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天西藏自驾游(04)-游三峡,看大坝
游三峡,看大坝
——《走遍中国,收官之旅:西藏》之四
全长193公里的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险峻峡谷。
位于西陵峡中段、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境内的三峡大坝,是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总投资954.6亿人民币的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也是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的三峡大坝旅游景区的核心景观。
如此举世闻名的工程,前往西藏经过宜昌的我们自然不会放过,将它列入此行第1个景区。
没想到前往三峡大坝,还需要先到三峡枢纽安全保卫区车辆通行登记点登记,领取车辆通行证。不由想起了2017年东北自驾游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的同样经历。
之后,将领取的车辆通行证按要求放置于车窗前,走三峡工程专用公路来到半军事化管制区的三峡大坝旅游景区。
景区人潮汹涌,果然是热门的5A景区。
在游客中心,经过安检,乘坐景区观光车,先后游览了坛子岭、185平台、截流纪念园。




坛子岭,海拔262.48米,因其顶端观景台形似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是总占地面积共15.28平方公里的三峡大坝旅游景区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
坛子岭以高度的递增从上至下分为三层,急于一睹三峡大坝真面目的我们选择了由上而下的游览顺序。
上坛子岭顶端观景台,全程乘坐3段观光电梯,烈日下不用挥汗如雨,就轻轻松松到达山顶,实在是太人性化的设计。
登临顶端观景台,颇有一种“会当临绝顶,一揽众山小”的感觉。在强劲江风中放眼望去,两岸群山叠翠,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宛如一条出海的灰色蛟龙腾飞于银色长江之上,而壁立千仞,号称“长江第四峡”的双向五级船闸也尽收眼底。
全长3335米的三峡大坝,上下水位落差达到113米。如此大的落差,船只能够顺利通过,靠的就是由低至高的五级船闸。
过往船只,如需从大坝下游到大坝上游,船只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船闸门口停靠,然后第一道闸门打开,船只进入一级闸室。这时第一道闸门关闭,而里面的第二道闸门先不开启,船只所在的闸室会形成一块封闭的水域。管理人员将上级船闸闸室的小闸口开启,船只所在闸室内就会水涨船高,船只的高度会逐渐升高,直到与上级闸门水位相同。然后再打开里面第二道闸门,进入二级闸室,再循环上一个动作,就这样船只就像上台阶一样,高度会逐渐升高,直到通过五级船闸,抵达大坝上游。通过时间约需3~4小时。
而从上游到下游,则反向操作即可。
因为通行时间缓慢,停在闸室内等待一级级过闸的一艘艘船只远看起来就像纹丝不动的雕塑,又是一道别样风景。
坛子岭中层,有万年江底石、大江截流石、三峡坝址基石、银版天书等景观。其中被喷泉包裹的重达28吨截流石很有特色,形状为三角四面体。因为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水流流速大,工程截留时抛投料不容易稳定。设计人员采用了三维立体中最抗激流,稳定性最好的四面体,抛下水后能迅速地插入水下的淤泥中,并且相互锲合,从而很好地阻挡水流对它的冲击。实际上所用的截流石只是它的1/2。
坛子岭下层,是模型展示厅,可听讲解员介绍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可看三峡大坝全貌。
游览完坛子岭,前往185平台。
有年轻男游客边走路边玩手机,致使手机不小心掉进下水道。工作人员挺不错,帮忙捞手机。唉,明明出来旅行,不看风景却看手机,还不如呆在家里,这样一心一意玩得更惬意。



185平台,因与三峡坝顶齐高,同为海拔185米而得名。
气势恢宏横卧于长江之上的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左右岸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安装2台5万千瓦电源电站,其225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为世界第一。
这是强大的中国,运用当代最先进的科技,造就了中国继万里长城之后最浩大的工程,成就了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1956年6月在《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中的豪迈展望,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变为眼前的现实。我虽不是“神女”,却也“惊世界殊”,为强大的中国而自豪。
曾经在电视中看过三峡大坝汛期泄洪场景,白浪滔天的场面恢宏壮观,激荡人心。可惜我们来得不是时候,大坝上游的高峡平湖很平静,下游的滔滔江水也很平静,只能带着些许遗憾离开,前往截流纪念园。




截流纪念园,不仅展示了许多大型施工机械实物,其中有许多进口的设备,如77吨装卸车和推土机,就是当时进口的先进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还有堆料场、地下长廊,保留了原址上遗留工程堆料和物件,以及用于支撑堆放砂石料的隔墙;还有截留记事墙,记录并展现了截留的历史时刻。
因为截流纪念园地处大坝的下游,使得这里成为与三峡大坝全景留念的绝佳场所。游客都喜欢在这里以三峡大坝为背景,拍照做最后的留念。
-
独倚西楼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5 10: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