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 GDP(3):从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看中国经济的未来
在第一篇讲 GDP 计算的文章中提到过支出法的计算公式:
GDP = 最终消费支出 + 资本形成总额 +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这段时间大家生产的东西都去了哪里。宏观经济学中也有这么一个类似的公式:
GDP = 家庭消费(C) + 投资(I) + 政府购买(G) + 净出口(NX)
这就是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national income accounts identity),只是这里将总消费拆成了家庭(居民)消费和政府购买。通过这种从支出角度的拆分,我们就可以分析经济中货物与服务的产出在不同用途中的配置情况,从而了解国民经济的整体结构。
具体每一项的定义大家可以回第一篇细看。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投资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理解的投资并不完全一样,宏观经济中的投资必须包含新资产的创造。比如新建一个住宅,企业融资盖厂房,这都是投资。但我们投资房市,买二手房等升值了卖出;或者投资股市,在股票交易市场中买卖股票,赚一笔钱。这些「投资」并没有创造新的资产,只是资产的转移,在宏观经济学中就不算作投资。
我们在财经新闻里经常看到的「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就是消费、投资、出口,其实正是从支出角度对 GDP 的拆分。从这几项数据的占比和变化趋势中,我们就可以捕捉到宏观经济的一些重要动向。

在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可以查到每一项的详细数据,可用来分析过往的情况。但由于其发布数据的滞后性(现在只能看到 2017 年的数据),我们没法通过它来了解最新和每季度的变化。
如果要看最新的情况,大家一般会用某些每季度或者每月发布的数据来进行近似替代。其中居民消费支出每季度都有发布,而且作了细分,可以了解具体的消费情况。投资情况一般看固定资产投资,它和资本形成总额中的固定资产形成总额比较接近 [注1] ,而近些年存货增加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小,在模糊的情况下可以忽略。政府购买(政府消费支出)则可以在财政部发布的政府财政收支数据里找 [注2] 。净出口的数据可以在商务部或者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中获取。
说了这么多,我们最后来看一下中国这些年 GDP 中各项数据占比的特点和变化。

首先可以明显看到,中国的投资占比很大。2009 年开始「四万亿投资」让随后几年资本形成的占比接近 50%,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极高的比重。这反映出我国这几十年的发展主要集中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毫无疑问,大规模的基建和房地产扩张确实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近些年也越来越导致产能过剩和地方债务高企等问题,于是国家开始了去杠杆政策和供给侧改革,投资占比也有所下滑,相信之后随着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转型还会继续下降。
另一个为经济发展做出大贡献的便是出口。可以看到从改革开放以后,出口占比就一路上扬,开放的市场让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发挥了巨大的优势,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让中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尤其在加入 WTO 之后达到一个小高潮。但最近十多年出口占比也开始下滑,劳动力逐渐变贵,新的产业转移开始向东南亚等国家聚集。中国也亟需产业升级,以出口更高端的产品和服务。
与此相对的则是居民消费占比的一路下滑,直到近几年才有所回升。当投资和出口风头不再的时候,需要刺激国内居民的消费,来扛起经济发展的大旗。这也是近些年开始「扩大内需」和发展第三产业的道路。但消费终究是个结果,根本还在于生产。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转向高端制造业、大力发展金融和服务业、优化社会资源、提高居民收入,这才是接下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最重要的事情。
至于未来会如何,我们可以看看发达国家的数据,比如美国。

可以看到,美国的消费占比在几十年内都保持在 60% 以上,而投资占比则在 20% 以下,许多发达国家的数据也基本类似。这些国家都保持着极高的城市化率,高度发达的服务业和金融业与高度发达的国内市场相辅相成,在制造业中凭借科技实力占据产业链上游,收获最高的一部分利润,同时也得到了优质的生活环境。
如果转型成功,这也将是我们未来的道路。看清趋势,把握住这个过程中的新机会,正是我们接下来要打起精神去做的事。
注释:
[1]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口径范围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一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土地购置费、旧建筑物和旧设备购置费,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不包括这些费用;二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 500 万元以下建设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这部分投资;三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商品房销售增值,即商品房销售价值与商品房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这部分价值;四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等无形固定资产支 出,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这方面支出。
[2] 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支出在口径范围上的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支出包括经常性业务支出、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政府消费支出不包括其中的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二是政府消费支出包括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财政支出不包括这部分折旧;三是政府消费支出要剔除政府部门的经营性收入,财政支出不需要剔除这部分收入。
参考资料:
[1] 国家统计局
[2] 《宏观经济学》 曼昆
[3]《中国现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 许宪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