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如何与小朋友快速“链接”?如何尽快解除入园分离焦虑症?
今天,我给大家播报的主题是:幼师如何与小朋友快速“链接”? 我们特别@北京果雪儿学前教育全人格养成中心的草莓老师,就这个问题,草莓老师有话要说:

1.蹲下来 如果您没有尝试着“蹲下来”,那您一定是给孩子一种高高在上、难以接近的“第一印象”。作为幼儿园老师,您愿意蹲下来,与小朋友在同一的高度;用平视的眼神微笑着去寻找他(她)怯怯的眼神,用柔软的声线去寻找他喜欢的话题,哪怕小宝贝还处于分离焦虑症的惶恐和哭闹中。您要相信,总有一刻您会打动他!另外,孩子在哭闹时,老师也可以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总会有一件事情是他感兴趣的。

2.手牵手 在征得他同意之后,您可以牵起他的小手,走一走。在班级活动室、或者午睡室;园所的小径上、植物园中、大型玩具旁,走一走。一定要寻找和制造机会和孩子“单独”相处,保证这一刻,您只属于他……当您已经可以牵起他的小手,这其实是在满足他的安全感,以后他就会慢慢信任您,甚至依赖您。再者走遍园所的各个方位,就是帮助他熟悉园所,这也是在帮助他建立对幼儿园的认同感。您要相信,他会像您一样爱上这个幼儿园的。

3.悄悄话 没有哪个孩子会一直抗拒老师(可能因为老师一时疏忽,或某些不当行为,在孩子心里率先产生不好印象,有心里阴影的除外),家长和老师都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这儿,有一个常用的小妙招,可以快速建立起幼儿对老师的好感:悄悄话。这一个悄悄话,只属于您和他。不是忽悠,也不是欺骗。说悄悄话的时候,一定要真诚,看着孩子的眼睛。孩子会在心里,建立起来您信任他的信念。反过来,他也会把您放在他心里。这一个小小的秘密,就像一粒小种子,一旦种下便可繁盛。

4.脸贴脸 在没有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幼儿园老师“强行”把他从家长的手中抱过来,这是上幼儿园的正常现象,但却是下下策。当然,在没有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幼儿园老师用嘴“亲”他的小脸儿,这在很多时候也会起到事倍功半的反作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在还不是很相熟的情况下,过于亲密会让孩子产生排斥。正所谓,欲速不达!所以,还是应该一步步慢慢来。先牵一牵他的小手儿,慢慢再贴一贴脸。“亲亲”不是最好的方式,脸贴脸才是更加深沉的爱。您要相信,爱的表达,有无限的形式,在某种条件下最恰当的也许只有一种。

5.讲故事 在每个孩子的内心都住着两个“小精灵”,一个是静,另一个是动。等孩子的情绪不那么激烈了,讲故事是很好的转移注意力的一种方式。孩子在刚入园的阶段,也是他开始接触外界更广阔天地的时候。在孩子建立语言系统的最初的关键时期,故事是最容易直击人心、也是最受孩子欢喜的。孩子无意识记忆的特征,往往导致一个故事百听不厌。大多数的家长常常会在睡前陪伴孩子讲故事,现在换做幼儿园老师的您,来充当家长的角色了,也能给孩子以安全感。您要相信,现在的您就是他的家长,就是他的全部。

6.做游戏 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常常是到处乱走,坐不下来,毫无章法,我行我素。作为幼儿园老师,常常是“抓”住了这几个人的注意力,另几个人又“跑”了。所以,小组化“游戏”,是把孩子们的注意力拧成一股绳的关键。不要怕麻烦,重复诉说“游戏规则”,一遍不行,再说一遍,慢慢地孩子们自然就会理解了。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建立起最初的规则意识;通过游戏,让孩子们逐渐融入团体,爱上幼儿园;通过游戏,让孩子们慢慢成长,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愿意关心身边的小伙伴。从分离焦虑症,转向人见人爱的幼儿园小主人、小当家。您一定要相信,孩子的爱猝不及防,说不定,比您的爱来得还要快。 确实,“讲故事”和“做游戏”就像是魔法棒一样,是幼儿园老师的两大法宝。无论多大的幼儿园孩子,都会无条件地喜欢故事和游戏。大一些的孩子不再沉溺于听故事,他们会尝试自己讲故事给同伴听;也不再单一服从于老师的游戏玩法,他们常常会创编出花样玩法,不亦乐乎,皆大欢喜!

今天的播报就到这里。 幼儿国学玩起来,中华文化活起来;全人格养成教育推广起来,中国幼教幸福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