,语言上也是要给予慰问的,特别现在父母年纪大了,生病更应该重视。
二、从中学到朴素的做人道理与生活智慧
以前我总觉得父母的大道理很土,过时了,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但是现在社会阅历多了,社会角色和身份多了之后,深刻体会到父母之前一直挂在嘴边的道理是经得起推敲的。她们教导我们的道理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都是前人生活经验和生活智慧的总结,存在即合理。这些道理虽然朴素,但是实用。听着她们在聊天之中穿插的道理,历久弥新,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是瞬间长大的,要经历岁月的打磨和洗礼,我们锋利的棱角渐渐被磨平,重温起这些道理,才发现越是简单的,越是蕴含着智慧。
三、获取到老年人心理活动的信息
读懂老人的心,才能更好的孝顺老人。听她们的聊天,给我最大的感触的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孝顺都流于形式了,或者我们会定期的给父母生活费养老费,或者我们会每天、每周给父母问候,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懂父母的心。父母也为了不让我们担忧,很多真实想法心事都没有向我们透露。但是通过这个群聊我了解到人到老年后看待事物的想法,有她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群里两位阿姨都还有工作和收入,然后引发了其他人的感慨。她们都认为有独立的收入总比人家给的好,靠别人给予的都是被动和不好意思的。她们普遍有一种人老了就不中用,拖累儿女的想法。所以她们就拼命地为家里多干点活,证明她们还有价值。这其中饱含多少悲哀和心酸!我听后很伤感。什么时候开始父母要看我们的脸色了?什么时候开始父母觉得她们没用,变成我们的负担了?我们平时除了在物质方面给予保障之外,是不是也要关心一下父母的精神世界、心里活动?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是我们生命中最亲近的人,不要为了完成赡养义务而去赡养父母,而是真心感恩父母,关爱父母。
没想到这次误入妈妈的老年人交流群,让我感触良多,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孝顺父母形式多样,是活泼的,不是死板的。尽孝不仅要在金钱上给予满足,更应该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多了解父母的想法,给他们心灵慰藉与陪伴,耐心听他们唠叨生活小事。多跟父母说说话,不妨听从父母的教导与建议,或许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有听过这样一句话:孩子不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才是孩子的未来。因为我们不能陪伴孩子走完一生,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能陪玩父母走完余下的时光。善待父母,让我们的心与父母的心更贴近一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