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童年回到本来的样子
今天,我想介绍这本《简单父母经》给各位朋友,英文书名为《Simplicity Parenting》,在育儿类经典书中我首推这本,它曾是亚马逊畅销书的前十名。
这本书建议爸爸妈妈们简化家庭生活,更自在的养育孩子,让孩子的童年回到本来的样子。
本书是美国的金·约翰·培恩和利萨·M·罗斯两个人合著的。利萨是专职作家,而金是一位资深教育家,也是有超过20年家庭咨询经验的治疗师,他一直从事帮助儿童青少年解决情绪问题和家庭社交方面的问题。金还致力于华德福教育的推广。所以本书中许多观点都是华德福教育向家长S传递的家庭教育的原则。这些观点,作者建议父母要根据家庭的情况自行选择,不需要照单全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发现,现在的孩子过得没我们小时候快乐了。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孩子们拥有堆积如山的各类玩具,各种书籍,不同款式的服饰……可孩子们却很少拥有真正快乐,让他们可以发自内心的笑容越来越少见。
另外一方面,现在的信息传播速度很快,且丰富易得,孩子们的脑子里塞满各种各样的知识,却好像却越来越迷茫,除了电子产品,已经不会玩耍了。亚洲地区的孩子,还面临着经济发展速度快,生活节奏更快的情况,他们和父母共同经历着发展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所以社会上出现了网瘾少年,他们对跟人类打交道丝毫没有兴趣,迷恋人机对话模式和网游带来的快感。
作者金在家庭治疗工作中遇到了很多这样的现象,分析了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后,他认为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因为“快”,各种快。
现代社会崇尚效率,整体发展速度很快,造成我们的生活节奏就比过去快了有不知多少倍;但是,孩子的童年成长需要的是缓慢的节奏,就像我们常说的养孩子就像牵只蜗牛去散步;社会节奏和儿童成长节奏的冲突,被牺牲的是孩子,他们被剥夺了成长需要的时间和空间。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说:午餐都是在车上吃的快餐,因为上午上课的机构和下午上课的机构距离有点远,来不及坐下吃一顿饭。
第二个是因为“多”,什么都多。
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有一些东西是泛滥的状态:比如过多的物质,过多的选择,还有铺天盖地的资讯。
每个孩子拥有的物品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可以管理的数量,这时孩子们面对的选择与刺激,不亚于我们成人进入数万平米的大型购物中心要面临的。孩子把大量的时间和能量耗费在决定玩哪个玩具或看哪本书,所以他对每个玩具和书的注意力就都十分短暂,在不停的寻找那最好玩最好看的,所以哪个玩具哪本书他都没有办法深入的去探索。
既然崇尚更快更好更多的社会环境不适合儿童成长,扭曲了童年的真实意义。那么该怎么把童年还给孩子们呢?父母应该做的是保护孩子,屏蔽掉外界环境的影响,即简化生活,让孩子按照儿童成长的节奏生活。
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一些父母提出反对意见:给少点东西容易做到,但是孩子既然出生在这个时代,就得去适应快节奏,最好还能更快点,否则将来谋生都是问题。小时候吃点苦,长大就可以轻松点。
这样想对不对呢?子曰:欲速则不达。
儿童青少年中越来越普遍的多动症,注意力缺失等问题都来自于长期高频的压力累积和睡眠不足。每天都在催促中和大量的作业搏斗,十年如一日,孩子的压力可想而知了,充足的睡眠想都不敢想。孩子们的心理生理问题出现自然成为普遍现象。
所以即使生活在节奏更快的年代,物质更丰富的社会环境中,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的“慢”和“少”,就需要父母不断的在生活中做减法,静待花开。
在了解了简化生活是为了更满足儿童的发展对“慢”和“少”的需求后,怎么做就变得简单多了。
首先,父母可能需要随时处理之前累积的压力造成的“情绪发烧”。
“情绪发烧”就是指孩子被过多的物质、快速的生活和过多的压力推着前行时所出现的问题。父母们根据经验很清楚孩子身体发烧时,应该如何护理:比如孩子需要请假回家,上床多休息;但父母却很少知道情绪发烧时应该怎样护理。作者说,情绪发烧的症状多种多样,治愈的手段先要看见孩子情绪爆发的原因,理解他们,走近他们,陪伴他们,给他们一个安静的空间去平复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关心和爱就是良药,当然也需要一点运气和一点父母本能。
其次,对物质方面,衣食住玩的简化
这个话题父母应该不陌生,就是我们常常挂嘴边的“断舍离”。
过多的玩具和书影响了孩子的专注力,简化从这里入手。
玩具简化的最简单的标准就是,孩子五分钟能自己动手收拾完的数量。从父母的工作量和给孩子的适应过程考虑,可以分次逐步简化到合适的数量。必须注意的一点是,简化工作要在孩子不在的时候进行。处理掉一些不适合的玩具,留下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好处的玩具,留下的玩具可能也是一个庞大的数量,所以需要有一部分打包放在储藏室,隔一段时间拿出来轮换一下。
书也是一样,父母根据经验会发现,虽然我们买了很多书,孩子反复要求讲的书只有那几本,剩下的,他们只是偶尔翻翻,所以,留下现在常看的书和建议看的几种类别的书,不适合的断掉,剩下适合的打包装箱,以备过段时间拿出来替换现在看的那几本。
然后简化衣服,处理掉小了的,收起太大的。衣柜里只留下几套基本需要的组合,避免孩子在选择衣服上耗费过多能量。
简化食物方面,选择天然的健康食材,品种不需要丰富,口味清淡,最好是要建立晚餐的菜谱,固定每天的菜式。这样,对于父母准备晚餐也变得简单了很多。每天在固定时间全家人一起吃晚饭,即是家庭生活的节奏,也是亲情流动的机会。
简化居住环境方面,避免香味、光和声音的刺激,房间的颜色也要调整到自然柔和,让人放松平静。
如果完成了整理玩具,书,衣服,以及对居住房间的调整,在硬件上已经简化完毕,接下来进行软件,即家庭氛围有关的简化与建设,包括日常生活节奏的建立和过滤成人的世界
第三,精神方面,建立一个清静有序的家庭氛围。
建立规律的生活节奏,让孩子处于一种秩序井然的状态中,有利于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因为他可以知道今天是周一,我会去干什么,吃什么,几点睡觉,睡前讲几个故事,他就很踏实的去做每一件事情,因为没有意料之外的变化。建立规律的每日节奏,还要有“留白”,就是什么都不做的时间,只用来聊天,发呆。当然除了每日节奏还有每周每个月每个季节的节奏,要给孩子安排有动有静的时间表,比如孩子在参加运动和活动之后就需要相应的安静时间。
过滤掉成人的世界的焦虑,压力,商业目的……电子媒体充斥着负面新闻和情绪,给孩子很大压力和不安全感,尽量让孩子远离电视等电子媒体。有时候父母本身也是应该过滤掉的部分,因为父母自己在社会上遇到障碍后产生的情绪问题可能会释放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过度的关心,不停歇的唠叨都会给孩子带来困扰,所以身为父母,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修为,学会适当的闭嘴,跟孩子保持一定距离。
但凡对生活做以上的简化的父母,没多久就发现了孩子的变化。孩子一开始会不习惯,后来就觉得这样的生活非常轻松与安宁,专注力逐渐得到提升;而父母们自己也从过去烦琐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感受孩子,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和谐。
以上就是全书的主要内容。为了让孩子的童年回到本来的样子,减少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我们有必要对孩子的生活进行简化:清理房间,简化饮食,建立家庭规律和节奏,制定适合的时间表。同时,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情绪也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照顾,让他们有释放的通道。
最后,简化不是一步到位的,是全体家庭成员一起努力逐步达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