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翻译29-西湖中路·孤山
【译文】
《水经注》里记载:“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山不连陵曰孤。”说的是水呈黑色称为“卢”,水不流动被山形所制约称为“奴”;山陵不相连称为“孤”。梅花屿在里湖和外湖之间,四面的岩石和山峦没有什么可以依靠、附着,所以叫“孤山”。这里的湖水清澈,明亮的阳光似乎能照穿湖底。亭子的景观秀美,倒映在湖里,就像传说中的蓬莱、方丈与瀛洲三座仙山倒着长在水里。山麓上种有很多梅树,是林和靖放鹤的地方。林逋在孤山隐居,宋真宗让他做官他拒不前往,真宗给他赐号和靖处士。林逋常年喂养两只鹤,平常关在笼子里。每当林逋荡着小船到湖中寺庙游玩,家中来客人时,书童就打开笼子放鹤出来,鹤冲入云霄,旋绕着飞很久,林逋看到后就掉转船头马上回家,这大概是世人传说林逋“鹤起客至”的验证。临终前,林逋留下一首绝句:“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绍兴十六年即1146年,为了建四圣延祥观,皇上下令将诸座寺院和百姓的坟墓迁往别处,唯独留下了林逋的墓没有动。到了元代,杨连真伽挖了林逋的墓,只找到一台端砚,一个玉簪。明代成化十年即1474年,郡守李瑞将其修复。明代天启年间,有个王道士想在此处种上千棵梅树。云间即今天上海松江的张侗初太史补写了《孤山种梅序》。
袁宏道的《孤山小记》,大意如下:
林逋,这位孤山处士,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真是世间第一种便宜人。我等只因为有了妻子和孩子,便惹下很多闲事,撇不掉,傍着又觉得烦,就像穿着破衣服走在荆棘上,每走一步都有牵挂。近日,雷峰下有个叫虞僧儒的人,也没有成家,大概是孤山的后身。著有《溪上落花诗》,虽然不知道与林逋相比如何,但一晚上能写出一百五十首,真是神速。至于饮食清淡又参禅,则又加孤山一等。哪个年代没有奇人呢!
张京元写了《孤山小记》,大意如下:
孤山东边的山脚处,有亭子像鸟展翅一般立在那里。林逋当年住的地方,如今都编着篱笆插着荆棘。几大家族纷纷种植桑树、养鱼,从中获得利益,这依赖于他们把亭台楼榭稍作修葺,点缀了山景。楚人把弓丢了,捡到弓的仍是楚国人。还问什么是官是民呢?
张京元还写了《萧照画壁》,大意如下:
西湖凉堂,绍兴年间所建。宋高宗要亲临参观。有四堵白色的石壁,高两丈,高宗近臣敦促萧照在壁上画山水。萧照受命,当即要了四斗尚方酒,晚上出孤山,更鼓一敲就喝一斗,一斗喝完就完成一堵墙的画,画完,萧照也喝得沉沉醉去。
高宗到了,看后不禁称绝,下令赏赐金帛。
沈守正的《孤山种梅疏》,大意如下:
西湖之上,草木青翠茂盛,惹人亲近,天气明朗,令人舒畅。唯独孤山盘曲郁结在两湖之间,水石草木都显得幽深。唐代时楼阁错落,人们在此吟诗作歌,冠绝于两湖。读“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这样的句子,依然可以想见当时的境况。前往孤山,不走西泠,必沿着湖水,不像今天从望湖折回街市然后进入。这里尚有古梅高耸,据说是林和靖的故居。
李流芳《题孤山夜月图》,大意如下:
我曾经与印持等诸兄在酒后泛着小船,从孤山回来。当时月亮刚上新堤,柳枝倒映在空旷澄净的湖中,风一吹,来回摩擦震荡,像是在镜子里,也像是在画中。我心里早就有这样的画面和意境。1612年,我在小筑,忽然为孟旸写出来,真是在画中啊。
苏轼写有《书林逋诗后》: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见曾梦见,瞳子瞭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张祜《孤山》诗: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出北林。
徐渭《孤山玩月》诗:
湖水淡秋空,练色澄初静。
倚棹激中流,幽然适吾性。
举酒忽见月,光与波相映。
西子拂淡妆,遥岚挂孤镜。
座客本玉姿,照耀几筵莹。
暇时吐高怀,四座尽倾听。
却言处士疏,徒抱梅花咏。
如以径寸鱼,蹄涔即成泳。
论久兴弥洽,返棹堤逾迥。
自顾纵清谈,何嫌麾塵柄。
卓敬《孤山种梅》诗:
风流东阁题诗客,潇洒西湖处士家。
雪冷江深无梦到,自锄明月种梅花。
王稚登《赠林纯卿卜居孤山》诗:
藏书湖上屋三间,松映轩窗竹映关。
引鹤过桥看雪去,送僧归寺带云还。
轻红荔子家千里,疏影梅花水一湾。
和靖高风今已远,后人犹得住孤山。
陈鹤《题孤山林隐君祠》诗:
孤山春欲半,犹及见梅花。
笑踏王孙草,闲寻处士家。
尘心莹水镜,野服映山霞。
岩壑长如此,荣名岂足夸。
王思任《孤山》诗:
淡水浓山画里开,无船不署好楼台。
春当花月人如戏,烟入湖灯声乱催。
万事贤愚同一醉,百年修短未须哀。
只怜逋老栖孤鹤,寂寞寒篱几树梅。
张岱写有《补孤山种梅叙》,大意如下:
听闻此处有高人林逋,品格像山一样高,如海一般深。这里的亭子保留了当年的模样,林逋种的梅花和他一样百世流芳。名士之辈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迁,胜事自是需要后人来补上。从前林逋在西泠隐居终老,品性如同秋水般高洁,节操如同寒梅般孤清。他在《山园小梅》中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疏影横斜,远映着西湖的清浅;暗香浮动,长久陪伴着这夜月与黄昏。如今人去山空,水依然流淌,梅花依然绽放。梅花飘落像是天空下起了雪,落在墓冢的青苔上。树木烟雾缥缈,恍惚间似是白鹤的羽毛掉进了树林。现如今有位朋友想效仿林逋,在这里补种千棵梅树,将孤山重新修葺一番。凌寒三友,早与九里松林相连;一枝腊梅破蕊绽放,六桥的桃柳早已凋谢。站在水边,看半树有冰花点缀,等到雪后伸展出枝条,定是低昂铁干。月下的梅花如同美人从林间款款而来,雪中的梅花就像高士横卧山间。这位朋友在白石苍崖上拟建草亭来放养白鹤,在浓山淡水中举起锄头种植梅花。有志者事竟成。他种的梅花将与罗浮和庾岭两山的梅花争艳分香。可以说他是林逋的功臣,苏轼的良友。我辈常为了梦想奔波,应该有前定的因缘。吟诵曲江张九龄的《庭梅吟》,便可见梅花高洁脱俗的风韵。读广平赋,尚能从广平郡公的文字中读出梅花的清雅。让我们一起骑上那灞水之驴去断桥踏雪,看庄子的漆园蝶成群飞来林逋的墓前寻访梅花。不要辜负了这美好时光,应跟着贤人的足迹追寻那梅花的芬芳。
张岱的《林和靖墓柱铭》:
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
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
【原文】
《水经注》曰: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山不连陵曰孤。梅花屿介于两湖之间,四面岩峦,一无所丽,故曰孤也。是地水望澄明,皦焉冲照,亭观绣峙,两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山麓多梅,为林和靖放鹤之地。林逋隐居孤山,宋真宗征之不就,赐号和靖处士。常畜双鹤,豢之樊中。逋每泛小艇,游湖中诸寺,有客来,童子开樊放鹤,纵入云霄,盘旋良久,逋必棹艇遄归,盖以鹤起为客至之验也。临终留绝句曰:“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绍兴十六年建四圣延祥观,尽徙诸院刹及士民之墓,独逋墓诏留之,弗徙。至元,杨连真伽发其墓,唯端砚一、玉簪一。明成化十年,郡守李瑞修复之。天启间,有王道士欲于此地种梅千树。云间张侗初太史补《孤山种梅序》。
袁宏道《孤山小记》:
孤山处士,妻梅子鹤,是世间第一种便宜人。我辈只为有了妻子,便惹许多闲事,撇之不得,傍之可厌,如衣败絮行荆棘中,步步牵挂。近日雷峰下有虞僧儒,亦无妻室,殆是孤山后身。所著《溪上落花诗》,虽不知于和靖如何,然一夜得百五十首,可谓迅捷之极。至于食淡参禅,则又加孤山一等矣,何代无奇人哉!
张京元《孤山小记》:
孤山东麓,有亭翼然。和靖故址,今悉编篱插棘。诸巨家规种桑养鱼之利,然亦赖其稍葺亭榭,点缀山容。楚人之弓,何问官与民也。
又《萧照画壁》:
西湖凉堂,绍兴间所构。高宗将临观之。有素壁四堵,高二丈,中贵人促萧照往绘山水。照受命,即乞尚方酒四斗,夜出孤山,每一鼓即饮一斗,尽一斗则一堵已成,而照亦沉醉。上至,览之叹赏,宣赐金帛。
沈守正《孤山种梅疏》:
西湖之上,葱蒨亲人,亦爽朗易尽。独孤山盘郁重湖之间,水石草木皆有幽色。唐时楼阁参差,诗歌点缀,冠于两湖。读“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之句,犹可想见当时。道孤山者,不径西泠,必沿湖水,不似今从望湖折阛阓而入也r。
此地尚有古梅偃蹇s,云是和靖故居。
李流芳《题孤山夜月图》:
曾与印持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孤山而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如镜中,复如画中。久怀此胸臆,壬子在小筑,忽为孟旸写出,真画中矣。
苏轼《书林逋诗后》: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见曾梦见,瞳子瞭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张祜《孤山》诗: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出北林。
徐渭《孤山玩月》诗:
湖水淡秋空,练色澄初静。
倚棹激中流,幽然适吾性。
举酒忽见月,光与波相映。
西子拂淡妆,遥岚挂孤镜。
座客本玉姿,照耀几筵莹。
暇时吐高怀,四座尽倾听。
却言处士疏,徒抱梅花咏。
如以径寸鱼,蹄涔即成泳。
论久兴弥洽,返棹堤逾迥。
自顾纵清谈,何嫌麾塵柄。
卓敬《孤山种梅》诗:
风流东阁题诗客,潇洒西湖处士家。
雪冷江深无梦到,自锄明月种梅花。
王稚登《赠林纯卿卜居孤山》诗:
藏书湖上屋三间,松映轩窗竹映关。
引鹤过桥看雪去,送僧归寺带云还。
轻红荔子家千里,疏影梅花水一湾。
和靖高风今已远,后人犹得住孤山。
陈鹤《题孤山林隐君祠》诗:
孤山春欲半,犹及见梅花。
笑踏王孙草,闲寻处士家。
尘心莹水镜,野服映山霞。
岩壑长如此,荣名岂足夸。
王思任《孤山》诗:
淡水浓山画里开,无船不署好楼台。
春当花月人如戏,烟入湖灯声乱催。
万事贤愚同一醉,百年修短未须哀。
只怜逋老栖孤鹤,寂寞寒篱几树梅。
张岱《补孤山种梅叙》:
盖闻地有高人,品格与山川并重;亭遗古迹,梅花与姓氏俱香。名流虽以代迁,胜事自须人补。在昔西泠逸老,高洁韵同秋水,孤清操比寒梅。疏影横斜,远映西湖清浅;暗香浮动,长陪夜月黄昏。今乃人去山空,依然水流花放。瑶葩洒雪,乱飘冢上苔痕;玉树迷烟,恍堕林间鹤羽。兹来韵友,欲步前贤,补种千梅,重修孤屿。凌寒三友,早连九里松篁;破腊一枝,远谢六桥桃柳。伫想水边半树,点缀冰花;待将雪后横枝,低昂铁干。美人来自林下,高士卧于山中。白石苍崖,拟筑草亭招放鹤;浓山淡水,闲锄明月种梅花。有志竟成,无约不践。将与罗浮争艳,还期庾岭分香。实为林处士之功臣,亦是苏长公之胜友。吾辈常劳梦想,应有宿缘。哦曲江诗(曲江张九龄有《庭梅吟》),便见孤芳风韵;读广平赋,尚思铁石心肠。共策灞水之驴,且向断桥踏雪;遥瞻漆园之蝶,群来林墓寻梅。莫负佳期,用追芳躅。
张岱《林和靖墓柱铭》:
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
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