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孩子都喜欢的绘本
查看话题 >每周读一次童书|《好多好多“对不起”》:想真正了解孩子?理解和爱一个不能少
最近和妮妮读到一本绘本,书名叫作《好多好多“对不起”》,不光妮妮喜欢这个简单温暖的故事,我一个做大人的,感触都很深。

简单故事,藏有深意
《好多好多“对不起”》讲的是二胎家庭小姐妹俩的故事。姐姐很喜欢妹妹小福,经常陪她玩,给她讲故事,教她数数。可是小福总是做不好,有时数不清数字,有时一跑步就摔倒,有时认错小动物。小福一出错,总是马上说“对不起”。即使摔疼了,也一边哭一边向姐姐道歉。

小福到底怎么回事呢?
妮妮迫不及待地往下翻。
绘本故事中小福的爸爸妈妈很发愁,担心小福身体有问题。大女儿在小女儿这个年纪,跑步、识数都没问题,可小女儿总是做不好,总是出错……
孩子们身心和智力都能健康发展,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心愿了。小福爸爸妈妈的隐忧,成年人都能体会到。
还是小福的奶奶细心,她担心小福的眼睛有问题。虽然小福说自己眼睛没有问题,她的爸爸妈妈还是带她去看了眼科医生。

医生认真给小福做了很多检查,发现小福是远视!她根本看不清楚近处的东西!
那为什么小福说自己看得很清楚呢?原因在于小福生下来就是远视!所以小福以为自己是看得清楚的。
知道真相的爸爸妈妈姐姐,既心疼又愧疚,都忍不住哭了,对小福说了“对不起”。小福收到好多好多“对不起”,觉得很有趣,一下子破涕为笑。最后,爸爸妈妈为小福配了一副漂亮的好眼镜。

作为近视眼,我能推出远视眼的感受。妮妮不太清楚什么是远视眼,作者楠茂宣在“作者的话”中做了细致阐述。我认真解释后,妮妮大体上能明白小福看不清楚东西的视觉感受了。

儿童文学家楠茂宣创作《好多好多“对不起”》的初衷,不是想对远视进行科普,他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人,孩子言行举止的背后,肯定隐藏着各种各样的缘由。
大人们,尤其是做父母的,总是以为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未必呢。如同绘本故事中的小福父母,有一次,我们做家长的就委屈了妮妮。
做“有心”的家长,构建和谐亲子沟通渠道
妮妮现在读幼儿园大班,有阵子她不爱去上学。每天早上都各种耍赖哭闹,家里大人轮番上去哄,都不怎么奏效。看她挂着泪珠儿不情不愿地走入幼儿园,嫂子生气又无奈,回来讲给一大家子听时,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哥哥都百思不得其解。妮妮是厌学了吗?还是在幼儿园遭受了惊吓或者霸凌?新闻报道上那些有关幼儿的恶性事件,很容易引起家长们的负面联想和焦虑。哥哥嫂嫂特意和妮妮的老师沟通,老师一再保证没有我们担心的事情发生。
后来,我们晚饭后去小区公园遛弯儿,遇到了妮妮的同学壮壮,爱说爱笑的壮壮讲述了妮妮的一件糗事,我们才顺藤摸瓜搞清楚了妮妮不爱上学的始末。
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一般不用老师或者家长陪同照顾,就可以自己去卫生间了。但是孩子小,有时尿尿或者拉臭臭,难免会弄脏蹲坑。都是小孩子,也没有小朋友会觉得难为情的。而且小朋友们要是弄脏了衣服、裤子,老师也会帮忙换上干净的衣服的。
妮妮有次课间去卫生间,一不小心弄脏了蹲坑。本来她自己也不在意,洗完手就出去了。北京地区不少幼儿园是男女同厕的,偏偏有个男同学看见了,嘲笑妮妮和他家小猫一样,把臭臭拉得到处都是。
现在的小朋友们呢,很多和居委会大妈一样热心肠爱唠叨。于是,妮妮的糗事一传十,十传百,老师同学们都知道了。老师还善意地提醒妮妮,以后要多注意。老师的安抚让妮妮好受了些,但是有些小朋友私底下总爱拿这件事取笑妮妮,说她像小猫咪一样不爱干净。
妮妮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每次去幼儿园卫生间时,都担心自己会弄脏蹲坑。在卫生间遇到别的小朋友,她会更紧张。一来二去,她宁愿憋着,都不想去卫生间。小孩子哪能忍住,那段时间她经常尿湿裤子,老师及时帮她更换了,又有小朋友嘲笑她,妮妮心里就更委屈难受了。
去卫生间这种小事,渐渐地,变成了妮妮的难言之隐。然后,她就不想去幼儿园了。哥哥嫂嫂脾气都很急,有时火气上头,把妮妮训得哇哇哭。做爷爷奶奶的看见孙女儿哭得伤心,又数落起儿子媳妇,家里可闹腾了。
弄清楚妮妮不想去幼儿园的实情之后,哥哥嫂嫂心疼又自责,一再安抚妮妮不要担心弄脏卫生间,即使弄脏了,也没有关系的。如果自己清理不了,就让老师们帮忙清理。小朋友们的嘲笑不要放在心上,他们也常常会弄脏厕所和自己的衣服的。
嫂嫂委婉地将妮妮的心病告诉老师之后,老师特意教育小朋友们不要随意嘲笑别人。这些小家伙经常不听家长话,老师的话却当作圣旨,那些图嘴上快活的小朋友也觉得自找没趣,就不再笑话妮妮了。
这场风波之后,我们教导妮妮,无论她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她都是我们家的掌上明珠。她有任何不开心或者难过的事情,随时都可以告诉我们。我们全家,尤其是她的爸爸妈妈,会永远无条件地爱她。
作为未成年人,尤其是幼儿,常常很被动。很多时候我们大人觉得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是大大的难题,小小的心灵里写满了困惑,却不知道该怎么找寻答案,也不清楚该向谁寻求帮助。
绘本《好多好多“对不起”》中,小主人公小福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做不好,习惯了说“对不起”,习惯了自责,慢慢发展下去,她会变成一个自卑的孩子。姐姐再喜欢小福,面对“笨拙”的妹妹,她早晚都会失去耐心的。父母呢,发现小女儿各方面不如大女儿,失望次数多了,对待两个孩子,也许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了。
如果小福的父母能像奶奶一样细心,也许他们早就能发现小女儿天生就是远视了!小福到了能认字的年龄,才被发现眼睛有问题,真是个小可怜!以后她的父母、姐姐应该会更用心地照顾她,帮助她,理解她。但我觉得引导小福正确和充分地表达她内心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犹如积年累月的雪花会造成雪崩一样,不和谐、恶劣,甚至扭曲的亲子关系也是由日积月累的不能互相理解、漠视、敌对造成的。家庭成员之间能够相互理解,能够畅所欲言,能够袒露心扉,非常非常重要,但也很难做到。
现在的年轻父母非常重视培养良性的亲子关系,尤其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充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内心感受,把父母家人当成最信任、最亲近的人,在充满爱和安全感的原生家庭中健康成长。这个时代太多离奇曲折的故事告诉我们,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有这种信念当然值得认可了,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和忘记,亲子关系是相互的,孩子愿意、敢于、善于向大人表达自己的真实内心,才是重中之重。
而畅通无阻的亲子沟通渠道,需要我们大人牵起孩子小小的手,一点一滴引领他们,用关爱、耐心、同理心、观察力做基石,一天天,一年年,像燕子衔着春泥一样,一起精心构筑。

就像绘本作者楠茂宣强调的一样,当孩子还不太懂得表达时,周围的大人及时关注到孩子言行举止背后隐藏的信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绘本中小福感受到了父母、姐姐和奶奶对自己的关心和理解,以后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也会愿意对家人倾诉,向家人求助。

妮妮呢,明白了父母家人无条件地爱她,也不必太在意别人的嘲笑,心里的阴霾散得一干二净,又变回了原来那个天真明媚的小姑娘。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做父母的,需要常常扪心自问了。
-
苏青梵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4 11: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