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诗意灵性的——慢读园林

慢读
鸢飞鱼跃的世界
是非常美好的理想世界

序


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不一样的人们各自绚烂,又彼此尊重。
我以前喜欢自然,想象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那种诗意,也很难理解,为什么说文人园林是天人和谐的典范。
人到中年之后,才开始从昔日忙乱的人生状态中渐渐归于安静。这时,慢慢亲近中国传统文化,琴棋诗书画茶,甚至家里的家具也是木质的中式家具。
习而久之,内心生出对环境稳定的亲切感。这些木质家具,成为让人非常踏实、安定的存在。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其他内容,像书法、茶,也能带给人安静稳定的力量和清宁的智慧。觉得至少它们是浮躁紧张的现代生活的很好的补充和调剂。大自然可以很美丽,也可以很丑陋。

所为园林
这里说的园林,以江南古典园林为代表。我因为住在此地,非常熟悉它们,耳濡目染,了解较多,就深深体会到它们的好处。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园林和典型的西方园林风格迥异。曾经去过伦敦的海德公园,是非常规范的布局。还有圣彼得堡的古代花园,花圃和树木都齐整极了。
这个特点和人对应,实际上西方人很讲规则,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规则性都很强,但是个体界限太分明,缺乏整体和谐观念,也不随意。
园林
园林,以江南古典园林为代表。
它们是有文化的风景,符合宇宙的哲理,充满境界趣味和诗意的灵性。


作者:马海英与张华之
真正说到美景,北方园林比江南园林确实大异其趣,公平地讲,逊色很多。
颐和园很多是比照着江南风物建的,那条仿照苏堤的大堤冬日中别有一种萧瑟之美,其他景物更无江南园林的灵秀诗意。里面的清漪园是仿无锡寄畅园的,景点的名字全部改了,像原来的园名取自王羲之的诗句“寄畅山水阴”,寄托怀抱于山水之间,这等情怀,皇家园林是不允许有的。
观之虽如同孪生姊妹,妙趣横生,清漪园稳重,寄畅园则含山野的灵气。

月到风来

月到风来亭突兀于彩霞池畔,落落不群。亭檐上翘,飘飘欲举。如飘然的仙鹤,华顶的轻云,那般飘逸。
每当“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 •北楼》)之时,一轮皓月当空,如飘洒出群的高人,内心无不惠顺,颜色无不醇和。
于亭中望月,天色浩渺,水色亦浩渺,水中亦是一轮月,亭里镜中又是一轮月、一片水。人和亭有如御风蓬叶,飘泛在广袤的天际水中,无边无涯。
这份超然的情趣,除了出尘的高人,又有几人能真切体会?
真是“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定制出版 专业为你
尊重每一部作品的价值


· 楼
现在谈到风月,似乎主要是男女欢爱的浪漫意思。
月到风来亭有这个意思吗?或许有,但这里的风月,主要还是指清风明月的自然美景。
清风明月本来是在广阔的大自然中,沧浪亭中有句“清风明月本无价”,苏轼在赤壁写过:“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知鱼槛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施在濠梁间的千古问答久久回荡在广袤的中华大地,“我非鱼,汝亦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人与物、人与人,可以了解彼此的心情吗?可以分享彼此的欢乐吗?我们是各个分离的,抑或是彼此连接?抑或以共同的命运沉浮于宇宙之中?
“知鱼”也是长久以来江南园林的重要主题,比如,留园有“濠濮亭”,豫园有“鱼乐榭”,都表达了自然间人和鱼怡然相乐的理想境界。
人生
或许是因为“愁苦之言易好,欢乐之辞难工”,或许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们一般以为,生命的本质和底色是苍凉的,生命的苦大于乐。
莲花
犹记得王昌龄的诗:“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荷花之美非常受大众欢迎。同时,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又使它成为高洁小众之士的“独爱”。
”

序


曲水园位于青浦公园路北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海上五大古典名园之一。其风景有清秀、幽静、和谐之美。
园中原有一景名“清虚静泰”,现在余一长列紫藤架,可堪比拟。紫藤架的尽头有块顽石,像老顽童。踏入紫藤下,倍感清凉怡人。
轻轻漫步,仿佛于藤影婆娑中,片刻间离开尘嚣,息心繁杂,宁静安和。恰和“清虚静泰”四字的哲理。
1
END
1
如果您有出书的梦想,如果您不知道如何出书,如果您感觉孤军奋战,需要专业的团队支持,那么您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