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十三邀》许知远
谈许知远:
许知远带着一种老旧的文学情感不满现代年轻人的“粗鄙”,怀疑技术对社会的驱动。按他自己的话说,常常厌恶时代的流行趋势,不完全相信商业的逻辑,对这个过分娱乐化、浅薄的时代心怀不满,他想了解这个迅速变迁的时代新的动力,情绪和内心世界背后的黑暗,对这个社会充满偏见。
我不喜欢他本人,但是会期待节目中这种陈旧的思想代表跟别的能量体产生的化学反应。
当碰见姜文、蔡澜这些极尽千帆,知道这个时代所有的问题和黑暗的“佛系”的文人学者,他们理解,但是选择不去直接触碰,许知远往往被他们心里斥责太激进。碰到李诞被李诞指出别太油腻。许知远认为靠个人力量可以改变一部分的人,哪怕能力微薄,有着与一般中青年愤青一样的清高和较真,蔡澜一句话告诉他:“改变不了,你还没到我这个年纪,你要再过一阵子,你会同意我”。也只有遇到西川这些人,他才终于觉得有人跟他现在同一个立场去发生。

马东说过,一个节目能长久,往往产生在价值观冲突上面,它会自发地产生内容。他这句话替我解释了讨厌主持人却沉迷节目这个矛盾的困惑。其实许知远到最后他承认自己是个不管是在哪个时代都是不会开心的愤青,是个就算在他认为最好的时代中仍会对社会愤怒不满的批判者的时候,我又没那么讨厌他了。马东李诞他们做着95%的大众流行文化,剩下的5%许知远去做。

我太喜欢快进键了,互联网文化就是需要能量密度高的东西,太多水时长节奏拖沓的节目会浪费我时间,因为当一件件事情已经被我想明白了,就会感觉他们说的都是废话,当那些所谓深层的思考我也能独自表达的时候,就不觉得他们的语录中有足够能量激发我更深的思考。
就像当感情这个话题被想明白了,就会觉得它其实是个相对狭隘的话题,很难被聊的很深。
年纪增长还有个不好的点是,你看待爱情会觉得很无趣。有段时间看圆桌派,一碰到爱情的话题就跳过。
三心二意也正是因为在寻找各种不同的能量把自己形成被填满的充盈的假象。我们一边看剧一边吃东西一边玩游戏一边写报告,这或许也是我们这代人独特的能力,快速汲取灵感的能力。
也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就喜欢看这些知识中年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