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骚草木圃”的概念说明
1主题的文化起源:
《诗经》、《离骚》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两大经典。今传本《诗经》收录作品三百〇五篇,创作年代始自西周初期,下至春秋之末。传说今传本经过孔子的删订,在先秦时期,《诗经》就已经是无可置疑的经典,为儒家六艺之一,後世也一直是儒家经学的重要部分。儒家言:诗之教也,温柔敦厚。诗学在塑造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方面,有厚重的潜势,和平、敦厚,向来是中华民族认可的美德。与诗经代表的北方文化不同,《离骚》属於南方楚人的创作,其句式灵活多变,意绪杳渺,高度的艺术成就使之成为后世辞赋的标准,古人赞为“圆不过规,方不加矩”。(成都杨慎语,见《丹铅杂录·古人独胜处》)离骚的作者屈原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诗学史上的第一个大诗人。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以为诗人之极至,能以自己的语言道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以此为标准,则两千余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唯屈原、陶渊明、杜甫、东坡四人能至其极。而东坡之于屈原,其自述云:“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明蒋之翘《七十二家楚辞评林引》)
阅读全文:关于“诗骚草木圃”的概念说明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