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已成过去,但“网络电影”是什么?
在首届中国网络电影周开幕式上,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三大视频平台发布网络电影倡议书。
倡议在呼吁全行业凝聚共识,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共同推动网络电影精品化发展外,还将网络大电影更名,以“网络电影”作为通过互联网发行的电影的统一称谓。

虽然进入“网络电影”时代,但定位可能依然是问题。很多人也许会问去“大”后的“网络电影”是什么?

2014年,在微电影逐渐式微以及观众的需求不断多元化的趋势下,爱奇艺在论坛上首次提出“网络大电影”的概念,至今已历5年。
从2014年到2016年间,“网大”的低门槛、低投资、高回报的特点,促使“网大”野蛮疯长,色情、暴力、鬼怪是常态,蹭IP的现象也一发不可收拾。
再从2016到2018年,针对“网大”市场的乱象进行清理工作,培养大批新鲜“血液”加入进来。有关单位监管升级,视频网站自查下架千余部作品,网络电影的数量一降再降。

直至如今网络电影上线数量虽逐年减少,但精品率却显著提升。今年1-9月,全网上线网络电影六百余部,相较于去年的1468部有着极大差距,分账过千万的网络电影已达到30部。电影内容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同时更加关注贴近生活的现实题材。

目前多家头部影视公司也纷纷入局“网络电影”市场。6月爱奇艺上线的《鬼吹灯之巫峡棺山》便是由新片场、完美文化、万达影视和圣世互娱联合出品,32小时分账票房破450万。
华策影视也在今年年初宣布将在2019年大举进入网络电影市场,并于5月出品了《镇妖提刑司》。其董事会秘书王颖轶表示,华策正在努力满足用户日益多元的消费需求,并试图通过网络电影等投入较小的业务,探索分账等新的业务模式。

可以看出头部公司在“网络电影”市场的蓄势待发,众多投入到“网络电影”的公司在与别人合作之余,也在开垦自己擅长的领域。
而随着新老头部影视公司入局,被视为视频网站下一个增长点的“网络电影”市场,伴随着用户对内容审美的高要求、平台风险评估和政策收紧等影响,正面临着一场不小的转型变革。

国际上对于“网络电影”都在做不同的尝试。
一边是和Netflix合作的马丁·斯科塞斯“炮轰”漫威不是电影,一边是国内网络电影的“去大”运动。先不管马丁·斯科塞斯言论的正确与否,Netflix用1.4亿美元的超大投资让《爱尔兰人》成为其投资规模最大的影片。而国内网络电影“去大”实际上是去糟粕,但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倡议书里,国内网络电影的定位似乎成为了院线电影的“练习场”。

同为“网络电影”,中美两地的发展截然不同。缺乏足够大的实力去打造,这是国内网络电影最大的问题所在。
Netflix通过“高举高打”的战略,迅速积攒了大量一线的人才,且不论其投资回报比,单单从网络电影的发展来说,这是最奢侈和有效的“广告牌”。而内地的流媒体平台,早就过了平台“输血”的阶段。如今作为原先电影的“二级市场”,尽管走入了重内容时代,但现在的模式注定“网络电影”的路还很漫长。

如今,“网大”已成过去,“网络电影”在接下来漫长变革中,从内容品质、商业模式到行业生态的突破既是对自己的挑战,也是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的机遇所在。
未来“网络电影”是什么?应该只有相信“网络电影”越来越好的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