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与推荐——画家王晓光的山水画创作

艺术简介
王晓光,字启明,号励耘山人,斋号熹微堂,现居北京。1971年出生于山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国家画院 孔紫工作室画家,2018中国人民大学唐秀玲工作室 班主任。自幼酷爱中国传统绘画,工作之余刻苦学习和临摹名家作品,擅人物兼山水,从师古入手,取其菁英,并从大自然之花鸟、草虫以及山川灵秀,兼收并蓄,博诸家之长,以源于自然超于之理创作。其作人物、山水,笔墨淋漓,意趣超然,章法巧拙互补。
作品参展
2016年作品《我的同学》入选 吉祥草原丹青鹿城2016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6年作品《春天里》入选翰墨青州201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7年作品《待发》入选首届 白山黑水美丽四平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7年作品《暖阳》入选泾上丹青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7年作品《草绿甘南万里情》入选中国梦 2017艺术草原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2017年作品《人间最美四月花》入选丹青扬州第三届全国中国工笔重彩画作品展;
2018年作品《豆蔻枝头二月初》入选海丝情 中国梦·中国福州 海上丝绸之路 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8年作品《盛世-鼓乐升平》入选翰墨青州 2018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8年作品《花晨月夕》入选出彩郑州全国第五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作品展。
作品欣赏

△扇面山水(一)33x68cm

△扇面山水(二)33x68cm

△扇面山水(三)33x68cm
谈中国画,经常谈到的就是“笔墨”。“笔墨”分为“笔法”和“墨法”。在山水画的“笔法”中主要有勾、皴、染、点。“墨法”主要有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干墨法、蘸墨法等。
山水画的“笔法”在时代的进步中也会出现一些延展,但都没有脱离勾、皴、染、点。如:黄宾虹总结的平、圆、流、重、变。也只是一方面的细化演变。山水画的墨法发展中,每个时代的大师也有加入了自己对墨法的一些理解。但是“墨法”的发展中也是还以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干墨法、蘸墨法等来考究。中国画(山水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笔墨”的运用可说完美。这也是“笔墨”是中国画之所以是中国画的标准,也成了中国画的文化属性。因此,中国画的发展,绝不是在创造技法,在技法上动脑筋只会丧失了中国画的独立文化属性。

△扇面山水(四)33x68cm

△扇面山水(五)33x68cm

△扇面山水(六)33x68cm
王晓光老师在学习与创作中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促成了他笔墨“法古人,更法时代”的学习方法与创作方向。王晓光老师在学习、创作中给笔墨定义了两种状态,一种是外在的形象体态;另一种是内在的精神思想。“法古人”是以外在的形象体态为主线,就是法古人笔墨技法。但是法笔墨技法就必须了解古人给画面赋予的思想,这个思想就是笔墨所产生的语言,也就是内在的精神思想。“法时代”就是法这个时代的文化,这个时代的自然万物。是以内在的精神思想为主线。创作的画面所表现的意境就是画家在这个时代对人生的感悟,这个感悟包含了历史,也包含画家预设的未来。但是需要古人、先贤传授下来的笔墨技法体现。

△山水小品(一)33x138cm

△山水小品(二)33x138cm

△山水小品(三)33x138cm

△山水小品(四)33x138cm
当我们了解了“法古人,更法时代”的含义之后,再观王晓光的山水画,会感受到他的画面表现,使用的笔法、墨法,还是先贤“去伪存真”后留下的方式。但是方法却是出新的。在王晓光的山水画中朦朦胧胧的可以看到他对“法”的认识和见解。同时也预示着王晓光的山水画开始走向自己的风格。

△山水小品(五)33x138cm

△山水小品(六)33x138cm

△山水小品(七)33x138cm

△山水小品(八)33x138cm

△山水小品(九)33x138cm

△山水小品(十)33x138cm

△山水小品(十一)33x138cm

△山水小品(十二)33x138cm

△山水小品(十三)33x138cm

△山水小品(十四)33x138cm
编辑 周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