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影成为生命里的光:那些关于拍电影的电影

文 | 刘星文
我极度热爱电影,它让我看到了五彩斑斓的不同人生。
而那些关于拍电影的电影,让我看到了创作者对电影的热爱。
灾难艺术家

《房间》(2003)是一部很奇特的电影,它目前在豆瓣和IMDB上的评分都相当低,但它又是一部收到很多人热议的电影。
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肯定会在观影过程中飘过一万个感叹号,它的剧情很简单,就是个简单的爱情故事。
这部电影和表演都很尴尬,尤其是导演兼男主那几乎面无表情的表演。
什么样的表情,看看电影海报就知道了。

但这部电影后来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和讨论,它的影响力相当大。
而集导演/编剧/男主/投资人于一体的托米·韦素,则成了传奇一样的存在。据说他这部电影花了600万美元,如果你看了电影,估计会吐槽一万次:这600万美元到底花哪儿了?
以至于多年后,詹姆斯·弗兰科把他的经历拍成了电影,并自导自演。
这部电影就是 灾难艺术家。
电影里展现了 托米拍电影的经历,这过程真的是相当奇葩搞笑。
明明可以实拍的场景,他非得用绿幕抠像;明明可以租电影器材,他非得买下来,而且一买就是两套,一套用胶片,一套用数码,有钱就是不一样;剧组人员拿着他的支票去银行兑现,本来怀疑他是否真的有钱,结果还真能提;他在片场独断专行,搞得剧组人员怨声载道。
…… 种种匪夷所思的经历,都在这部电影中展现了出来,但种种奇怪行为的背后,是托米对电影的热爱。
摄影机不要停

这部电影创造了一个传奇,成本不到20万人民币,却在日本创造了过亿人民币的票房,真的是超高投资回报率。
这部电影,真的是好看,好笑,好玩儿,又让人感动。
它讲的是一帮电影人克服困难,用创意和努力拍摄一部电影的故事。
开麦啦狂想曲

相当欢乐的一部喜剧,把电影创作者的经历和状态很好地展现了出来。这里面的几个演员都是顶级的实力派,演技好的没得说。
被遗忘的银色

彼得·杰克逊 真是一个爱玩的人,在这部电影里,他虚构了一个新西兰电影史上伟大的电影先驱。 他用伪纪录片的方式拍摄,不了解伪纪录片的话,你肯定就被他给骗了。 啄木鸟和雨

一个伐木工人在工作时,被一个电影剧组的人请求小点声,说他们在拍电影。
由此,伐木工本来平静的生活被改变了,机缘巧合中,他帮了剧组不少忙,还当了群众演员,演了僵尸。
他渐渐地对拍电影有了更多兴趣。
这部电影,是一部僵尸片,而导演则是一个20几岁的年轻人。
导演几乎要在压力下崩溃了,他甚至半夜里想逃回东京,结果被剧组人员给拦了下来。
最后在伐木工和当地村民的帮助下,电影终于拍完。
一部相当温情的电影。
下众之爱

男主是个电影人,活的稀里糊涂。
这是一部相当黑色却又充满着生命力的电影。
地狱为何如此恶劣

这部电影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就是:爽。
一个电影痴,一心要拍出最伟大的电影,可多年后依然默默无闻;一个黑帮老大,老婆为了他进了监狱,他为了让老婆出狱后开心幸福,要在老婆出狱前拍一部以女儿为主角的电影。
阴差阳错之下,电影痴得到了为黑帮老大拍电影的机会,他将用毕生的功力来完成这部作品。
看这部电影,真的是极爽的体验,它不是那种温情淡定的风格,这是一部热血暴力混杂的情绪宣泄,血浆乱飞的背后,是对电影的热爱。
刘星文:关于Canva这个设计神器,你一定要知道的 11个技能
文中所有海报图源于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