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月第三周小记--保护好自己
又是拖沓了的小记。
因为熬夜和玩手机,及毅力和注意力真的越来越差,什么事需要记在小本本上提醒着才能记得要去做。简直可怕。别说老年痴呆,我这搞不好要担心中年痴呆了。
废柴的向武之心
这个学期的体育课依旧报了游泳、羽毛球外加一个防身术。第一次去上防身课有些紧张,毕竟老胳膊老腿的只是想学一些技巧,高强度的对抗什么的还真不行。抱着忐忑的心情第一次去上了这个课,好巧不巧隔壁是合气道的课。一个小时下来觉得确实是我想要的防身课。听着隔壁合气道各种摔打在垫子上的声音,想想自己的老腰老颈椎,真的心有余悸。第一节课是女老师的课,从练习摸肩摸膝盖的热身开始,我就发现自己是一个防守型的人,总是先防守别人的进攻,但自己很少有进攻的意识。一个回合下来我的进攻次数不超过十次,但防守还是挺成功的,一回合下来对手也是和我一起喘。第二次课在我意识到我的进攻次数太少之后,我刻意的提醒自己一定要主动。虽然刚才开始不太成功,但随着进攻次数的增多,我终于领悟了以前看小说看电影上的那句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
第三节课是男老师代课,男老师和女老师的理念真的是很不一样。女老师教的技巧大多设定为比我们高大有力的男性对手,并且在技巧挣脱控制之后立即远离,并且在行为和语言上让周围的人能够尽快的了解情况并帮助,且不经意的动作挣脱,不让自己表现出激怒对方或者有对抗意图。男老师就不一样,他同时也是是空手道的老师,其他的柔术,擒拿之类的应该也是会的,总之就是武力值真的高。他教的技巧相对的就需要一些力气,并且在挣脱控制之后,根据情况选择是远离、反击还是反控制住。各种反击钳制看的我是热血沸腾,但真的是很难做到。从小有一颗武将之心的我,空有一腔热情,奈何从不自律也吃不了苦,只能羡慕别人的份儿。三次课下来我的手腕都是淤青,但我任然希望每次课实践练习的时候是和老师或者助教,因为他们是真的会使劲模拟真实的情况,而和其他的同学的时候,我们之间总是很温柔的互相练习。 我觉得这样练习对于真的遇到危险的时候特别不利,遇到危险情况的时候我们的机会很可能就只有一次,我们必须使出自己最大的劲儿一次成功,一次不成造成对方的警惕或者打击报复真的是很不利的情况。平时温柔的练习总是让我们在危险情况下高估自己的力量或者低估对方的钳制。 小时候我爸总叫我不要和同学动手动脚的打闹,说这样和同学打闹多了,习惯性收力,到了真正对抗坏人出手的时候就容易忍手。这还真的是有异曲同工的感觉。
说起我爸,也是个武力值有些小范围爆表的人儿。从小他就总是教我一些各种情况下的小技巧。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还教我散打,然而我总是学几次就没耐心,有时候和我爸对练,他打嗨了给我两套组合拳我就不高兴学了。他很厉害,但是教学很差劲,这和一个好的运动员并不一定是个好教练,一样的道理吧。像茶壶煮饺子,满肚子都是干货,奈何倒不出来啊。小时候他也让我误以为所有人的爸爸都有肌肉,到了二十岁之前我都以为有肌肉的人都是使劲的时候才鼓起来,平时都是软的。然而并不是,很多健身的肌肉并不是那样有爆发力,平时不使劲也会紧绷着。防身课之后我总是想找个人练习练习以免忘记了,脑海中第一个蹦出的就是我爸,视频时候说起来我学的套路,只要说出情景他就说这样该怎样怎样啊,居然和老师教的一样。原来小老王那么厉害啊,更让我对他有了新的审视,以前我一直以为他厉害只是散打厉害,没想过其实这些他也会。有可能武学也是融汇贯通吧,毕竟连我德国老师都会象形拳。 在小老王从小时候不时的培养下,我遇到小偷居然下意识的先给他两下,然后才远离。过后才本性暴露,怂的都胃痉挛。干什么都是,事前紧张惶恐,事情的发生时候反而冷静,时候又后怕担心,真是无比矛盾的体质。
然而不管男老师,女老师,还是小老王都说最好的防身术是不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和最好的医生总是预防于生病前一个道理的吧。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不要老是低头玩手机,等地铁什么的时候尽量后靠一些。也把小老王从小对我的一些自我保护简单的小提示分享给看到这里的你吧。
*站在某个地方等人的时候,尽量一面靠墙或者是封闭的死角,这样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身边的情况,不给自己后背留下被偷袭的空档。
*和不认识的人见面尽量在公开场所,碰面时找一个可以观察到碰面地点情况的地方等,等约的人到了再过去就好了。这样你能清楚的知道那人是否周围有一起的人或者其他情况。(比如约在麦当劳门口,那可以在能看到麦当劳门口情况的街对面或者旁边等,等人来了再走过去就行,不要直接在麦当劳门口等)-----此条朋友约见就不需要啦
*每天行程的路线、时间,不要太固定和规律,容易让有心人摸清规律(特别是单独自己住的女生更要注意)。
说好的周记拖沓之后还是唠唠叨叨说了很多,希望大家永远用不到所谓的防身技巧,健康,快乐,平安。