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熟的父母_笔记
第二章列举了一些情感不成熟的人的特点, 像是固执, 抗压能力差, 总是以自我为参照不尊重人与人的差异, 缺乏同理心等. 我觉得有一点重复.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之所以会成为这个样子, 作者分析他们在幼年时也没有得到他们父母健康的情感教育, 因此不会处理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以及和外界的关系. 不良的养育环境不仅容易造成性格缺陷, 也容易因为性格缺陷错过智力上发展的机会, 无法感知潜伏在表面之下的深层概念.
第三章讨论与情感不成熟父母相处的体验, 像是难以沟通, 孩子无意识压抑愤怒, 孩子不得不跟随父母的情绪, 孩子的情感需求被忽视, 他们很少给予(会以暗示等让人不舒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拒绝认错, 无法承受被孩子拒绝等等. 这些现象我大多从我妈身上感受到过,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扮演自己认为孩子需要的母亲角色, 但是对孩子真实的需求毫不了解, 而且因为长期不得不和父母感同身受,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的感觉是什么.
第四章四种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类型: 情绪型, 驱动型, 消极型, 拒绝型. 我妈基本就是驱动型父母的特点, 会要求我去做她认为最合适的事情, 也是最合适社会规范和世俗定义的, 而不能接受失败或是犯错(然而在成年之后我犯了太多离谱的错). 在我真的需要支持的时候, 我妈又表现出消极型的特点, 回避甚至还会反过来责怪我.
第五章讨论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的应对策略, 孩子会抱着某种幻想, 认为总会有机会弥补内心的缺憾, 并且为了实现这个心愿去配合他人扮演他们期望的角色(这在书里叫治愈型幻想和角色型自我). 书里接着命名自我掌控者和外物掌控者来区分孩子的两种应对策略, 正如名字显示的那样, 前者更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往往会在关系里做出过多牺牲; 后者则拒绝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更愿意把过错推给外部.
第六章讨论自我掌控者的特质. 自我掌控者更加敏感, 会因为向他人寻求帮助而感到惭愧, 也因为过于在意他人而常常被忽视, 尽管他们对于关系也有很强的需需求, 但因为独立不爱麻烦别人的个性, 也容易给自己招来一些麻烦的人.
第七章崩溃和觉醒, 这一章基本是作者在引导读者重新发现真实的自己并接纳自己, 接纳自己的不足和认识自己的优点, 接纳自己的愤怒(这真的很管用), 多关心自己, 不要在不健康的关系中勉强, 也不再理想化他人. 我是16年的时候认识到其实我妈对我的要求本身也是不成熟和矛盾的, 你不能在我中学时代给我穿得破破烂烂连洗面奶都没的用就为了让我专心学习, 然后我一上大学就希望会打扮会交男朋友. 更何况这些想法真的是你自己的想法吗, 难道不也是社会媒体影响的? 对于人该怎样生活, 什么叫作成功, 我妈的那一套理论难道不也是被别人洗脑的? 为什么我一定要在乎这些根本就不在乎我的人对我的指指点点呢? 其实并没有人真的对我指手划脚, 但是我总是没有办法正常去表达我自己的感受(包括愤怒), 这是因为和老妈相处的时间里所有的不良情绪都要被压抑, 不然我就不是那个懂事的孩子, 但是我还只是小孩的时候为什么要承担这么多, 父母离婚争吵这么多年难道是我的错? 也是意识到其实我妈从来没有在乎过我的感受, 只是在不断要求我这样那样, 那段时间忽然就释然了. 走过来我觉得没有什么, 现在回想还是觉得蛮神奇的.
第八章主要讲如果避免被不成熟的父母影响, 首先是要放弃父母会改变的幻想, 独立观察, 做成熟的沟通. 沟通的目的不是要求父母改变或是挽回这段关系(我的理解), 而是要切切实实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意思到位即可, 保持情绪不受影响.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啊, 刚回国的时候和老妈还是经常有摩擦, 如果她不能接受表现出崩溃, 我也跟着崩了的话就又回到以前情绪被控制的状态了, 我的办法是你骂我什么难听的我就听着, 但是我该干嘛还干嘛, 过两天我妈自己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就完事了. 就好像我妈是那个不懂事的小孩, 我是父母在树立规矩和边界, 当她哭闹发现立场无法撼动的时候才学着尊重这个规则.
第九章摆脱治愈型幻想和角色型人格的体验, 真实, 在界限内有安全的自由, 能够坦然的接受和给予. 其实这个要写起来有很多, 不过我觉得我身上最最重要的一点是生活的自主性, 和全然的接纳. 以前我会为做不好这个做不好那个而感觉惭愧, 后来停止了这种没有意义的自责, 会想如果我是我的朋友, 我会怎么帮助自己. 这样也确实帮助我更好地专注当下, 而不是沉浸在失败的过去中.
第十章是如何识别情感成熟的人. 首先是立足现实可靠, 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他人和环境, 表里如一, 情绪不会剥夺他们的思考, 如果评估过现状发现自己需要帮助, 也不会出于防御心理排斥求助. 第二点是尊重他人, 有边界感, 也愿意互惠互利和做出适当让步以换取一个双方都乐意接受的结果, 情绪稳定心态保持开放, 知错就改. 有能力和人产生真实和友好的连接, 其实基本上来说就是这个人能够建立和巩固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且不是停留在泛泛的程度.
因为已经体验过的原因, 现在看这一类的书其实觉得自己还蛮幸运的, 虽然也有很长时间的低潮期, 但是我基本算是靠着自己反思反思再反思恢复的. 和不成熟的父母相处基本等于人生开局就是hard模式, 但是一旦意识到这点, 自己的情感人格得到完善的时候, 会发现其实和人相处是有easy模式的, 因为会更容易发现健康的人格, 和不健康人格的人保持距离. 这还是一本蛮通透的书, 希望能帮到更多人.
-
之宁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5 09: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