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孩子,什么是有效的努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多努力成绩肯定比别人好,勤奋未必成功,但不勤奋就注定失败。那么如何让孩子真正勤奋起来呢?
1.合理分配精力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何谓“合理分配精力”?就是选择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实现时间和精力的最佳匹配。
很多时候我们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多数人都是在早上刚起床时状态最好。但这也不是一概而论的,有的孩子可能在晚饭后,或九点、十点以后才会迎来最佳学习状态。
所以在这里,我们没有整齐划一的时间表,家长要充分了解观察孩子的最佳状态在什么时候,要尊重孩子的身体规律,不能强加干涉,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2.明确先做哪件事
每天回家孩子们都有很多学习任务:英语单词、语文古文、理科习题、纠错、复习、预习……有的孩子上来就开始背单词,背了一会,想起数学有练习题,就放下英语,写了一会数学,又想起语文老师布置了预习……忙了一晚上,却什么都没做完,也没做好。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提醒孩子,在每天开始学习前,一定要有一个大体的计划,设定好任务的“优先级”。
复习优先。回家后,先把老师当天所讲的重点,以“过电影”的形式回忆一遍,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一定抓紧看书,强化记忆。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明确重点,明确方法。
落实优先。不管做了什么样的计划,落实大于一切。先把老师课上讲过的重要知识点落实,去做作业、做练习。
纠错优先。总量一定的前提下,错的越来越少,对的必然越来越多,重复犯错会养出错误的惯性思维,后患无穷。在纠错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出错原因:是知识欠缺,还是习惯不好;是方法不得当,还是综合能力欠缺?
弄懂之后,该背的背,该养成的养成,该改变的改变。还有,要及时纠正记忆,抵制惯性思维,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3. 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
上课就要以听为主,以理解为主,以记为辅。
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在课上的25分钟时间里,讲授新知识,这是最黄金的25分钟,如果在这个时间里,孩子溜号了,那么他就失去了最佳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时间。
所以,各位家长:孩子精力集中的时间与老师讲授精华知识的时间不匹配,听课效率一定不会高。听课效率不高,回家不会做题,必然要付出更多时间成本,进行“再学习”,而很多孩子课后花大量时间补习的根源,就在于课上错过了黄金25分钟。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小编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