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卢浮宫
查看话题 >卢浮宫特展 | 列奥纳多-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写在前:如本公众号介绍,致力于传播当代艺术,亦不忘追溯古典艺术,尤其热衷探讨各学科领域关系。所以这次随卢浮宫特展来一览文艺复兴时期的全能天才:列奥纳多-达-芬奇。此篇偏向学术性严肃总结梳理,文章篇幅较长。

2019年是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在法国逝世500周年,这对于收藏世界上列奥纳多作品最多的卢浮宫,也有着特殊意义。此次卢浮宫大量部署资源,以其强大的艺术权威和外交力量,跨地域调度集中了全球的列奥纳多作品,其中包括大英博物馆、乌菲兹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该展览将一直持续至2020年2月。

但也有几幅画没有借给卢浮宫,如《托比亚斯与天使》,《抱雪貂的女人》,《天使报喜》,《吉内薇拉-德-本奇》,不可迁移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另外《蒙娜丽莎》原作仍在卢浮宫楼上大厅玻璃之后,没有放在这个展览中。对于这些缺席画作,取而代之是均以原画大小尺寸展示了红外反射式影印术(用于观察分析画作不同颜料层的技术)黑白图像版本。

衣褶写生
大概在14岁的时候,列奥纳多的父亲就把他送到好友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的工作室做学徒了。而韦罗基奥是一名杰出艺术家,更是一位伟大的老师,除了列奥纳多他手下还教出过波提切利、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韦罗基奥的作坊实行批量生产,作品上没有签名,因为是集体劳动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能持续制造出畅销的艺术品和工艺品,而非为了培养那些渴望展示原创性的创作者(后来列奥纳多也依此创造了自己的作坊工作室)。韦罗基奥作坊有一套严格的培训内容,包括表面解剖学、力学、绘画技巧,以及物体上的光影效应,比如衣褶。


“衣褶写生”是韦罗基奥作坊的一项练习,大部分都是用细腻的笔法以黑白两色在亚麻布上绘制而成。列奥纳多画衣褶时,先做出人物的黏土模型,再把蘸过石灰水的软布覆盖在上面,然后用笔尖蘸上黑白两色,非常耐心地在薄薄的麻纱布或亚麻布上作画。如此描摹光线和阴影的细微变化,以及局部的光泽。

对于列奥纳多来说,衣褶写生有助于训练他在二维平面上,利用光影产生三维效果。同时培养他观察光线的微妙,制造出闪亮光泽与褶皱阴影深处的强烈对比。
他写过,“画家的首要意图,是在平面上展现出立体感,在这方面无出其右者理应得到最高的赞誉。立体感通过光影对比来实现,或者我们称之为明暗法,这是绘画科学的最高成就。”

明暗法(Chiaroscuro)一词来自意大利文,原意“明暗”,在画法中是指用光线和阴影的对比在画面中塑造立体感的方法。除了调整饱和度或色调,列奥纳多的明暗技法中还包括在颜料中加入黑色,产生不同的明暗度。

列奥纳多还发明了“晕染法”,晕染法(Sfumato)源于意大利文“烟雾”,是指烟雾弥漫消散在空气中。此方法对立于阿尔贝蒂的《论绘画》中建议用线条来勾画轮廓。列奥纳多经观察真实世界后反驳:当观察三维物体的时候,看不到锐利的边缘。
他写,“不要让轮廓和形象突兀生硬,而要画出烟雾迷蒙的效果。画阴影及其轮廓时,应该让它们隐约可见,不要过于锐利或清晰可辨,否则你的作品就会显得呆板。”
《亚诺河谷风景》

上面这幅凭印象绘制的全景图,是芬奇镇旁边的亚诺河风景。跃动的笔触描绘出嶙峋的小山和远处的平原,曲线勾勒着树叶和对应的阴影,带出树叶正在风中摇摆。紧密有致的笔触,使池中流水很有动态感。近景因为线性透视的关系显得更加清晰,而远处地平线则因大气层变得模糊。这一光学现象被他称为“空气透视”。
此画并非完全依照现实所绘,而是结合了想象。列奥纳多这时已经意识到要画出杰作,当以现实丰富创作,而非被现实限制创作。
之后几幅小练习稿:





未完成之作
《荒野中的圣杰罗姆》
这幅未完成作品画的是公元4世纪的学者圣杰罗姆,他把《圣经》翻译成了拉丁文。画中是他在沙漠中隐居的一个场景,为了忏悔而自我惩罚。他右臂扭转伸展,手里拿着石块要砸向胸口。脚边卧着一头狮子,因曾帮这头狮子拔除爪子上的刺,狮子就成了他的伙伴。圣杰罗姆面容枯槁沧桑,姿态纠结,带着一种信仰的内在力量,望天祈求宽恕。

根据艺术史学者指出,列奥纳多在研究解剖学之前,很多作品里胸锁乳突肌部分通常是画错的,但这幅画早于他的解剖学很多年,却没有画错。后来经过专业研究和红外线分析,这幅作品是分两个阶段绘制的,第一阶段在1480年左右,第二阶段在列奥纳多1510年的解剖学研究之后。
由此说明,列奥纳多许多半途而废的作品并非是放弃,而是想让它们变得更加完美,所以一直带在身边,不断完善。不紧不慢中等待着再学到一些新东西,掌握一些新技巧,或是被新灵感击中。
《博士来拜》


列奥纳多为《博士来拜》准备了多张草图,上图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草图。他在科学框架上建构他的艺术,勾画出透视线,作出最初整体构思。随场景后退到灭点,那些用尺子画的水平线也在不断压缩。在这些精细的网格上面,他用急促的、幽灵般的笔触,描绘了动态的人物和神态狂乱的马匹。靠近中心偏左方地上,卧着一匹骆驼。网格线的精确与场景的狂乱相得益彰,渗透着丰富的想象力和透视科学的非凡结合。
说及透视科学,列奥纳多把阿尔贝蒂的《论绘画》奉为圭臬,受其影响非常深。这本书拓展了布鲁内莱斯基的透视分析,阿尔贝蒂用几何学的方法计算出如何在二维平面上绘制远处物体的透视线。由此他把数学应用于艺术,不仅提升了画家的地位,还有力支持了视觉艺术应该与其他人文学科拥有平等的地位。
此外《论绘画》建议:“单独描画动物的每一根骨头,在此基础上增加肌肉,然后再添上所有的皮肉。艺术家在勾画人体时也应该由内而外,首先构想出骨骼和肌肉,然后是皮肤,最后是服饰。”所以列奥纳多草图中的大多数人物都是裸体,他也在自己的笔记中重复:“画家有必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解剖学家,这样他才能勾画出裸露的身躯,才能了解肌腱、神经、骨骼和肌肉的解剖学。”

这幅底稿始于背景,其中楼梯通向一座被毁的古罗马宫殿,损毁的宫殿代表着传统“异教”的崩塌,隐喻古典文化的重生。依据列奥纳多的笔记,他遵循的原则是以轻描淡写的底稿为基础,背景创作完成后开始画人物,他用尖头的黑色粉笔轻轻地描画,随时不断修正,让人物的姿态更加完美,直到他们能传达出令他满意的情绪为止。
列奥纳多构思营造了一个旋涡般的场景。旋涡的中心是婴儿耶稣,围绕他旋转包围着的有各种人物和动物。他在这些人物身上探索了各种不同的手势、身体扭转方式和表情,希望情绪能够在画面中像涟漪一样扩散开去。
圣母玛利亚和膝盖上扭动的婴儿耶稣被放在了构图中心。从耶稣伸出的手开始,画面的叙事按照顺时针方向螺旋展开。观者的眼睛在这个纷乱的旋涡中移动,此画不再是一个静止瞬间,而是一出流动的戏剧故事。婴儿正接受其中一位国王的礼物,周围其他人姿态各异,俯首致敬,袖中掏探礼物,倚石前倾凝望,惊奇地抚住前额……对于“救世主”的现身,人们显示出惊讶、崇敬和好奇。只有圣母似乎静止不动,成为旋涡平静的中心。

列奥纳多在笔记里写道,“无论是四肢、手或手指,同一个人物身上不要重复相同的动作,在一幅画中也不要重复同样的姿态。”
但这幅画中途放弃了,大概是因为列奥纳多的完美主义,对光学执着过程中阻碍之艰巨。他想表现的是耶稣显现时,从天堂照耀下来的光亮,以及反射光的每一次再反射对每一处阴影颜色和层次的影响。但如何平衡这么大范围内所有人物彼此之间的光线、阴影和情绪变化,他就仿佛每一步试图去靠近自己微妙的构思,结果总被推得更远。也许如一位传记作者所说,“他的艺术理想是如此崇高,他甚至能从别人眼中的奇迹里看到瑕疵。”
完整绘画
除了手稿练习笔记和未完成画作,列奥纳多现今留存于世上完整的绘画作品一共不到15幅。
《伯努瓦的圣母》

画中婴儿耶稣专注盯着母亲递来的花朵,大概是刚学会分辨物体,母亲因儿子的好奇感到欣喜。根据基督教传说,在耶稣受难时,圣母玛利亚流下的眼泪滴落在地上,泪水落地处长出了康乃馨。而在这幅画里,花朵本身的形状就像十字架。
《音乐家肖像》

《音乐家肖像》被画在胡桃木的画板上,年轻人有一头紧密的卷发,手中拿着一张折叠的乐谱。列奥纳多认为柔和的光线更有利于人物的塑造,但是在这幅肖像中,光照强度比其他作品强。
后来列奥纳多对使用强光的后果写下警示:
在最强的光线下,物体的明暗反差最大……但是在绘画中,一定要慎重使用,因为作品会因此显得粗糙生硬,毫无优雅可言。物体在适度的光照下,明暗反差较弱,比如傍晚或多云天气。这种光线下的作品显得更柔和,各种各样的脸都会变得优雅。因此,要避免走极端:太强的光线会让画中的效果显得生硬,太弱的光线则影响观看。
《岩间圣母》



《美丽的费隆妮叶夫人》

列奥纳多在画大部分肖像时,一直避免使用当时传统的侧面像。相反,他喜欢让人物面向观看者,或者至少四分之三侧面像,这样他才能为人物注入动感和心理活动。
《纺车边的圣母》

婴儿耶稣两手握住十字架,手指指向天国。人物湿润的眼睛闪着一丝光亮,专注凝视着十字架,而十字架是对未来命运的不祥预兆。天真的小婴儿看起来很活泼顽皮,但仔细看着他的嘴和眼睛,隐约能感受到他对未来命运的顺从和接纳。而圣母的手势充满矛盾悬着,对是否要阻止他领受命运的安排犹豫不决。

《救世主》

耶稣的右手是赐福的手势,左手托着一个水晶球。画中人物让人感到安宁,带着神秘的凝视和难以捉摸的微笑。卷发如瀑,朦胧柔美。
但展览中这张《救世主》并非2017年11月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4.5亿美元价格拍下的那张世界上最贵画作《救世主》。而是另一个版本,归属于列奥纳多-达-芬奇工作室所作,先前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Diocesano博物馆展览“Ganay Collection”中展过。此版本与拍卖会上版本的明显区别在于,人物肖像带有更浓密的胡子。

《安吉亚里之战》


这张草图上半部分中,列奥纳多以急促、锐利的笔触描画了四匹马和骑手们扭打在一起的狂乱场面。下半部分画了九个不同版本的挥长矛士兵。人马混战纠缠之中,有种骇人的真切,动态感十足。


同时他精心设计人物的面部表情。草图中的老士兵凸起的眉毛紧蹙在一起,皱着鼻子,低头瞪眼发出怒吼。
《圣母子与圣安妮》

圣母玛利亚伸出右臂,想要阻止耶稣去抱羊羔,神情充满保护欲和温柔。但耶稣的腿跨过羊羔的脖子,执拗地揪住羊头。羊羔其实代表耶稣受难的命运,而玛利亚无法带离他。

在较早的伯林顿府草图中,耶稣抓着的是圣约翰,并没有羊羔。

但后来想法又发生变化,再画了有羊羔但没有圣约翰的草图版本。加上下面几张练习图,所以此次卢浮宫特展,是把《圣母子与圣安妮》的整个诞生过程展现出来。



《施洗者圣约翰》

画中圣约翰从黑暗中现身,没有风景或光线,唯一的装饰是列奥纳多式的卷发(列奥纳多一生尤爱卷发、螺旋、涡旋一类各种卷…)。圣约翰带着一种列奥纳多标志性的神秘微笑,还有一丝挑逗的调皮。他雌雄莫辨的外表诱惑撩人又充满灵性。手指向天,这既是领受神的旨意,又是指出他身上光明的来源,从而履行了他在《圣经》中“为光作见证”的职责。列奥纳多用明暗法将浓重的阴影与醒目的光亮进行了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神秘感。
列奥纳多在画这幅画时使用了晕涂法,在上面涂抹多层半透明薄釉,这个过程细致缓慢。最终画面不仅轮廓柔和,线条朦胧,而且光亮与黑暗之间的过渡也非常细腻。
《丽达和天鹅》




《丽达和天鹅》的神话讲述的是希腊天神宙斯化身为天鹅,引诱人间的美丽公主丽达。她产下了两枚天鹅蛋,里面孵出了两对双胞胎,他们分别是海伦和克吕泰涅斯特拉,以及卡斯托耳和坡吕克斯。此前有很多艺术家画过这个题材,但列奥纳多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画引诱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出生的瞬间,画面中的丽达手抚着天鹅,充满爱意看着四个孩子从他们的壳中挣脱出来。
从《吉内薇拉-德-本奇》到《蒙娜丽莎》

《吉内薇拉-德-本奇》中人物闪着光泽的紧实卷发,采用非常规的四分之三侧面坐姿。吉内薇拉的衣服与身后植被色调相近,再配上蓝色系带,与大地、蓝天、河流联系成和谐的统一整体。
从《吉内薇拉-德-本奇》到《蒙娜丽莎》(这两幅画在展览中都以红外射线影印黑白图像出现),列奥纳多都采用了四分之三侧面像,而不是标准侧面像,这让观者可以直视她的双眼。且两幅画中的人物都是佛罗伦萨布商的夫人,画面中皆是带有迂曲河流的繁复地貌与人物结合,构图流动而紧密相连。

列奥纳多在画《蒙娜丽莎》的时候,将很小比例的颜料掺入油中作为釉料。据X射线分析,他使用了一种焦棕色颜料,上色笔触极为细腻,反复涂抹最多可达三十层,每层都很薄。最终,她的脸颊轮廓和微笑带着柔和的色调,上面蒙着多层釉层,随着光线和观看角度的变化,它们也在不断变化。
立于画作之前,会觉得人物在盯着自己,甚至无论自己如何走动,那视线始终跟随。肖像目光随观者移动并非列奥纳多首创,但由于其经典性,此效果被称为“蒙娜丽莎效应”。从科学角度解释这个现象,因为在真实的三维世界里,人物脸上的光影会随着我们观看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在一幅平面肖像中就不会如此。所以即使没有站在画的正前方,也会感觉人物视线在盯着自己。
而蒙娜丽莎的微笑,似乎也是一闪即逝变化着。列奥纳多从他的光学研究中认识到,“光线并非汇聚在眼内的一点,而是照射在整个视网膜区域。视网膜的中央区域被称为中央凹,它对颜色和细节很敏感,而中央凹周围的区域更擅长感知阴影和黑白对比。当我们直视物体的时候,它看上去更清晰;当我们在侧面看的时候,从眼角瞥见的物体有些模糊,好像它比实际距离更远。”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玛格丽特-利文斯通认为,“与高空间频率图像相比,低空间频率图像中的笑容更加明显。因此,你在看这幅画的时候,如果让目光落在背景或蒙娜丽莎的手上,你对她嘴部的感知主要基于低空间频率,所以她看起来比你直接盯着她的嘴时显得快乐许多。”
所以论及列奥纳多不同时期的这两幅画之差异,若说《吉内薇拉-德-本奇》出自一位有惊人观察力的年轻艺术家之手,那么时隔三十年后的《蒙娜丽莎》就是他用毕生探求知识的成果。照射在曲面物体上的光线、人脸的解剖、几何体的形状变换、地球与人类的类比,所有这些都帮助他领悟如何精妙描绘动作与情感。列奥纳多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在不同学科间来回的跳跃,都在一幅作品中变得和谐、统一。同时蒙娜丽莎的微笑提醒我们,永远无法从外在表现中了解他人内心真实的情感,视线转换间始终隔着一层薄纱的朦胧。
达芬奇笔记
列奥纳多由于私生子的身份,从小没有受到很正规的教育,大概也因此没有压抑天性,好奇心异常旺盛,并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他观察各种形状和阴影,且特别擅长捕捉各种运动瞬间,从扑动的翅膀到脸上闪过的表情,其精确程度让人赞叹。很多时候他是通过绘画观察,也有一些是用实验完成的。他说,“进行下一步之前,我会先做实验。因为我的目的是先从经验中观察,然后推理分析现象背后的机理。”


列奥纳多是一个左撇子,他书写的方向是从右至左,正好与本页或者其他正常印刷的文字相反,而且每个字母都是逆向书写。《意大利艺苑名人传》作者瓦萨里描述列奥纳多的字迹说,“除了用镜子,否则无法阅读”。左撇子也影响了列奥纳多的绘画方式。他画画的时候跟写字一样,为了防止涂抹,也是从右到左绘画。他的这种笔法带来一个额外好处:它成了确认是否为列奥纳多画作的一个证据。



在列奥纳多的笔记里,有他即兴的想法、不完整的构思、未经打磨的草图,尚未完善的论文草稿,一切自由驰骋。他的笔记启发我们看到自然中,那些看似彼此割裂现象背后的共同规律。
《维特鲁威人》

马库斯-维特鲁威-波利奥生于公元前80年,曾在凯撒的军队中效力,专门设计和建造火炮。他后来又成为一名建筑师,并写了建筑专著《建筑十书》,这本书于文艺复兴期间被重新发现。书中维特鲁威阐述了一个抽象的类比,即人的身体就是一个模拟的世界,整个世界的完美都体现在人体上。这个类比也被他应用在庙宇的设计中,规定建筑的布局应该反映出人体的比例,各部分之间必须有精确的比例关系,就像体型优美的人体一样。
维特鲁威将人体与一个圆形和一个正方形进行了参照对比:人体的中心点是肚脐。如果一个人仰卧,手脚伸展,以肚脐为圆心,用圆规画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正好触及这个圆的圆周。在人体上除了能画出圆形,还可以画出一个正方形。
维特鲁威描述的人体比例启发了列奥纳多,后来伴随解剖学研究,他进行了一系列类似的测量。而人体微观世界与地球宏观世界之间的类比,也成了列奥纳多世界观的核心。

在列奥纳多画的《维特鲁威人》中,他引用了维特鲁威近一半的人体比例测量数据,其余则应用了他自己对人体解剖和人体比例研究中的数据。比如在他的记录中包括身体各部位的平均尺寸和不同部位间的比例关系:
“嘴到鼻翼底部的距离是脸长的七分之一。从嘴到下颌底部的距离是脸长的四分之一,也等于嘴的宽度。从下颌到鼻翼底部的距离是脸长的三分之一,又与鼻子到前额的长度相等。” “若分开双腿,使身高降低十四分之一,并将展开的双臂举起,使双手中指与头顶齐平,则展开的四肢正触在以肚脐为圆心所构成的圆周上,两腿间的空间则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一人两臂平展的距离与其身高相等。” “所有人三岁时的身高都为其成年后最终身高的一半。”
最终这幅画呈现出人物双臂飞翔的姿势,双腿交替分开又并拢,充满动态。整个人物设计,呈现了一个艺术与科学融合的瞬间。在这方圆之中,地球与宇宙的交叉点上,随列奥纳多追索那些终极命题:我们是谁,又如何居于宇宙的宏大秩序之中。
解剖学研究

1489年,列奥纳多最初的解剖学研究(前后一共解剖了三十多具尸体…)主要是关于人类的颅骨。他开始画的是被从上到下锯开的颅骨。后来左半部分颅骨的正面也被锯掉了。如此两部分并排画在一起,这样方便对照颅骨内部腔隙与颅骨表面的位置关系。

这些绘稿极具艺术美感,细腻的线条、优美的轮廓、柔和的晕涂法,还有增加立体感的明暗法。

几何学研究


列奥纳多说,“科学中的确定性皆能用数学来阐述。”他越来越认识到,数学是将观察变成理论的关键,是大自然用以书写规律的语言。
而相较于算术,列奥纳多更喜欢几何,因为几何是连续量,而数字是离散而不连续的单元。


其中,他对等积变换的探索富于知识性,又有审美价值。这些几何图形,变成了艺术图案。



重叠的圆形和直边形,他在每一幅示意图旁都标注了阴影部分与无阴影部分的面积关系。对于列奥纳多来说,摆弄这些几何图形就像一种思维游戏,使他离自然之美背后的秘密更近一步。
植物研究


机械研究


对比人造机器和大自然杰作,列奥纳多说,“尽管人类的聪明才智能制造出各式各样的发明,但是永远无法设计出比大自然更优美、简洁和直接的创造。因为她的创造增一分则多余,减一分则不足。”
观完此展,真是一本满足,尤其惊叹于列奥纳多的细腻智慧和无穷无尽的好奇心。说到旺盛的精力,他创造了一种“多相睡眠法”,即每工作四个小时睡15分钟,如此,一昼夜花在睡眠上的时间只有不到一个半小时(这坚持下来的意志力也是很钢铁了)。他说,“一日忙碌,可得一夜安眠,一生忙碌,可得死而无憾。”
究其一生,列奥纳多以绘画为核心,触类旁通,打破各种看似相隔甚远的学科领域壁垒。他就如拥有一种宇宙意识,兴致勃勃无拘无束地徜徉于艺术与科学之间,感受着宇宙万物的联结。艺术对他而言,是对人生,对世界,对宇宙终极的探索。
本文参考书目:
乔尔乔-瓦萨里《意大利艺苑名人传》
沃尔特-艾萨克森《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列奥纳多-达-芬奇《达-芬奇笔记》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子月ART
工作请联系: 邮箱:ziyue0410@gmail.com
微信:lancheRay

-
anbianlubanabc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8 10:31:00
-
Da Ba Dee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4 23:48:03
-
nancy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3 22:46:10
-
hungry_bagel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0-21 13:11:20
-
137****9380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7 02:53:32
-
Cherr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5 07:55:04
-
豆友224211697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4 20:32:50
-
武工院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11 14:42:26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04 18:10:46
-
豆友2145068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2 01:26:52
-
Genevievejo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1 21:28:06
-
一个人的朝圣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1 19:50:21
-
吕小让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0 12:17:41
-
turrell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8 22:27:45
-
唐德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3 01:19:06
-
non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31 20:35:43
-
笔歌墨舞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6 14:57:01
-
蒸汽蛋挞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9 04:11:04
-
三丁目的夕阳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8 23:29:23
-
Yanj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4 10:39:31
-
素12330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4 08:51:00
-
昀里昀外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0 19:15:52
-
Lotti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7 02:54:09
-
豆友208197763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5 11:11:36
-
茉莉朵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2 11:39:33
-
UN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6 03:53:55
-
拥抱保罗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2 22:20:44
-
不夜侯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8 22:30:35
-
沉舟客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8 21:59:59
-
阿玲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7 13:32:39
-
Vincent-Ga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5 18:07:04
-
Ash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3 02:02:11
-
猫咪爱大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2 14:24:00
-
抬起你的左脚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1 22:29:33
-
Allen*C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28 21:55:15
-
韦小仇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3 08:09:23
-
Rim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05 09:17:10
-
西溪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6 23:30:57
-
用户5746479840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1 16:54:5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0 23:15:26
-
Zafeir March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8 20:42:26
-
维梦河.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6 19:31:26
-
W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6 12:40:22
-
允执厥中如是闻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5 13:27:51
-
粗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3 22:14:14
-
西西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3 18:02:27
-
Kiel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3 07:15:3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1 11:22:09
-
Morn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9 22:47:44
-
devastator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9 12:56:2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1 13:31:57
-
岱兮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9 08:13:11
-
baok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5 23:01:16
-
闪通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5 21:54:25
-
Rucky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4 09:22:13
-
Lanb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4 00:07:12
-
碧水101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1 23:03:42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0 17:50:45
-
琵卓河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9 11:50:12
-
wander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8 20:35:19
-
2012切尔西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2 23:18:09
-
Charles.Hw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2 19:41:10
-
糕糕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2 14:37:56
-
学会热爱当下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2 12:16:12
-
花生酱ちゃん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1 20:55:09
-
267to01augal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0 12:51:46
-
豆友60762925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9 16:00:11
-
批发部王总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9 12:40:47
-
MARCEL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9 08:59:29
-
煮煮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8 20:34:25
-
果 堀哩ʕö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8 18:10:25
-
Thist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8 18:07:59
-
浪心花蕊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8 1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