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十记·第二日
今天的气温又回升了。早餐去了附近的小谭豆花。一进门,前台的墙壁上挂着几个字:“傳統因歲月而榮耀”,好感倍增。点了红油抄手和豆花面。红油抄手不及周婆婆的,但豆花面很好,卤子很棒。惊其组合形式,既可品尝香嫩的豆花,又能吃面。
饱餐后,就去了武侯祠。即使现在不是假期,这里游人依然如织。武侯祠,又称汉昭烈庙,明清时期建为君臣合庙。这里集中展示了蜀汉英雄特别是刘关张三英杰,还有三国时期有名的文臣武将。后世的碑帖匾联,随处可见,值得一提的是唐碑和岳飞泣书的前后出师表。

唐碑又称三绝碑,裴度之文章,柳公绰书法,鲁建之雕刻,极具艺术价值。碑文中评价诸葛亮的四大才能:事君之节,开国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术。

攻打金兵的岳飞路过南阳的武侯祠拜谒留宿,彻夜未眠。次日留下手书出师表。情不自禁,如泣如诉,笔锋遒劲飞扬,一部出师表让一代明将与一代明相穿越时空对话,成为传世之作。
重温了三国历史,旁边是盆景园。乍一看名字会觉得无聊,进去后才别有洞天。一步一景,精美绝伦。其规模宏大,其致雅静谧,让人连连惊叹。足足在里面转了一个小时。走出盆景园,就是红墙夹道。两面红墙蜿蜒,头顶翠竹蔽天,色彩鲜明饱满,是自然和人工色彩的绝妙搭配。怪不得这里成为了网红文青的美拍圣地。





锦里,扬州的东关街,西安的回民街,武汉的户部巷。年轻人和不知所措的游客摩肩接踵。商铺里的叫卖声,音乐声,熙熙嚷嚷的游人声混在一起。那一份本应有的闲静雅致,荡然无存。拍了拍照片,就想逃离。





住在远离旅游景点的居民区,便可以轻易地走进普通百姓的市井生活。推着自行车卖花的,摇摇乐,采耳,理发,按摩,足疗,麻将,围棋……白日里忙碌的人们,晚上都放松下来。白日里那些安静的街道,夜色中却有一种生气。鳞次栉比的灯箱闪烁,数不清的店铺像是突然活了过来。我走过马王庙街,不知不觉又到了铜丝街。成都的街区虽然是一个个方块,俯视却如砌墙的砖缝,走一走就要拐弯,像俏丽的川妹儿倔强的话,难怪男人们都甘愿做耙耳朵。

沿着府河散步,略略远处的尘嚣。府河的味道不那么好闻,应该是麻辣鲜香的中和。河岸上有溜弯的,钓鱼的,溜狗的,跳广场舞的……一河两岸,百姓生活,万家灯火。
在这样的夜里,我想迷失在成都的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