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史哲的一丢丢看法
原标题: 中华复兴不能只盯着钱和技术
(注:这是俺自己写的,参加活动来着,可惜人家看不上俺写的,所以被打击了,十月没更新日记。另:本月也许会更日记,也许不会更。因为被打击了) 前儿个看到一个活动,为祖国添砖加瓦,然后想了想要不要写点儿什么?后来又想又没有人会看到?纠结了很久,后来突然想起来前儿个的一个梦,在奋笔疾书一番的时候,突然啥也没有了,然后连以前留在剪切板的只言片语也被覆盖了,被某些无聊的广告覆盖了,被不知不觉的时候覆盖了。突然觉得很迷信一番的,那是一个预知梦,在讲这个梦之前,说几句别的,俺以前的想法是俺能看到的东西,别人同样也会看到,俺有的想法别人也会有,可是最近突然意识到,俺有的想法,别人不一定会有,也许别人永远也不会有。很遗憾的事儿,俺最近脑袋不好使了,记忆衰败的厉害,偶然想到的东西转瞬即逝了,有些还会留有一些印象,比如这个梦。在俺意识到俺的某些想法,或许别人永远也不会有的时候,俺觉得要写点儿什么,可是有纠结于没有人看,始终没有动笔,后来就有了那个梦,梦里在奋笔疾书一番,突然之间处于似醒非醒的状态中,然后一翻身又睡着了。可是写的东西却没有了,也没有意识到到底那一篇东西到底是写的什么?而且同样消失了的还有在剪切板中保存的只言片语。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消失的东西是同样的东西。只剩下这种感觉了。 也许你会觉着迷信,可是俺前儿个看到这个话题也想了很多,可是要写的时候,却忘记了绝大多数儿的东西,剩下的你看了会觉得也就那么回事儿。对此俺只能说俺也很遗憾,非常遗憾!如今凭着模糊的印象写到哪儿算哪儿好了,曾经看过一年的诺奖获得者的事儿,忘了时间了,当时有好事者把当时的非议拿出来搞了一个推文,貌似也有别人搞过几个推文,一个歌手获得了诺奖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且非议者众多。俺当时就想就这些非议的人写的东西通通都不用看了,连文学是个毛都不懂的人,只会写本儿小说,有些人关注,就敢胡言乱语,想来写的东西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契机,就像当年读了几本儿金古梁就没兴趣看了一样,会很失望的不愿意看某个题材的小说儿了。后来有过一篇文章讲小说儿不过是文学里的末流,实在不行了才会写小说儿,被这样的歪理邪说影响了,所以这是第一次对于小说儿产生非常大的怀疑,后来又有过一篇讲什么乡村里的乡土情,而反过来城市里却没有产生对应的城市文学,这类歪理邪说影响下有更加讨厌小说儿了,其实后来想想,不是有玄幻,科幻,推理,职场,很多城市类小说儿么?虽然写出来的不是很好看。可是也有火的莫名其妙的,也有火的有迹可循的,比如说:搞营销,前儿个就看到过一篇讨伐关于恶俗营销的文儿!觉得某些书受恶俗营销给带坏了,某几本儿其实我也看过,感觉非常一般,兴许是某人所言俺的阅读理解能力,太差强人意了。 可是有一点绝对不可以被否定的,即文学不能仅仅只剩各类型的小说儿,虽然俺也尝试过写诗,感觉太难了,连个赞也没有,也没人搭理几句。至于别的形式的东西?也尝试过,很遗憾反响了了。再另因为某被打压的事件,某些东西让人产生一种不能触碰的感觉,虽然理论上来说文学可以包容一切,可是现实不会,还是会有边界的。可是也不能在这个边界里只剩小说儿在哪儿看着营销惨淡过活啊!虽然俺不行,可是别人也没有尝试出一个比较火的啊!虽然曾经有个诗人火了一下下,然后又有人火了一下下。然后某人不在了,也会火一下下。余下的就是惨淡的营销了,当然会激起反感来,比如对着某些书进行差评!可是俺还是抛弃了近乎全部小说儿,除了某种需要去看的例外。顺便一提,同样被我抛弃的还有其他类型的书,比如文史哲!当然顺便被抛弃的还有纸书这个媒介,前面提过了,俺很多东西都电子化了,电子书,电子想法!虽然电子书会悄悄的消失,电子想法也会被莫名其妙覆盖,很遗憾的说,还是不会再去看纸书了,唯一的例外就是借阅,或者有好事之徒白送,出于某些目的! 俺抛弃文学不仅是什么只剩小说儿这一个题材,也不仅仅是写小说儿的人某些无聊言论,更多的是文学被囚禁在边界的里面再里面,更让我无语的是很多人会有极端言论及人身攻击,以及某些人和某些品牌的极端排他。虽然俺觉得俺比较只关注俺感兴趣的东西,可还是会看别的人的言论,别的出版社的书,以及在措辞时尽量不带有脏话和攻击类言论。不过俺觉得这篇东西,也很有攻击性了。应该尽量避免了,可是某些话还是想说。关于文学说到这儿好了,换另外一个那就是史学,最近也没太多兴趣买来看了,无论是读史可以明智这类话,还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话,在我眼里不过就是个幌子!虽然说搞交叉对比这种事儿在理科试验中还是比较好的,或者说可以得出重复试验数据,可是历史在我眼里比较像小说儿《罗生门》一经发生,就没有真相,只有各说各话的自圆其说!历史就像是小姑娘任人打扮,比如说某本书里关于某个事儿这样说,另外一个人的同样的某个事儿那样讲,都只是自圆其说!没有真相或者说只有达成某种共识,比如说明朝之后是清朝,这个不用否认也没啥争议,可是明清的疑案多的是,比如说八股文,最早看的都是些否定言论,当然包括明清人物的否定,后来也看过一些肯定文字。如果说这事儿出于某种目的达成某种共识的话,那就是有肯定也有否定了。可是在我眼里直接否定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你提出来的某些言论,在我看来只是我否定这件事儿的事实依据,只会让我觉得更加不可以翻盘,不能加一肯定了。 也许历史里面牵扯到太多无聊的顾忌,所以俺讨厌历史觉得那些关于历史的书不值得花真金白银去买来看,所以大多数时候是不会买来看的,唯一的例外就是有电子书,而且还是打折促销活动的时候,俺还刚好顺便有张券儿,顺便买了,不一定会看的,按照俺的惯例,那时候感兴趣的东西是别的了,俺有很多本历史类的电子书,没看,也许也会有买了的但是后来悄悄消失不见,而我也不知道的书。这也不是什么需要在意的事儿,俺比较奇怪,二十四史不过是二十四家的史,就是些个权谋术,还有些个争名夺利,都是些骨肉相残。余下的也没啥了。也许有些别的,可也只是略谈几句就止住了,也还有些更无聊的东西!至于所谓的他山之石更是夹杂着无聊的东西在里面,看过后只能觉得真是令人遗憾,给你背书的人那么多,也不过尔尔!也许世界范围内的文科衰败的最直接产物,不是什么裁撤专业及缩小招生规模,而是这些书的内容质量堪忧,令人遗憾!不过俺觉得会有这种想法的人肯定不多!不然就自己动手去写了。 俺讨厌的文史哲里的哲学,算是读的最少,也没啥好说的,只好说几个俺的印象,除了诡辩就是些个另类的诡异话题?一看就让人兴致全无,也太让人无语了。成了只可远观不可近瞧,镜花水月般的东西。文史哲莫不如此!突然想起来俺的一个想法,趁着没忘写下来,人会有聪明的,也会有不聪明的,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为往圣继绝学!既然有往圣就必然会有想成为第二圣的,居然曾国藩就是一个想成为圣而能成的人,当年刘邦也有过彼可取而代之的言论。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彼可取而代之是个选择,为往圣继绝学也是个选择,会有什么结果?俺觉得你可以成为取而代之却不为,却搞什么继绝学。同样的套用来如今的现实莫不如此,聪明绝顶之人都在搞技术,都在向钱看,向厚赚,那么不是那么聪明的人就在继绝学。虽然这样说很过分,可是俺觉得这很好的说明了,理科兴盛文科衰败,都在理科技术上努力,就会少了文科理论的钻研。此消彼长! 以上是偶然间的一点想法,虽然这七十年成果辉煌,可也有并不是那么辉煌的地方,我觉得也要看到不足,要弥补。虽然俺写的不一定对,也不一定会有几个人看到。可趁着没忘写了下来。但愿能有点儿回响,虽然会觉得很遗憾啥也没有,可是也要有点儿希望的。希望文史哲能振奋起来,也希望纸书也能振奋起来,虽然纸书的没落是必然的。
俺前日里又看到沙雕推文了,可是被人打击了,没兴趣再跑来这里说几句了。如果有人有兴趣,欢迎留言告知。趁着俺还没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