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后遗症,叫少年的你后遗症
笑很轻松 我做得到 聪明如你 也要记牢 下个出口 不是天堂 已无关紧要 -JJ 《我们很好》
日光透过车窗洒满公交,路两旁的银杏树已变得金黄,随风飘摇,上班早上的日常,还好今天公交不算拥挤,有坐的位置。
耳机里循环播放着JJ的《我们很好》,这是为电影《少年的你》所写的主题曲,第一次听这首歌时,觉得曲子很好听,但不是很理解歌词,就挺想看看电影究竟讲了些什么。

《少年的你》本来定档6月27日上映,但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官宣推档了,听说是有些画面过于暴力,电影原著又饱受抄袭的嫌疑,就这样,电影陷入了未知。
10月22日,微博热搜:《少年的你》将于10月25日正式上映。上映前三天才宣布定档消息,有些突然,而更多的是惊喜,我也早早预定到了首映日的电影票。
那天沈阳风很大,电影院的人不多,我一个人提前到达,吃了点东西,提前10分钟检票到了影厅。
之前看过电影的宣传片,所以已经做好了压抑黑暗的心理准备。
影片一共135分钟,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甚至没反应过来片子已经结束了,只记得最后一个场景:近镜头下陈念陪着一个小女孩默默地走着,曾经穿着破旧布鞋的脚上换上了一双干净的高跟鞋,镜头往后延伸,不远处,小北默默地跟在后面,换上了一身帅气的外衣,走到街头的摄像头前,驻足仰头,自信而坚定地看向镜头。
不由得想,陈念和小北,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走出去。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是少年的小北给陈念的诺言,高三的陈念最大的愿望便是考上大学,走出去,如果可以的话,保护世界;而小北的愿望也只有一个,“保护你”。
经历种种磨难,他们终于可以一起光明正大地走出去,陈念保护班里的小女孩,保护着世界;小北走在后面,保护“你”。
这样的保护大概只会存在于少年之间吧,影片里警官郑易和王立的对话,第一遍听,会觉得很在理,第二遍听,不免苦笑感叹:
“不会有一个人会为另一个人背负杀人罪和强奸罪的。”
“我们不会,但他们是少年。”
少年如此美丽,少年可以为了一个喜欢的人,不顾一切,给TA最好的结局。
当胡小蝶自杀后,陈念决定报警,状告施暴真凶魏莱,象征“正义”的郑易义愤填膺,决定要为陈念和胡小蝶讨回公道,没想到魏莱利用父母的保护,成功供出了她的小跟班罗婷、徐渺和他们班的班主任,自己却安然无恙。
郑易无法伸张正义,陈念没有怪他,只是说,"人长大了就一点好,就是记性不好",不论发生什么,成年人也很难像小学生一样大吵大闹,芝麻大点的事儿都恨不得让全世界知道。郑易却把长大比喻成“跳水”,希望陈念可以“闭上眼睛,往水里跳,什么都别想”。
少年会把前人踩过的雷再踩一遍,这样慢慢成长,变成大人,而后不再理解少年。
于是我们终于成为了少年时最讨厌的模样,虚伪自私,再刻骨铭心的事,日子久了,自然也就忘了。
少年和成人,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了吧。

有人说电影的结局过于说教,如果停留在小北为陈念抗下了所有罪名,让陈念赢,让陈念走出去,那才是真地圆满,"哪怕一个人走出去也可以","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而我不这么认为,陈念的理想,莫过于“两个人可以肩并肩光明正大地走出去”,如果往后余生,只有陈念一人,不论高考分数再高,不论去了怎样的大学,她的生活都会因少了小北而黯淡无光。
电影的结尾有几处耐人寻味的地方,当陈念在郑易的劝导下承认她杀了魏莱,她去监狱探望小北,两人的对视,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话,但你可以从小北的眼神里读到不解,从陈念的眼神里读到释然,而后两人相视而笑,什么都不说,又哭得通透,就像“高考刚结束一样”。所有的变化,无需语言描述,你懂了,我也懂了。
在两人通往监狱的路上,陈念和小北会心对话,光影在两人脸上斑驳,直到对话结束,镜头拉远,我们才发现陈念和小北其实是坐在两辆警车里,一辆车继续前行,一辆车走向了岔路。所有的对话,必是他们内心所思,终将在四年后得以兑现。
之前看过导演曾国祥的采访,电影的拍摄原本止于此处,但请很多人观赏后,大家普遍反馈太压抑了,看得难受,他们更想看到些希望,于是导演班子商量决定为电影赋予新的结局,于是有了后来重新高考的镜头(高考阅卷部分,其实是陈念2015年出狱后又参加的一次高考,而高考题目便是《给二十年后的一封信》,陈念作文的开头是"好久不见,见字如面",这个题目是她在2011年进监狱前就押中的题目);也有了后面两人一起走出去的结局,正应了“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诺言。
我相信很多人会把这部电影跟《七月与安生》对比,原班导演班子,而我觉得《少年的你》更丰满,更写实。
《七月与安生》是一部典型的文艺片,一场关于青春的救赎,七月与安生,拧巴的两个人,友情可以纯粹,而爱情会彻底撕碎他们之间的面具。友情和爱情,永恒的文艺片主题,却在现实里显得些许缥缈,特别是对于我这种上了岁数的"少年"。
而从《少年的你》中,我们几乎可以找到关乎整个社会的缩影,通过陈念和小北的爱情主线,映射出校园欺凌、高考、成长、原生家庭等很多共性问题,所以受众很广泛,不同经历的人看了,会有不同点的触动。

陈念,优等生,妈妈靠贩卖三无面膜养活家庭,为躲避追债逃离家庭,陈念独自一人承受着追债,只想“忍过”高考。
刘北山,小混混,爸妈跑了,没人疼爱,没有固定收入来源,每天打架混生活。
魏莱,校园欺凌团队头目,家境优越,从小获奖无数,父母管教严厉,魏父因其复读,一年未与其对话,辨认魏莱尸体时,父亲更是恨铁不成钢地离开。
罗婷,校园欺凌团队忠实跟班,爸爸酗酒家暴,后被学校停课,开始了小混混的生活。
徐渺,校园欺凌团队两面派,后反被刮眉欺凌,导致陈念被拍照剪发的诱因,高考后补眉,重新开始生活。
当我们看到这些人物的家庭背景,或许不难理解每个人的行为,不同的家庭和教育背景,注定了不同的少年轨迹。

这部电影最难得的,莫过于除了主角周冬雨和易烊千玺的演技惊人,其余配角的表演也非常到位,每个人都可以是一条线,都值得我们单拎出来剖析;而对于细节的处理,更让我们觉得这个剧组的用心良苦。
我最喜欢的一个细节是高考第二天的早晨,瓢泼大雨,经过前一天的审讯,陈念作为杀害魏莱的嫌疑人被警方监控,小北也因故意留下证据,被警方通缉,陈念独自一人推开家门奔赴考场,门口对面的墙根下,有一簇小雏菊倔强地向上,细心的伙伴会发现它是被麻绳绑在了墙上。别的孩子高考,有父母专车接送,还有成束的鲜花;但陈念有小北,小北为她精心准备了小雏菊,送上默默的祝福。

小雏菊象征着纯洁和隐藏的爱,小北希望默默守护着他爱的人,“给她最好的结局”。
最后祝我们每个人都能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始终温柔纯良。
笑很轻松 我做得到;聪明如你 也要记牢;下个出口 不是天堂;已无关紧要 - JJ 《我们很好》
-
漪浓兒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08 21: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