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减价:买牛奶送金鱼
上周六【魔宙】公号发布的【北洋浮世绘005】,图解了一番堪称民国上海娱乐中心的上海大世界游乐场。
这个四层楼的室内游乐场里,你可以见到唱歌的、唱戏的、玩魔术杂技的、练气功的、放电影的、展览科学怪人的。甚至,可以买股票搞投资。
当时有句话全国流行,「不到大世界,枉来大上海」,说得不算夸张。
还没看的,可以点击这里阅读。

逛完我们的图解大世界,不知道你发现多少彩蛋。
比如,有鲁迅先生,太明显了;有著名导演,可能你看到了,还有金木,可能你没看到。
彩蛋最多的是各种广告牌。
插画师跟我说,没想到民国搞促销投广告那么猛啊。
我说,其实从晚清开始了——我就很喜欢晚清时候的促销活动。
他问为啥。
我说办公室有个书架,上头书都没拆封——为啥呢,因为全是促销活动凑单凑的,不是真想看。
晚清的书商促销就直来直去,不会跟你废话,也不会谈情怀,而是上来就打折。
1906年8 月13日,上海《时报》登了一则小说林社的促销广告。
广告说,从7月15日到8月20日,零售全部七五折,买五部以上小说就能打六折,批发百部以上直接五折。

这种诚恳促销的优良传统保持到了民国。
1920年代,上海南京路上的惠罗百货公司在《申报》上搞促销——自今日起,我们的东西七五折或半价卖。
一句废话没有,最多加一句细软的文案:“诸君请勿失此机会呀!”

到了民国后期,花样多起来了,满减、捆绑销售、送赠品兴起了。
1934年3月9日的《申报》上,有个牛奶征订广告,上面最大的四个字是“赠送金鱼”。

赠送办法写了一堆字,意思是说:
你喝我们家牛奶,再介绍个新客户,他要是每天喝半磅,还连续喝至少一个月,我们就送你自家养的金鱼一对,要是你拉的人多了,就送更多鱼,你家鱼缸不够用了,再送你个鱼缸。
这也太费劲了,我就是想订个奶。
1990年代搞商品经济,苏州搞过一个“丰收购物节”购物抽奖活动,头奖是套三室一厅,价值12万。
诱惑是挺大的,但这几率太小,你相信买个自行车送套房吗?

在我记忆中,从1990年末往后,已经出现大量跟现在差不多的「套路促销」。
先提价再打折,搞个满减,另带赠品,你以为是降价其实是返券,你以为返券还不错,但券有有效期。
到了今天,电商促销界开始大量利用先进算法,已经趋于疯狂的状态,尽给人出难题。
买个东西像打仗,考验你综合能力——眼够尖,心够细,算术好,语文好,手速快,网络快,还得能熬夜。
当然,现在的双十一狂欢已经不是单纯的购物了,就像那种奢华盛宴,光是餐具要摆上十几种,打造一种仪式感。那些领券的套路,也是狂欢仪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