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人脱敏指南
在现在这个以强者、外向者为主的社会,高敏感的人需要主动或被动的调整自己的“性格”。作为一个在这条道路上积极寻找自愈方法的人,我想分享自己的“自救”之路。
我渴望社交又惧怕社交,有人说高敏感的人也是过度自恋型的人。对于这句话,过去我不假思索地好像接受了,但仔细想想,其实并不是,高敏感的人只是渴望得到肯定,因为我们常将自己的感受忽略而重视他人感受,所以他人肯定就是对自我的肯定。高敏感人渴望这份肯定。
solution:找到问题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我们的肯定不仅仅来自于他人,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肯定。心里常念,如果我都不相信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还期待谁来拯救你呢?常常因为在乎别人感受而重视在人前展示的形象,因而表现得更加紧张,登台演讲,歌唱,小到几分钟的发言对于高敏感者来说都犹如晴天霹雳,怎么克服,唯有practice,practice,practice。脑子有东西,常练胆量便会拥有胆量。这个世界上的难事,唯有细心和练习方能攻克。
高敏感人常常给人一种上不了台面,没有自我的感觉。越是没有自主,越陷入老好人的怪圈,太善解人意而不会拒绝别人,就越容易被人欺负,为别人而活。
solution:掌握主动权,做自己的主,是爱自己的开始。高敏感人为了有更好的人缘常常迎合他人需求或观点,要摆脱这个想法首先就要接受自己会被别人讨厌的事实,因为放弃迎合本来就意味着失去一些朋友,但不必担心,真正的朋友是求同存异的,我们身上一定有别的闪光点吸引着他/她,并且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散发自信的气质,而自信本来就是一种强者表现。
p.s.对于提出异面观点可能还有更智慧的解决方案,自己观点要坚持,但表达方式很重要,表达时,语气要缓、先肯定前人意见,再表达自己想法、说结论说原因。我的症结时,觉得很多事情没有必须与不必须,A说理由我认同,B说理由也没毛病,自己的意见也就会沉默在别人的想法或者好意的建议中了。?????所以我常用的方法是如果有件事情我觉得“有的没的”就一定选“有的”,而且很有必要,因为即使在潜意识中不做一件事很有可能是因为胆怯而不去做,但其实这是真正值得做的事。
原生家庭影响很大,一般分为两种,过度溺爱或者过度批评。前者家庭的孩子失去主见是因为父母事无巨细的包办;后者家庭的孩子因为父母有意无意的打压,拒绝,犹豫等消极情绪的影响而变的唯唯诺诺不自信,坦然道,我属于中后者,一方面接受着父母的爱,重要关头总是临阵退缩,期待父母帮我解决,长此以往因为胆怯而羞于作决定;另一方面长大时才逐渐发现,父母在极力做好父母时也受着他们自己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不自信基因也深深刻在他们身上,因为不自信,所以迟于做决定,常常否定想法,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周边人的,不经历且容易限于良好的自我感觉中,内心深处其实非常希望受到别人肯定。
solution:找准目标就发力坚持,干出实事来,自己内心的强大才是自救的根源,同时常鼓励父母的想法和做法,使父母看到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同时使父母获得治愈。
常有人说,圈子不同,不同强融,总会找到令你舒服的圈子。可我想说,人是社会型动物,这意味着人的亲社会性从根源上就会使个体发展更健康。虽然没什么具体依据,但很难去反对这个现象,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接触的人越多,竞争性越强,思维越敏捷,成长的越快。还有另外一个例子,人在情绪低落时,解决方式有很多种,我一般是睡觉,或者吃东西,但经过各种尝试我发现是把自己置于人多的环境中,“走出去!”,一方面是因为身体舒适会带动心灵舒适,另一方面是人和人的接触是会治愈人的,即使没有交谈,但也有微互动。
其实无论高敏感者怎样历练自己都会遇到全新的情况,会使我们表现的又不那么自如,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天然的不足,无论怎样努力都会存在差距。当然,对于圈子不同不必强融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我们的社会对多样性的包容还是太少,我们只觉得外向人更适宜生存就无意间强迫内向人变得外向。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和拥有敏感体验的内向者在独处时产生强大的生产力,这是推动历史发展,社会变革的大车轮呀朋友们。没有内向者,没有优秀的思想,没有持之以恒的深耕,人类整体从根源上就无法进步。社会交往促进个人健康发展,潜心深耕决定历史变革。怎么能让世界对内向者包容性更多,暂时无解,但我期待并且相信终有一天会达到某种相对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