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只小猫咪想到的
核桃是我在路边车底下捡到的。当时塞着耳机的我,不知道怎么就听见它的叫声了。循声而去看见黑色小车下一团黑色身影,听见我喊了声喵喵,就蹿出来到台阶下。我抓住它的时候,还没觉得它冷。现在想想,也许是刚从家里跑出来不久,或者是遗弃不久。

刚带回家,它倒和我挺亲,不排斥我抱它。之所以叫核桃是因为这个背影。⬇️

(橘子总是骚扰它)
很乖的男孩子,不吵闹,会用猫砂会吃猫粮,基本啥都吃,饭量超级好,不像橘子那么挑食。
在本地群里发了寻找它的主人信息,也没找到。发现它的指甲是被剪过的,身上也很干净没有异味,估计也该是室内养的。


(睡着的时候很好看)

上班时候就把它俩关起来,因为生了炉子怕它俩闹得时候不安全。回家就发现它压着橘子窝上面睡觉,好脾气的橘子。

两个崽一起抢猫草棒棒糖,核桃更凶。

乖的让人感动。
每个猫咪的性格都是独一无二的,橘子可能只有我喜欢,到别人家估计会被嫌弃,因为太不乖巧了。优点只有一个:就是好看。🤷🏻♀️可是它是属于我的独一无二的小猫咪呀。

如今和我的小猫咪,偏安一隅,年轻时候张扬肆意的过往在记忆中模糊。曾流浪北上广,享受江浙沪包邮红利,看过很多风景,遇到一些人,如今都是故事。所谓故,就是旧,是过去。那时想做的事都去做了,如今贪心皆已东逝。不争,很多事情反倒简单心态,虽说成熟本就是个伪概念,但时间可以把人变得洗练,不执着于争辩和定义人和事,这样的化学反应算是不错。
岁月成全成年人的自知,或早或晚。身在十八线山城,这不是我理想的人居环境,却也明白外面没有人,一切都从内里求。不用借助城市的节奏来烘托,所谓人文社科,那些年轻时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如今细细密密散落在精神的每一寸土地里。那卧冰求鲤的古人,也有那卧冰西去的川端康成。我还记得曾给少年们讲过的《花未眠》,《雪国》和《千鹤》美不胜收。同样的事情有千百种注解,求同很容易,存异很难。存异很难,于是存异这个渐变的过程就变得浪漫。
还记得那个很久才写一本书的刘亮程说过,有的人喜欢把温暖藏起来,只给他愿意给的那个人。其实这和水浒李逵说的“洒家这一腔热血,只卖于那识货的”,道理是一样一样的。很多时候我已忘记那些书名,却在某种突然的时刻被点亮,想起那认真读书的年轻岁月,是黄金岁月。果真是苏轼说的:不思量,自难忘。原来不是遗忘,而是春风化雨,滋养酝酿,等我顿悟。
看书,和小猫咪,都是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